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突圍! 箱箱共用全球首發PaaS在線循環服務平臺
如果說未來是一個新時代,那么在這個新時代的秩序中,“零碳”是一個基本項。
今年是整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啟航之年。從全球矚目的“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到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碳中和工作意見,都從頂層設計出發,對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接踵而來的“零碳”信號,預告著一個經濟增長動能和增長模式劇烈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
而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探索低碳技術創新和綠色供應鏈儼然已成為全球企業的共同選擇,那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物流包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又是什么?對于物流包裝企業來說,又面臨怎樣的風險與機會?
1、包裝+數據+服務”的全新三維視角
10月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的“聚力零碳——零碳循環產業創新論壇暨箱箱共用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上,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箱箱共用”)CEO廖清新指出,“零碳是趨勢,也是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全新落腳點。”
廖清新透露,回首過去十年,公司發展大概可劃分為三個階段:1.0、2.0、3.0階段。現在,隨著“1+2+N”的企業發展戰略的最新發布,意味著箱箱共用正式邁向4.0時代。
所謂的“1+2+N”戰略,其實是箱箱共用歷經8年時間,推動包裝行業從單一“容器”視角,擴展到了“包裝+數據+服務”的全新三維視角的過程。其中,“1”代表包裝循環的全網運營能力,“2”代表箱箱共用的在線循環服務平臺,“N”是面向各行各業的無界包裝循環解決方案。據廖清新介紹,截止目前,箱箱共用已經向散裝液體、生鮮冷鏈、化學品、新能源汽車、郵政快遞等八大行業提供包裝的循環與共用服務。不久的將來,箱箱共用還會面向服裝、家電、摩配等更多行業,推動物流包裝的循環與共用。
作為制造大國,中國從來不缺包裝,也不乏想在物流包裝行業突圍的包裝企業,箱箱共用為何能否“突圍”?
“不管在什么樣的時代,選對賽道和設置壁壘的公司總會擁有更多的機會,新的時代來得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快。比如,現在新能源車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這是理念的共識,更是新興產業與時代產生的共振。”廖清新透露,截至2020年,箱箱共用已在全國部署30多個中心倉,200個前置倉,2000家上下游服務網點,基于LBS位置感知和AI算法,具備倉、配、調、SOP等全面服務能力。在全國范圍內可實現100KM運營網點全覆蓋,8H極速救援,T+1物流響應等服務。
此外,“伙伴”的初心,是箱箱共用自成立以來從未改變的服務模式。對此,廖清新詳細介紹:首先,箱箱共用和用戶一起面對挑戰,并且有能力為用戶分析和找到一個最有利的解決方案。第二,從節約成本入手,箱箱共用利用自身可循環的優勢來對沖一次性的劣勢。第三,深耕行業近20年,箱箱共用深知“ToB”制造業對安全、品質、及時響應的重視,因此,讓所有用戶始終處于安全可靠的服務中是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第四,在達成高效循環利用之后,進一步挖掘數字化帶來的全新價值——在線碳核算。據廖清新介紹,箱箱共用聯合國際權威機構BSI(英國標準協會),基于碳核算形成的供應鏈碳減排成果,讓用戶多了一個通向碳中和目標的路徑和解決方案。
(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廖清新)
2、物流包裝面臨三大發展機遇
早在2013年,我國物流市場規模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包裝作為物流的七大要素之一,2020年市場規模再次回到萬億賽道,屬于典型的長坡厚雪、水大魚多的大市場。而碳中和目標,更加速了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工業綠色轉型的進程,包裝行業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正如本次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助理、中物聯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增榮所說,當前物流包裝行業面臨著三個巨大的機遇:第一是市場機遇。