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速看中國 | 大道通衢貫八閩 長路放歌闊步行
在樸里服務區吃一餐客家美食,在青云山服務區喝一杯手磨咖啡,在古田服務區覽一圈“紅路展廳”,豐富多彩,各有千秋。在莆炎高速公路沙溪大橋,探訪跨國道、鐵路、河流、山坡施工攻堅現場;在漳武高速公路南靖段智慧梁廠,看預制T梁如何實現工廠化流水線生產。在泉上土堡戰役紀念館訪偉人故居、聽紅軍軍號譜的故事,在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重溫反“圍剿”戰爭的歷史畫卷;在京臺高速公路平潭公鐵大橋遠眺壯闊海面,心境豁達;在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品茶閑談,怡然自得……
日前,記者跟隨“沿著高速看福建”主題采訪團,沿著京臺高速公路、甬莞高速公路、莆炎高速公路、福銀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等,在福建境內穿山越海,一路打卡,賞青山綠水的生態畫卷,看鄉村振興的蓬勃發展,聽改革開放的鏗鏘足音,讀紅色精神的傳承弘揚,探尋、感受福建高速公路的建設歷程、發展力量、奮進脈搏。
織密高速路網 覆蓋80%鄉鎮
5月27日,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控制性工程沙溪大橋施工現場一片忙碌,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安裝纜索吊機,為6月中旬的鋼桁梁吊裝作業作準備。屆時,“打通莆炎高速公路福建段最后38公里”的建設攻堅將全面展開,莆炎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線通車進入倒計時。
莆炎高速公路,起于福建省莆田市,經福建、江西、湖南3省,止于湖南省炎陵縣,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北南方向主干線沈海高速公路聯絡線之一。其中,福建段是福建沿海中部通往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快速橫向通道,東起莆田市埭頭鎮,止于三明市建寧縣與江西省交界處。
2015年12月、2020年6月,莆炎高速公路莆田段、福州段率先建成通車,今年年初,三明尤溪中仙至大田廣平段、明溪城關至建寧里心段等也相繼通車,不僅打通了昔日阻隔交通的山脈,有效釋放沿途各地經濟活力,也為助力沿線鄉村振興夯實根基。
自1997年福建第一條高速公路——泉廈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在短短二十幾年時間里,福建高速公路便以銳不可當的氣勢貫通山海,打破阻礙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2004年11月,福建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1000公里;2009年11月,突破2000公里;2012年10月,突破3000公里;2013年12月,突破4000公里;2015年12月,突破5000公里;2020年12月,突破6000公里……
數字躍動,記錄福建高速公路從建設初期“一縱二橫”骨架延伸生長成“六縱十橫”路網的壯闊歷程,見證福建高速公路搶抓交通發展黃金機遇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奮進動力、磅礴偉力。
截至“十三五”末,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002公里,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鎮通高速公路覆蓋率達80%(陸域鄉鎮政府所在地30分鐘通達)以上,18個跨省通道全部打通,“三縱八橫”海西高速公路主骨架網基本建成,路網密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管理服務水平排名全國前列。
如今,1小時,福建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流量達85830車次;1天,福建省有261.9萬噸貨物在高速公路上運轉;1年,福建高速公路造福全省4100萬人民群眾。東西交匯、南北縱橫的高速公路大動脈縱橫馳騁八閩大地,讓發展的強音傳至深山,讓優質的貨物流向市場,讓旅者的足跡遍布四海,讓游子的歸途平坦無阻。
20多年來,全體福建高速公路人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高揚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時代大考中交出了高質量發展答卷。
