劉強東:給你1000億也做不了京東物流
近日,劉強東署名新書《劉強東自述:我的經營模式》出版。書中結合京東近20年的發展的歷史,闡述了劉強東對于商業零售領域的很多觀點。
在書中,劉強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光有錢能不能做好電子商務?”
對此,劉強東表示:
“對于電子商務公司來講,錢非常重要,但是它的重要性連一半都不到。”
“這是因為,論怎么創新,它都繞不開物流,繞不開供貨量,繞不開供貨商,繞不開用戶體驗和售后服務,也繞不開支付。這些都是繞不過去的門檻,每一項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
同時,劉強東還從本質上論證了這一觀點:
“甭管什么模式,電視購物也好,團購也好,或者其他任何形式都好,無論形式怎么換,消費者關心的都是產品、價格和服務這三個要素。
但要想滿足消費者這三大訴求,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非常龐大的體系去支撐。這絕不是一個有錢的企業或者有錢的投資人在短時間內就能建立起來的。
第一,它需要很多錢,這是前提;
第二,它需要非常多的時間,京東如今已有十幾年的深耕,其他電子商務公司基本也是需要10年才能看出生死;
第三,它需要特別強的管理能力,10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軸,必須有足夠強的管理能力才能支撐下來。”
此外,劉強東還以京東的核心競爭優勢——自建物流為例,提出了一個問題:
“光靠砸錢能不能做成像京東一樣的物流體系?”
劉強東指出:
“即便給你1000億,錢足夠多,你想建成一個覆蓋全國500個城市的物流體系,也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
因為即便你有1萬億,你也得一個一個地招人,然后進行系統的培訓,保證你的服務質量,還得建立相應的管理團隊。然后不斷淘汰、選人,再淘汰、再選人,最終從中留下優秀的員工和管理者。
同時你還得搭建信息系統。這個過程也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你要研發信息系統,要招聘大量懂電子商務的員工,還需要大量的運營實踐。
這一切都不是有錢就可以做到的。”
這一點可以從京東物流體系的建設中找到一些參照。
劉強東做出自建物流體系的決定始于2007年,當時物流配送行業高度分散、復雜,京東的年營業收入不足5億元人民幣。
直到2010年,京東自建物流的當日達、211限時達只能覆蓋全國部分城市,此后,又經過五年持續不斷的投資和布局,截止到2015年,京東物流體系已經能夠買組98%的京東自營商品配送;
今天,京東的物流體系仍在不斷完善中。
從2007年至今,京東用了長達九年的時間,累計投資上百億,搭建起了能夠支撐這個國內最大自營B2C電商企業的物流體系。
有了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配套的技術去保障其高效運轉,這不是靠錢能解決的,技術系統研發要跟隨業務走,是個持續發力的過程。
京東配送背后的青龍系統完全靠自主研發,已經從1.0升級到了3.0,功能也從實現業務多樣性,升級到實現全網跨平臺運營支撐。不與實際業務長期磨合,單純的建設難以實現。
無論多么強大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最終能驅動平臺高效運轉的還是人,用什么樣的企業文化來凝聚人的力量,對電商平臺來說至關重要。
為什么京東的配送員隊伍最穩定,為什么會出現一家人都在京東干配送的現象?根源還在于京東留人的文化和劉強東骨子里對一線員工的尊重,這一點,別人學不來,多少錢也買不來。
京東給一線員工提供高于行業水平的工資,更給他們充電學習、晉升的機會,并在內部不斷強化全員尊重一線員工的理念和氛圍。
今年京東專門將每年的4月28日設立為“京東配送員日”,以表達對一線員工的尊重和激勵。京東這種沉淀多年、一脈相承的文化,用錢根本砸不出來。
此外,劉強東認為,花1000億做物流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世界上真沒幾個人愿意花上千億元去做一件不能馬上看到結果利潤還這么低的事情。”
一直虧錢,卻從來不缺錢的京東
要說京東完全不賺錢,也不是,只是在部分業務上的投入過大,導致整體的虧損。
1、京東金融其實是賺錢的,京東的虧損主要在倉庫建設和物流上,現在倉庫基本完成了。
2、京東這種企業虧損恰恰說明其發展策略的正確性,現在的虧損都是為后面的發展做鋪墊,真到哪天京東開始盈利了,那就是京東盈利的高峰期來了!
