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經濟之光照亮春運返鄉之路
2022年鐵路春運自1月17日(農歷臘月十五)開始,2月25日(農歷正月廿五)結束,共40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8億人次,同比增長28.5%。
一年一度的春運大幕已經開啟。掃碼乘車、電子客票、候補購票、高鐵包車……如今“指尖購票”讓“一票難求”成為歷史,那些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新潮流”,讓今年的鐵路春運更加別具一格。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鐵路部門陸續推出更為便捷的電子化、自助化服務,一系列舉措緊跟數字經濟發展步伐,讓旅客搭乘“科技快車”盡享鐵路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帶來的紅利。
掌握“大數據”,精準實施“一日一圖”,科學安排運力。依托12306車票預售和候補購票數據,鐵路部門才能從容面對這次“春運大考”。按照“適需安排、應急有備,精準匹配、梯次投放”原則,根據客流變化和車票預售情況,動態安排運力投放和客車開行,全力滿足保障旅客出行和疫情防控的雙重需要。如果局部地區出現疫情,鐵路部門利用“大數據”能夠快速調整運輸組織,停開、減開涉疫地區旅客列車,減少人員流動。
運用“智能化”,高鐵的發展為春運返鄉開啟暖心“加速度”。以計次票、定期票為代表的新型票制產品不斷擴大覆蓋范圍;新增自助售票終端辦理電子客票改簽功能,方便旅客退、改簽自助操作;鐵路12306APP提供臨時電子身份證服務,能夠有效解決一些旅客的“燃眉之急”;線上持續提升12306網站和APP適老化等無障礙服務水平,為60歲以上旅客優先安排下鋪;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進一步擴大開行范圍,高鐵上可以點外賣、健身、K歌,不但實現了“充電自由”,而且可以暢享5G信號……數字經濟時代下,出行更加便捷,鐵路服務更加暖心,也讓人民群眾在出行過程中收獲滿滿幸福感、安全感。
推廣“無接觸”,春運返鄉“碼”上行。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為確保旅客更安全抵達故鄉,必須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動態清零”,不搞“一刀切”。通過大力推廣無接觸式自助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疫情交叉感染風險,營造健康出行環境。如今“掃碼溯源”的方式已經十分普及,“碼上防疫”令疫情防控更加高效、精準。旅客進出站只需掃碼核驗,“疫情防控智能閘機”就能自助核驗防疫信息。目前,12306在購票時還可以查看出發地和目的地所在地區的最新防疫政策,提醒廣大旅客在春運返鄉前關注和遵守出發地、中轉地、目的地防疫要求,在旅途中始終做好個人防護,平安回家。
時代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春運之變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在奏響“數字強國”的主旋律中,鐵路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未來可期,不斷釋放“光”和“熱”,溫暖每一個春運返鄉旅客的回家路。
(吳夢楠)
- 6-3· “京津冀數字出海服務聯盟”在天津啟動
- 6-3· 重慶:數字化碳管理賦能綠色發展
- 3-19· 搶灘低空藍海,2024北川低空經濟大會召開
- 11-19· 探路數智物流未來,中國南山集團攜百家領軍企業舉行研討
- 8-26· "GM2D在線"在浙江省正式上線,開啟二維碼應用新生態。
- 7-5· 小蟻托盤:以免費模式,開啟從產品到數字化循環服務之路
- 6-30· 加強數字鐵路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
- 6-23· 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鐵動力”
- 6-16· 河北穩經濟保民生一線觀察:靶向施策“雪中送炭”
- 6-16· 長江經濟帶:生態美 產業興 文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