科技引領變革 提升服務效能
綠燈亮,無人;紅燈亮,使用中。樸里服務區內,廁位使用情況一目了然,給司乘人員提供了極大便利。
“在智能化廁所管理平臺上,我們能直觀地看到廁位剩余信息、如廁人數信息。”樸里服務區主任鄭建東打開“智慧服務區”App中的智能廁位引導系統,廁位使用圖清晰直觀,“根據廁位使用頻率,衛生保潔系統還會通過App給保潔人員直接發送清理提醒。”
沈海高速公路泉廈段樸里服務區是福建高速公路開通運營的第一對服務區,所在路段日均斷面流量8.4萬輛次,日均進區車輛超9000輛次,日接待旅客超2.5萬人次。巨大的車流、人流對服務區的管理效能提出新挑戰。
為此,樸里服務區打造以物聯網管理模式為核心的智慧服務區建設項目,將智能化信息服務平臺、智能化廁所管理平臺、移動巡檢管理平臺有效應用于服務區的經營管理中,提升服務區現場精準管控能力,運用智慧服務區App為司乘人員提供購物、導航、訂餐、閩通卡辦理、路況查詢、周邊旅游信息等智能服務,讓旅客體驗“智慧出游”的樂趣。
窺一斑而知全豹。在福建獨有的“省市共建,建設以市為主,運營全省統一”的管理體制下,福建高速集團以創新作驅動,用科技和智能引領變革,不斷推動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智慧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持續提升管理效率、提速工作效能、提高經營效益。
走進福建省高速公路路網綜合信息大廳,記者看到,福建省高速公路大數據綜合管理可視化平臺完整地顯示在屏幕上,包括工程建設、應急管理、養護管理、機電運維、多元經營、路網監測6個方面在內的可視化展示頁面輪番滾動,匯聚超3萬路監控視頻,功能強大,覆蓋廣泛,24小時在線運行,堪稱福建高速公路的“智慧大腦”。
在多元經營模塊中,各路服務區現場收銀視頻及外場停車區、加油站視頻等實時顯示,當日全省服務區營業額、斷面流量、異常事件等實時更新。“我們通過整合服務區斷面流量、經營業績、好評率等指標,強化管理分析,進一步提升經營業績。”福建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公司董事長溫陳說。
切入路網監測界面,高速公路網實時通堵情況,交通事件量、ETC咨詢分類、交通流量等重點關注指標實時展示,同時具備對關鍵要點的一圖展示,點擊事件模塊,目前全省正在處置的所有事件、位置以及處置的進展及周邊視頻即可一圖呈現,實現對路網運行情況隨時掌握。福建全省救援車輛布設點、全省水源地位置也都直觀地標識在地圖中,一旦發生突發應急事件,工作人員就可以就近調度救援車輛前往處置。
作為交通運輸部“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工程之一,福建省統一建立的全省高速公路智慧路網管理平臺是路網監測的一大亮點,依托該平臺,福建實現精準路網管理、精確應急調度、精細公眾服務。“目前,我們正在進行該平臺的二期升級拓展,提升服務效能。”溫陳說。
交旅融合 享受慢游時光
服務區里有什么?餐廳、廁所、加油站。
甬莞高速公路福州永泰段的青云山服務區可不僅僅只有這些。這里有房車營地、帳篷營地、燒烤服務中心、咖啡廳,還有智慧自駕游服務中心,向過往自駕游車主提供途中旅游線路咨詢、景點門票和餐飲購物預約訂購、住宿接洽以及車輛補給等服務,分階段拓展實現旅游資源展示推廣、旅游接待中轉、旅游體驗消費等產業功能,力爭把青云山服務區建設成福建高速公路首家綜合性旅游接待服務中心。
“我們自駕游有十多年了,這些年看著高速公路一條條建起,交通基礎設施一點點完善,我們自駕游可以去的地方越來越遠、越來越多了。但自己規劃行程還是有些費時間,青云山服務區建設了智慧自駕游服務中心,設置了多條旅游線路,對我們喜歡自駕游的人來說可太方便了。”自駕游愛好者魯女士說。
近年來,青云山服務區主動融入全域旅游建設,打造個性化服務特色,創新智慧旅游應用,采用科技管理手段,大力推進構建“交通+旅游”格局。
青云山服務區自駕游基地第一期工程于2017年8月正式動工,同年10月中旬正式啟動,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共接待自駕游客人10多萬人次、車輛2.8萬輛次,智慧自駕游服務中心接待游客約4.93萬人次,房車基地接待游客800多人次,燒烤服務中心接待游客730多人次。該服務區的車流量增長40%,司乘人員在服務區休息由原來的不到10分鐘時間增加到現在的30分鐘,帶動了服務區加油、購物、餐飲等業務營收增長。
不僅如此,青云山服務區還有一家“高速茉莉”咖啡廳。
“‘高速茉莉’咖啡廳是我們福建高速集團福州分公司創建的自營品牌,咖啡廳的服務人員都是一線收費員轉崗而來。目前,在全省高速公路共開設了十家店面,安置了20余名收費員。”“高速茉莉”咖啡廳負責人章茜介紹。