3、為什么亞馬遜虧很多年,市值依然很高?為什么房地產商都是欠銀行的錢,比自己的流動現金還多?連平衡都做不到,就別想當大企業。
4、京東的廣告費現在已經超過了它的盈利平衡。現在的京東已經成為四大門戶賺錢工具。自己么卻在一直虧錢。
5、京東現在就是要擴張,只要模式沒有問題,盈利是肯定沒有問題。所以看似虧損,還有人投資就是這個道理。
那么問題來了,京東一直在虧錢,為什么不缺錢?
對比一下蘇寧、國美你們就會知道了!
1、你們知道現金流對生意有多重要嗎?
2、國美,蘇寧們賣家根本不掙錢,或者只賺點辛苦錢。為什么他們還要開那么多店,還要低價大甩賣?
3、現在不掙錢,少掙錢沒關系的,打敗了對手,以后來就可以掙大錢了。這句話為什么:純屬扯淡?
三家公司經營模式的不同,但他們的目的就是獲取現金流,美蘇就是靠現金結算流進行資本動作來賺錢的。
舉個例子:假如我每天給你1萬,注意是每天都給,要求你3個月之后還我1萬,注意也是每天都還,你一年的現金流就是365萬。你掙錢了嗎?
天天有進有出,他們賺的就是起初的90萬和365萬的現金流還有銀行的利息。
道理很簡單。美蘇,假設一年100億營收,延遲三個月還款,手里就是25億現金流!延遲六個月還款,手里就是50億!假設瘋狂開店擴大現金流,一年200億營收了,延遲三個月還款,手里就是50億,延遲六個月,就是100億!
美蘇拿這些錢會存銀行嗎?不會!
在2007年之前中國經濟大發展、大通脹的年代,在房地產瘋狂漲價的年代,有這么多錢不搞地產、不進行資本運作,怎么可能存銀行。
拿一塊地蓋個樓,幾年之后房價漲幾倍,你說賺多少錢?何況美蘇們通過房地產和資本運作掙錢了,銀行們反而會求著他們貸款,他們拿著銀行的廉價資金,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所以,家電連鎖,只是美蘇獲取現金流的手段!賣家電只能掙點小錢,就算賠點也沒什么,而在別的地方可以掙到多得多的利潤!但前提是:現金流一定要充足!
這,才是美蘇們瘋狂開分店的根本原因!
所以,分析蘇寧(以及有巨大現金流的企業)的股價,絕對不能只看家電本身!一些機構仍然在分析蘇寧的銷售額、毛利什么的,并據此信心百倍,散戶們也在憧憬蘇寧的成長性,在懂行的看來簡直可笑得要命!
那么美蘇現在怎么樣呢?
我們還得從現金流入手:格力,早就先款后貨了,蘇寧撈不到便宜,所以蘇寧不愿意賣格力。由于價格問題,國美也和格力鬧翻。可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5年之后,海爾、海信、創維,越來越多的家電廠商要求先款后貨,或者最多一個星期、半個月就要付款。所以美蘇的現金流大減。
比如蘇寧和國美2011年的銷售額都是1100億元,如果還是十幾年以前的寬松環境,可以占壓廠商三個月甚至半年的資金,美蘇手上就有275億元或550億元;而現在只能占用半個月了,手里的現金立馬變成46億!
多少見不得人的項目,多少急需現金的虧損項目,會因為現金流大減而露出水面?
所以當我聽說蘇寧在增發47億之后又要借債80億,我倒吸一口涼氣。蘇寧不斷融資,根本不是裝B的人說的“搞電子商務,擴大物流”。而國美也在這幾天五折賣地,把國美商都賣給了海航集團,拿到50億元,遠低于2009年的100億元。很顯然,國美也是缺乏現金流才不得不這么干的。
2007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總體還不錯,美蘇畢竟有多年的積累,靠吃老本和銀行貸款,也能繼續維持。可是這幾年中國經濟形勢始終不見好轉,銀行也控制得越來越緊,美蘇就會越來越缺錢。現在知道他們的形勢有多嚴峻了吧?
