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下鄉”還有多少路要走,五大問題絆住腳步
近年來,跑遍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為網購達人帶來極大的便利,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給快遞企業帶來了機遇。目前,我省快遞企業對農村網絡布局初見成效,快遞網點已經覆蓋全省82%的鄉鎮地區,但仍存在網點經營不規范、業務量小、中轉費用高、盈利能力差、服務質量低等問題。
快遞物品止步于鎮
昨日,來自陜西省統計局的一份2016年“快遞下鄉”調查報告披露了發展現狀、所存在的問題等。
經過對快遞知名品牌以及極個別本土快遞企業調查,有93.9%的快遞網點屬于民營快遞企業,其中,接近八成的快遞網點成立的時間是2014年后。
女性是網購的主力,以中青年為主,有六成多。網購的主要商品依次是服裝鞋帽、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用電器、母嬰用品。
快遞物品止步于鎮,“最后一公里”成難題,調查顯示,68.3%的受訪者認為快遞物品能在5天內到達,但對于鎮以外的村組,快遞網點一般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需要客戶自提。
因此,快遞到達后的派送時間不能得到保證,12個小時內簽收的客戶比例不到五成,更多的快遞在網點積壓一兩天是常有的事情。
五大問題絆住下鄉腳步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在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快遞下鄉”與農村電子商務協同發展,能夠不斷釋放農村市場活力,有利于農村需求結構提升。
但是,調查發現“快遞下鄉”尚存在業務量少、成本支出高、派送所得低、網點布局不合理、企業證照不全經營不規范的問題。
從調查來看,快遞網點日派發件數不足50件的有近六成,由于成本支出高,過半快遞網點月收入不到1500元,收入在1500-3000元之間的快遞網點是兩成多。派送所得低,中間費用支出高。
調查顯示,67.4%的快遞網點每派發一件快遞所得收入低于1元。快遞網點寄送一件快遞的成本支出最高的三項是單據費、中轉費以及包裝費;過高的中間費用壓縮了快遞網點的利潤空間。
隨著快遞企業在鄉鎮遍地開花,快遞網點在鎮上“扎堆”設點,往往能在一個街道上發現兩家以上的快遞網點,造成網點業務同質化、競爭激烈。部分網點為節約運輸成本,人為拉長收發貨間隔,不提供送貨服務,收件后不能保證第一時間通知客戶,降低了快遞服務質量。
超五成快遞網點未辦理營業執照或快遞經營許可,其中部分網點為商店或小型超市代辦,沒有專門場地,均在經營其他業務同時把快遞業務作為副業經營,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同時在經營上存在著不認真核實收(取)件人身份信息等問題。
產品銷售實現線上經營
一方面,受網絡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限制,留守農村的婦女、老人、兒童網購意識淡薄,導致快遞業務需求較少;另一方面,農村存在居住密度低、基礎設施落后、道路不暢以及派送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導致“快遞下鄉”止步于鎮,難以到村。
對此省統計局建議,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鼓勵各類經營主體應用電子商務,推進實施“電商下鄉”工程,將各類產品銷售引入線上渠道,實現線上經營、線下快遞的一體化建設,引導快遞企業與電商深度合作,鼓勵電商產業園和快遞物流園區共同建設,打造服務農業、工業訂單生產等個性化定制新模式,發展便民利商新業態,為快遞服務提供需求來源。同時,建立行業標準提升快遞服務質量,強化職業培訓培養農村快遞人才,探索新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記者 張維)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
- 3-17· 病毒不可怕,偏見才可怕!為快遞小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