為了提升游客的獲得感,青云山服務區在全國首創“公廁長”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細化管理措施,借助科技手段,徹底改變傳統的人工巡檢登記的管理方式。
青云山服務區大力開發“交通+旅游”,圍繞周邊景區提供優質服務。在客流量更為集中的沈海高速公路樸里服務區,借鑒傳承“晉江經驗”,實施“多元化組合”及“品牌化經營”,推進以互聯網、物聯網管理模式為核心的智慧服務區建設,逐步形成以數字化管理為特色的休閑娛樂、增值營銷、電子商貿等業態豐富、功能齊全的新型商務服務綜合體。
美食,是這里的一大特色。
秉正堂四果湯、藍氏鐘樓肉粽、好成財牛肉……這些都是游客來泉州必打卡的小吃。“在泉州市每家特色小吃距離都很遠,而在樸里服務區,這些小吃都在一排服務檔口,正宗又方便。”來自泉州的李女士說。
“樸里服務區是唯一一對擁有跨線樓的服務區,在服務區吃遍泉州美食是我們的一個美好愿景,目前我們還在努力引進中。”鄭建東介紹。
樸里服務區橫跨兩市,不僅有泉州小吃還設置了客家美食及莆田菜系。僅僅客家餐廳崇三樓一道長汀鹽酒雞一年就可以賣出6000余只,為長汀縣的河田雞打開了巨大的銷路。
“我們4個人自駕游到樸里服務區正好趕上吃飯的時間,點了四菜一湯一份米飯,花了203元。物美價廉,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了,以后自駕游再也不用帶一箱子泡面了。”來自廣東的游客王先生說。
展示紅色文化 黨建凝心聚力
一本《軍用號譜》、一段紅軍情。
1974年,號譜主人羅廣茂在維修谷倉時,在谷倉底板下發現了自己曾在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陸地作戰司號大隊學習時用的《軍用號譜》。第二天,他便把這本全國目前最為完整的《軍用號譜》捐贈給了寧化革命紀念館。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泉上土堡紀念館記錄了這個故事。
今年1月,莆炎高速公路寧化段建成通車,泉上土堡紀念館距離莆炎高速公路泉上收費站僅3公里。“高速公路通車后,自泉上鎮往三明市區兩三個小時的車程縮短至40分鐘,來泉上土堡紀念館參觀的游客也逐步增多。”泉上鎮黨委副書記邱春子介紹。
從泉上收費站出發沿著莆炎高速公路向北行駛70余公里,便來到了全國唯一一家以反映紅軍五次反“圍剿”的歷史為主題的紀念館——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
“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距離莆炎高速公路建寧西收費站僅10公里。莆炎高速公路及浦武高速公路通車后,徹底打開了建寧縣的對外通道,我們也迎來了全國各地的游客。”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副館長林曉春介紹。
下了高速公路參觀紅色紀念館,同樣的紅色文化展示基地在高速公路上也有。這里就是廈蓉高速公路上杭段的古田服務區。
該服務區充分發揮古田地域優勢,引進“紅色”元素,現為龍巖高速“紅路”黨建文化品牌主要展示窗口,擁有“紅路展廳”“紅路書吧”“湘江戰役”浮雕墻等紅色系列景觀十余處。其中,“紅路展廳”是全國第一個建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內的紅色文化展示基地,被列入“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古田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共建基地”。
穿上“紅裝”的古田服務區,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
來自重慶的邱先生帶著孩子來福建自駕游,路過古田服務區便被服務區濃濃的紅色元素吸引。“古田服務區就是一個濃縮版的紅色教育基地,讓我們過往的游客更加了解古田的歷史,孩子也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邱先生說。離開“紅路展廳”時,邱先生的孩子在留言簿上留下了一句話——“英雄偉大!祖國給力!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紅色熱土傳承紅色基因。在福建高速建設過程中,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總指揮部(簡稱福建省高指)實行工地黨建“6432”工作模式,有效凝聚了參建各方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黨建統領,對內凝聚人心,調動積極性,對外爭取民心,營造無障礙施工環境,有效助推工程建設。
開展工地黨建使建設項目與地方、群眾的聯系更緊密,通過文明環保施工、集約利用土地等措施,樹立起在群眾中的好形象。各個項目、標段主動融入當地社會治理,營造“離鄉不離黨、組織在身旁”的溫馨、有序工作生活氛圍。