好了,再分析一下美蘇目前的經營環境,看看他們的前途如何?
美蘇已經不可能采取過去那種瘋狂占壓現金、瘋狂開店擴大現金流、再拿現金流大肆進行資本運作的經營模式了。
首先,付款方式導致現金流大幅減少。
其次,店已經夠多,而且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了。京東沖擊的,既是美蘇的利潤,更是現金流!
第三,美蘇有限的現金流也不可能有過去那么多好項目了,因為中國經濟整體減速,商業地產形勢嚴峻,所以美蘇還會有多少利潤?
第四,連鎖店過去好歹還能掙點小錢,現在在電子商務的沖擊下肯定是賠錢的,而且越賠越多。但燙手的山藥不好甩,關個店相當于割一塊肉啊,方方面面都要賠錢!
總之:現金流緊張多了,利潤大幅減少甚至虧損,這就是美蘇目前面臨的局面。靠電子商務?只能暫時獲得現金流,而且中短期不可能賺錢!
理論上說,只要有現金流,虧損了也都關系!
比如一個企業一年現金流100億,每年虧1000萬。那么它運作幾百年都沒問題,因為10年才虧1億,100年才虧10億,只要現金不斷流轉,稍微延期幾天或幾個月還款,誰知道它是賺是賠啊。所以現金流有多重要知道了吧?
賠錢的企業只要有現金流,就可以耐心等待時來運轉;而賺錢的企業沒有了現金流,就會立馬死掉!
用這個理論我再分析一下京東。
只要京東的現金流不斷擴大,一年賠點錢算什么?他完全可以靠現金流長期支撐!所以只分析京東的利潤,以為京東每年虧幾億十幾億,融不了資肯定撐不下去,幻想著它在幾年內倒閉是不對的。
我只從現金流來分析:假如京東每年的營收都急劇擴大(年增50%以上,目前這個目標很輕松),那么手里的現金完全可以應付虧損和延期還款!
例如,假設京東今年360億營收,虧20億,延期還款一個月,那么京東到年底手里的錢反而多出了10億!(30億應付賬款,減20億虧損)。假設明年京東營收540億,又虧20億,但年底手里只會減少5億(45億應付賬款,減20億虧損,再付掉去年留下的30億應付賬款)。
所以只要京東的營收越來越多,而虧損不是大幅增加的話,京東手里的錢足夠用很多年。
所以,京東、蘇寧、國美之戰,表面上看是市場份額之戰,利潤之戰,但從財務角度來說,更加緊迫的原因,是現金流之戰!
誰的現金流被打掉,誰的褲衩立刻被扒下來!那么現在誰最急迫呢?顯然是蘇美啊,呵呵。都割肉賣地、連續融資了,現金流能不急嗎?所以蘇美只能靠欺負京東吸引眼球了,而京東,當然要奮起反擊。
所以表面上看,電商之戰似乎是一場鬧劇。但圈內人都明白里面的道理。劉強東很明白,張近東、黃光裕們,也很明白。但是,裝B的不明白,廣大仍然看好蘇寧的散戶們也不明白。他們以為劉強東在虛張聲勢,色厲內荏,但真正虛張聲勢的是蘇寧。
我們再看看電商的鼻祖,美國亞馬遜過去二十年一直在虧損,但市值卻一直那么高,就知道虧損并不代表企業沒有前景,真正看中的還是未來發展收益,這其實就是投資。
- 12-27· 給你修空調的到底是誰?蘇寧幫客電子工牌年貨節上線
- 11-24· 上不了驍龍865?諾基亞處理器或“重蹈覆轍”
- 7-31· 心疼油錢不敢開空調睡覺?新J6P南方款駐車空調給你支招!
- 7-31· 電商最后一公里除了物流,還有給你“種草”的內容
- 8-14· 亞馬遜開發了個“新貨柜”,它能在火車上開飛機給你送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