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萬億!江蘇數字經濟規模居全國前列
數字經濟正逐漸走向百姓生活,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江蘇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4.4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據初步預算,2021年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為10.3%左右,位居全國前列。1月12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了《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
記者從省政府提請審議的《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的議案中看到,江蘇將編制、實施數字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重點推進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草案提出,推動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建設通信基礎設施?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業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快國家級和省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擴大車聯網覆蓋范圍,提高路側單元與道路基礎設施、智能管控設施的融合接入能力,推進道路基礎設施、交通標志標識的數字化改造和建設。從民生角度看,草案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重點推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健康、智能出行、數字金融、數字商貿、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數字應用場景開放,推動數字技術與生活性服務業深度融合,豐富服務產品供給。
此外,草案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智慧醫療健康體系建設,推進全省統一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落地應用,統籌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醫院信息平臺建設和信息互聯互通。
草案對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利用促進和規范等作出規定。在數據利用促進和規范方面,草案規定,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鼓勵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合理有效利用數據,保障數據依法有序流動;推動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推動公共數據資源供給,釋放公共數據價值,規范公共數據管理;明確了個人信息數據安全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開展涉及個人信息的數據處理活動,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同時要求采用數據分類等措施保護對個人信息數據安全。
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但也存在數字基礎設施不匹配、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產業數字化轉型不夠深入、人才支撐不足等問題。為更好地引導和推進我省數字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根據我省實際,制定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十分必要。
據介紹,針對江蘇缺乏數字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缺乏阿里巴巴、騰訊等頭部平臺企業等問題,明確新建、改擴建公共場所、園區、建筑物等應當統籌考慮數字基礎設施部署;培育平臺經濟重點企業,加速數字產業化并與實體經濟融合。針對江蘇公共數據共享開放度低、個人信息非法采集和利用、數據交易模式不健全等問題,強調數據要素價值化,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并重,持續加大激勵和保障力度,激發數字經濟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
- 6-2· project44連續第二年被評為2022年Gartner®實時運輸可視化平臺魔力象限™領導者
- 5-16· 上海:4400多家規上企業已復工
- 5-9· 萬億資金“活水”加速直達企業——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觀察
- 2-14· 安徽萬億汽車產業集聚效應顯現
- 10-11· 52.7億!交通設計集團中標大型水運設計項目(圖)
- 8-26· 5萬億紅利促體育產業起飛,智能健身鏡將如何用科技賦能全民健身?
- 6-15· 3.76萬億元赤字釋放積極信號
- 4-14· 聚焦萬億級市場,快遞業制造業將在京津冀深度融合
- 4-11· 14萬家快遞企業復蘇,河南9300余家快遞企業居全國第二
- 12-23· 整合萬億規模大票零擔市場,下個“四通一達”有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