“‘6432’工作模式的推廣為漳武高速公路攻堅克難,打造綠色公路、品質工程提供了極大保障。”漳州通平漳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淑寶介紹。
在福建省高指的強力推動下,以及參建單位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協同配合下,目前基本實現了在建工地黨建全覆蓋。工地黨建在工地各層面全覆蓋、無盲區、無死角。截至今年4月,福建省在建工地上共有48個黨支部,黨員522名,其中流動黨員(農民工黨員)94名,建在一線工點上的黨員活動場所85個。
“6432”工地黨建工作模式以強化建設項目內非隸屬關系黨組織之間工作協同、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立項目工地黨建長效機制為著力點,填補了國內高流動性場域基層黨建研究和實踐的空白,實現了政治賬、經濟賬、民生賬、安全賬共贏局面。
山區變通途 鄉村煥活力
鮮嫩美味的河田雞燉菌菇、口感順滑的紅菇米粉,在沈海高速公路池店收費站綜合服務大廳鄉村振興產品體驗區內,記者大飽口福,領略閩南美食風味。
池店收費站與324國道、晉江機場連接線相連,日均進出口車輛3.84萬輛次,日平均收費額93.9萬元,是泉州境內車流量最大的一個互通樞紐。
依托沈海高速公路巨大的人流、車流優勢,池店收費站在綜合業務大廳旁,開設鄉村振興產品展示廳、體驗區,以過往司乘人員為主要服務對象,開展地方特色農副產品線下宣傳推廣,以線下宣傳帶動線上銷售,幫助打開線上產品全國銷售渠道。
這是福建高速公路沿線收費站、服務區引進當地農特產品,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福建高速集團充分利用服務區點多線長面廣的優勢,通過“驛佳購”自營便利店與全省各扶貧地區合作社精準對接,與20多家鄉村企業建立當地農特產品采購合作關系。目前,全省服務區已設立了148個“鄉村振興專柜”,福鼎白茶、古田菌菇、漳州盆栽、浦城桂花糕等近百種全省各地市名特優產品陸續上架。
福建高速“驛佳購”扶貧產品館微信小程序同步開通,并植入福建高速集團“閩通寶”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矩陣,顧客在微信小程序、App下單后可以選擇就近門店自提,也可以選擇送貨上門。一套“原產地+扶貧產品+平臺+消費者”的消費扶貧模式逐步構建完善,拓展了當地貧困群眾增收渠道,讓扶貧產品“走出農門”不愁銷路。
福建高速集團還積極動員職工采用“以購代扶”、食堂集體采購等方式,拓寬扶貧產品流通交易渠道,并通過開展愛心助農、農特產品展銷、高速品牌賦能、吸納安置服務區周邊脫貧人口就業等助農工作模式,深度融入地方鄉村振興建設。
高速公路運輸通道功能提升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平臺的作用日漸突顯。
溪水淙淙,綠林悠悠,坐落于群山之中的泰寧縣際溪村,是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獨特的丹霞田園風光、悠遠的人文歷史引來游人如織,“花筑·獨隅山居”“星空民宿”等幾家特色民宿常常客房爆滿,2020年,村集體年收入突破35萬元,人均收入超1.7萬元。
然而,因地勢偏遠、群山環繞,2015年際溪村財政收入還不足5萬元,是省級貧困村。近幾年,隨著交通網絡的完善,際溪村這個深山中的“世外桃源”才一點點揭開神秘面紗。
2014年12月,臺灣鄉建團隊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發現,好山好水的際溪村不僅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更依托福銀高速公路有著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于是選擇進駐際溪村,開始“世外桃源”的現代化改造,打造以農耕文化與人文歷史文化為核心的“耕讀李家”,發展文創、森林康養、特色民宿、采摘等新業態。
如今,從福銀高速公路的寨下、泰寧收費站駛下高速,15分鐘內車程就可到達際溪村。便利的交通給這個遠離塵世的村子帶來更多人氣,越來越多村民選擇回到家鄉在家門口就業,游客也源源不斷地從城市中慕名而來,騎行運動、交流茶藝、研學培訓,在這里尋找內心深處的寧靜。
山區變通途,鄉村煥活力。際溪村的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實、越走越寬廣。
服務國家戰略 陸海空協同發展
行駛在世界最長、我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上,風平浪靜,一路通暢,橋面平坦延伸,消失在遠處隱約的海霧中,路面兩側的防風屏障高高豎立,保障車輛行駛安全。
