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新征程 | 改革之城闖新路
崢嶸歲月
雕塑名為《闖》,立在深圳市博物館老館門前——健碩的巨人奮力撐開一扇大門,邁向一片新天地。有人從中領略深圳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也有人從中體味經濟特區建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還是叫特區好,中央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1979年4月,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的建議,鄧小平同志這樣回答。
那年7月,蛇口工業區響起填海建港的開山炮。第二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84年5月,又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按禾斓墓适隆庇赡贤,昂揚激越。
故事里洋溢著“闖”的精神。打破獎金分配“大鍋飯”,實施定額超產獎勵制度——當年蛇口工業區首創的“4分錢獎金”制度,開啟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大幕。從工程招投標制度,到干部人事制度,從勞動用工制度,到城市居民住房制度……40多年來,深圳累計創造1000多項“全國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改革“試驗田”。
1979年7月8日,一聲開山炮響,硝煙騰起,招商局在廣東省寶安縣蛇口公社炸山填海,打響了改革開放第一炮。
當時的蛇口還是一片荒灘,缺路、缺水、缺電。后來,這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招商局蛇口工業區。
“先有蛇口,后有深圳特區”由此開端。
從漁歌唱晚的海濱灘涂,到朝氣蓬勃的現代化都市,深圳交通40多年高速發展的歷程被記錄在此。
如今,深圳已構建起鐵公水空齊備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國家公路鐵路樞紐基本建成,公交都市建設國內領先,深圳港成為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國際航空樞紐加快建設。
風華正茂的深圳正以更加飽滿的熱忱擁抱新時代,創造新傳奇。
綜合立體交通加速國際化
作為一座快速崛起的國際化都市,深圳的發展日新月異,令世界驚嘆。
面朝大海,深圳坐擁260公里海岸線,水深港闊。兩大港區分別位于珠江口以東、南海大亞灣以西的深圳市兩翼,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出海口,與香港九龍半島隔海相望。
改革開放前,深圳市海上運輸幾乎一片空白。特區成立后,深圳炸山填海建設港口,發展初期的深圳港以原材料和能源運輸為主,集裝箱主要通過香港中轉。
經過40多年建設,深圳港年貨物吞吐量達2.65億噸,年集裝箱吞吐量增至2655萬標箱,已成為華南地區超大型集裝箱船靠泊首選港、全球第4大集裝箱樞紐港;擁有國際班輪航線241條,通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與熱那亞等26個港口建立友好港關系,全球2萬標箱以上集裝箱船舶全部靠泊過深圳港。蛇口郵輪母港成為全國第4大郵輪母港,鹽田碼頭獲評“亞洲最佳碼頭”。
民航網絡連通五洲,深圳成為世界旅游“打卡地”。1991年開航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客運航線通達國內外190個城市,年均新開通10條以上國際航線,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0萬人次。機場國際化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促進總部經濟在深圳崛起。
2019年1月,深圳直飛南非約翰內斯堡航線開通后,進一步便利總部位于深圳的傳音手機公司產品“遠航”非洲大陸。
公路建設高起點、高標準。40多年前,深圳公路路面多以碎石和砂土為主。近年來,深圳高起點規劃建設城市路網,東部過境高速公路蓮塘口岸至梧桐隧道段等35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用,梅觀高速公路快速化改造等47個項目開工建設。深圳還加快高快速路復合化建設,積極探索地面及高架干線道路下沉改造。
截至2020年年底,深圳管養道路總里程8066公里,全市高快速路總里程突破600公里。
“打個巴士回家”
暮春時節,在龍崗區橫崗街道怡錦社區,一輛輛醒目的接駁巴士在康樂路上穿梭行駛。這是怡錦社區首條接駁巴士B660線,連接天頌雅苑與塘坑地鐵站。與普通公交最大的不同是,這些接駁巴士可中途“招手!,滿足附近居民的接駁需求。
“天頌雅苑小區有4000余戶居民,人口上萬。由于小區到地鐵站的接駁車特別少,群眾圖方便只能搭乘路邊‘黑車’,特別不安全。”社區工作人員介紹,B660線接駁巴士線路短、周轉快,高峰期最快3分鐘一趟,群眾“打個巴士回家”的夢想成了現實。
目前,深圳全市有常規公交線路910條,線網總長度達3367公里,高峰期公共交通分擔率提高至62.6%,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深圳創新出臺公交“差異化”補貼政策,激勵企業發揮活力;重構公交線網,實現軌道公交一次換乘可達87%建成區;開設預約公交、社區微巴、跨市公交及高峰專線,在全球率先建設南山中心區等3座立體鋼結構公交車庫項目。
與此同時,深圳持續提升地鐵運營服務效率,挖掘運能,壓縮行車間隔,試點“刷臉進站”“車廂擁擠度可視化”等服務,實現乘車支付多元化。
政務服務“秒批”
科技創新為深圳交通高質量發展賦能,目前全市大交通數據體系基本建成,接入全行業2.2萬路視頻數據和1236條車道、135個道路斷面監測數據,日均數據量超1億條。
深圳以路邊停車、網約車管理等為突破口,首創政務服務“秒批”模式,即通過政務大數據平臺建設,實行無人干預自動審批和政務辦理全天候、全自動、零現場、零費用。目前,“秒批”年業務辦理量達540余萬單。
“傳統行政審批的復雜流程已成為過去,交通政務服務正向數字化、協同化、自動化不斷推進。”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介紹,以經營性道路普通貨物運輸許可申請為例,以前辦理人需攜帶大量紙質材料,在窗口取號排隊,耗時長,群眾滿意度不高,F在只需在電腦或手機上填寫信息,即可完成申請,辦理時限從法定20個工作日壓縮到即辦即出,時限以秒計。
據介紹,深圳政務大數據平臺上線以來,累計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近10萬張、車輛運輸證超7萬份;無人工干預自動審批事項覆蓋巡游出租汽車、網約車等領域,年辦理業務量超720萬單,辦理時限基本為1個自然日。
- 5-6· 百年京張:從自主之路到強國之音的啟示
- 7-15· 百年梅集助企發展,鋪就東北振興“致富路”
- 7-11· 從探訪百年梅集鐵路中感受振興東北的新脈動
- 7-11· 百年梅集奏響東北振興發展新樂章
- 6-17· 百年老北市,“點燃”沈陽文旅新活力
- 1-26· 廣州百年花市“聯手”千年古道 粵味新年活力全開
- 1-5· 百年老站歷久彌新 宿州站改建工程竣工啟用
- 10-27· 百年老工業城市淄博轉型重生
- 7-18· “百年煤城”探索綠色發展新路
- 7-18· 百年豐臺站“蝶變新生”見證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