在包裝行業新的發展的起點中,循環包裝包裝對社會的綠色發展有積極的作用。第二是高質量增長。通過新冠疫情能夠看出,在“雙循環”戰略背景下,中國制造從原來“迎進來”到現在“走出去”的過程,以及我國14億人的高質量消費也勢必帶動包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第三是供應鏈變革。在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前提下,中國包裝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運輸、倉儲、包裝,可以看出在物流供應鏈中,包裝至少肩負了三分之一的重任,但在此輪變革之前,包裝行業一直處于邊緣化的位置。”廖清新認為,隨著各行各業產業供應鏈分工的日益精細,供應鏈散落在各個城市各個區域,物流包裝的消費量不斷增加,占據的成本份額日益上升,給環境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大。一次性包裝不再“廉價”,不僅在使用成本上給企業帶來壓力,更讓生態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不可否認,循環包裝作為國家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節能環保”分支領域,需要依靠新技術來實現新的增長點,而不只是商業模式的轉變。循環包裝制造屬于輕工業,在過去,整個產業太看重包裝本身,傳統模式和技術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不具備推動包裝循環和共用的能力。應用什么樣的新技術來應對當前的新需求,是這個領域面臨的一大挑戰。
“這是時代倒逼企業改變的過程,也是所有從業者為時代之問探索答案的過程。”廖清新覺得,從“一次性”到“可循環”也是從“產品”到“服務”的轉變。在新的階段,用戶對服務更為期待。地面的網絡建設、包裝資產的投入、技術研發投入,既是行業的新壁壘和挑戰,也是企業新的機會。“包裝循環的賽道,本質就是新技術的革命,這需要企業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包括技術、人才、供應鏈、資金等的全面轉型,毫不夸張地說,國內包裝循環服務要在3年內走完歐美30年的路。”
3、推出在線循環包裝服務平臺
長期以來,供應鏈包裝存在數據不透明、成本高、管理維系難等痛點。“從創業之初,我們就很清楚,箱箱共用要做的不是一個項目或者業務,而是和眾多的從業者一起進行包裝循環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個新基建包含包裝、數據、服務三大要素。”廖清新認為,在這個新基建中,流動的是智能包裝,驅動力是數據,提供的是優質和高效的循環服務。
要達成這一目標,無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只有各種條件“標準化”之后,數字化才具備基石。于是,箱箱供應打造了一套在線循環服務系統(PaaS和SaaS),這也是箱箱共用和各行業伙伴一起,共建包裝循環新基建的開始。
在PaaS模式中,企業只需要承擔包裝服務的成本,根據柔性供應鏈管理及業務淡旺季需求,全新的靈活在線服務下單,服務成本的降低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可循環包裝服務。據箱箱共用透露,PaaS模式已歷經博世、萬華化學、立邦、歐萊雅等全球知名客戶驗證,接下來,在線循環服務平臺,將會為越來越多企業創造商業和減碳價值。
其實,在創業之初,廖清新就清晰的認識到,要做成一項真正可以服務社會的基礎設施,讓包裝循環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這絕對不會立竿見影,但企業真正的社會價值在于貢獻和奉獻,而非索取和回報。產業互聯網和科學研究不一樣,絕不能孤身作戰,要有團隊、資本、伙伴、政策和配套的支持,內部和外部條件都必須要具備。
“這非常考驗我們的心態,不止是3年5年,甚至10年的持續沉淀,而是真正立言立志,最后才能成就的事業。在線循環服務平臺,是箱箱共用,也是整個物流包裝循環行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廖清新認為,對于箱箱共用來說,他們要輸出的已不只是實體產品,更是數字化的技術和服務,以及在數字化之下的全新循環智慧。
“對內,我們利用以數字化能力激活物流包裝行業,革新行業效率,推動智能包裝在全社會的循環與共用,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的大國承諾和擔當;對外,我們將來自中國的循環智慧方案輸送至全球。”廖清新如此表述其對在線循環服務平臺的期待。(本文刊載于《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2021年第21期)
- 7-17· 告別食品運輸混裝亂象 箱箱共用攜手運輸業守護食品安全
- 6-18· 箱箱共用與DHL、欣旺達等14家企業成為首批西門子中國“零碳先鋒伙伴”
- 11-2· 化工物流包裝如何實現零碳?箱箱共用為綠色轉型提供新思路
- 10-27· 箱箱共用2021CeMAT全球首發在線循環服務平臺 構建PaaS+SaaS生態閉環
- 8-27· 箱箱共用閃耀落地新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