風口建橋,海中鑿洞,穿越多個島嶼,2020年12月26日,耗時7年的平潭公鐵大橋正式通車。大橋起于長樂,終于平潭,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大橋建成后,對促進平潭對外交流合作及經貿往來,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推動閩臺便利往來和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70年代初,我從平潭去福州要搭汽車、乘輪渡、再轉汽車,花12個小時,如今開車1小時就能到達。”京臺高速(平潭)跨海大橋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玉仁看著橫臥海面的大橋感慨萬千,“一橋(平潭海峽大橋)通車,改變了平潭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二橋(平潭公鐵大橋)通車,又改變了平潭不通鐵路的歷史。作為全過程參與兩座大橋建設的交通人、土生土長的平潭人,這是我一生的榮幸。”
從跋山涉水到一馬平川,充滿顛簸煎熬的出島之路徹底改變,今日鋪就的光明坦途正向著海峽東岸不斷延伸。
輻射海西,南北接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泉州傳化公路港,也在高效運轉,2020全年保障超50多萬單、2000多萬件生產生活物資高效運轉。
泉州傳化公路港位于晉江現代物流園,建有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智能車源中心、貨運班車總站、倉儲配送中心、管理服務中心和三產配套服務中心六大功能板塊,為制造、商貿、物流等企業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智能園區服務。
“我們就是看中這里上下高速公路特別方便!”談起最初選址,福建省泉州傳化公路港物流公司副總經理王濤打開了話匣子,“泉州傳化公路港距沈海高速公路晉江出口僅2公里,距泉州晉江國際機場10公里,到泉州港、圍頭港、石湖港大多也是20公里,沿沈海高速公路南北聯通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公路運輸、海運、空運物流服務體系協同發展,能大大縮短企業原材、產品運輸周期,節約成本。所以我們選擇在這里建設綜合型物流樞紐。”
如今,泉州傳化公路港貨物實現珠三角、長三角今發明達,交通區位優勢效益明顯。
平潭海峽大橋縮短時空距離,沈海高速公路暢通貨運通道,福銀高速公路跨越山海,助力東西部協作發展。福建高速公路建設成為新時期福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支撐。
據悉,“十四五”期間,福建擬建設40個高速公路項目,里程1000公里以上,投資規模1350億元以上,優先推進沿海大通道等經濟快速發展區域的擴容、重點港區、機場的集疏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程、“六縱十橫”路網完善等項目,力爭建成500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四縱九橫”高速公路骨架網。此外,還將啟動泉廈智慧高速公路研究與建設,試點福泉高速公路等車路協同測試段建設,試點一批5G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于5G的新一代交通控制網等新基建項目。
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為。福建省高速公路系統將把高速公路的運輸通道功能提升為“服務經濟發展、服務群眾生活、服務國防建設”的綜合平臺,勇于擔當,砥礪奮進,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中當先鋒,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中走前頭,在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中作表率,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福建篇章貢獻高速力量。
聲音
福建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公司董事長溫陳:福建省高速公路綜合路網大數據管理平臺分為一期和二期建設。目前,我們正在進行該平臺的二期升級改造,全部建設完成后可以及時匯總全省高速公路各類運營管理信息,更加高效便捷。
福建省泉廈高速公路公司黨委書記沈錦洪:依托沈海高速公路巨大的車流、人流優勢,緊鄰ETC綜合業務大廳,池店收費站打造了鄉村振興產品展示廳、體驗區,宣傳推廣當地農特產品,以線下宣傳帶動線上銷售,讓當地特產走出去,助力鄉村振興。
福建省高速集團漳州分公司經理鐘建榮: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的建成,極大改善了東南沿海的運輸能力,拉近了漳州到廈門、福州、泉州的距離,給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福建省高速集團三明分公司副經理陳玉榮:圍繞服務群眾生活、經濟發展、國防建設,我們致力于把高速公路的公路運輸通道功能提升為綜合經濟發展平臺。接下來,我們會增開一些落地互通,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同時,繼續打造“服務區+旅游”“服務區+文化”的發展模式,為司乘人員提供出行新體驗。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副縣長簡偉翔:漳武高速公路南靖段明年建成通車后,不僅會為南靖縣工業、農業產品輸出提供極大便利,也將帶動南靖縣的旅游發展,游客從廈門到福建土樓景區的車程將從原來的3小時縮短至1.5小時。
京臺高速(平潭)跨海大橋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玉仁:一橋(平潭海峽大橋)通車,改變了平潭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二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通車,改變了平潭不通鐵路的歷史。作為全過程參與兩座大橋建設的交通人,這是我一生的榮幸。
漳州通平漳武高速公司總經理張淑寶:在福建省高指“6432”工地黨建工作體系下,漳武高速項目黨委加強組織建設、強化黨員管理、創新工作載體,凝聚人心、激勵斗志,努力抓好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的責任心和主動性。
福建省泉廈高速公路公司樸里服務區主任鄭建東:樸里服務區不僅引入了客家菜、莆田菜,還引進了“秉正堂”四果湯、“藍氏鐘樓”肉粽、“好成財”牛肉等泉州著名小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愿景。
福建省高速聯網運營公司路網部主任助理鄧麗娟:ETC的推廣,實現了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讓高速再提速。現在,我們服務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效率越來越高,給人民群眾出行帶去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以及安全感。
福建省自駕游協會會長楚政:為什么很多人愿意住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房車營地?因為它安全、方便、有保障,包括燒烤、露營在內的配套設施相對完善,游客晚上住這里、白天去景區,輕松舒適。房車營地就是高速服務區與景區的完美連線點。
自駕游愛好者周先生:原先交通不便利,出行就不方便;后來交通發達了,但沒有跟我們想要去的景點掛鉤,行程安排也很麻煩;現在交旅融合的發展,就讓我們的出行更智慧、更便捷。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村書記林永勝:福銀高速公路的開通,給我們村子帶來了巨大改變——我們打造了“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基地,引進客商開民宿、種植鐵皮石斛,加快了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于2018年實現了全村脫貧。
福建省泉州傳化公路港物流公司副總經理王濤:泉州傳化公路港自2016年運營至今,情況良好,各功能板塊整體出租率可達99%以上,聯通沈海高速公路后,省際、省內及同城配送整體運轉效率提升了30%以上。
- 3-31· 廣深高速鋼箱梁制造用上AI
- 2-10· 坐著高鐵回家 感受發展脈動
- 1-9· 京蔚高速全線建成通車
- 1-2· 京蔚高速全線建成通車
- 12-2· 京雄高速河北段自動駕駛測試示范項目進入測試階段
- 11-18· 高速公路 逐綠而行
- 8-22· 四川高速公路“發卡機器人”上崗 通行效率提升
- 8-22· 四川高速公路“發卡機器人”上崗
- 8-22· 寧上高速關門江水道大橋懸澆連續梁成功合龍
- 7-29· 高速列車研制邁向數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