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有可為
全國鐵路列車運行圖此次調整,將大量增開地級城市間始發終到普速列車,重點安排三、四線城市站點,同時還根據需求,增開中西部和跨區域旅客列車、增開旅游列車、增開夜間動車組列車等。這些調整,都是鐵路部門有的放矢的舉措,目的是使鐵路資源更優化、廣大百姓出行更方便。要讓百姓出行“走得好”,就需要鐵路部門提供更精準化的服務,推出能夠恰到好處滿足旅客高品質需求的產品與服務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消息,將于今年5月中旬對全國鐵路列車運行圖進行全面調整和優化。
每年鐵路都會進行冬夏兩次調圖,但此次調圖卻有不同之處。即,不是在既有運行圖基礎上進行的微調,而是對現行運行圖基本框架的整體優化,在大幅增開旅客列車的同時,全面調整列車開行結構,是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調圖。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動作,也是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勢的體現。
鐵路行業比較特殊,雖然截至目前,我國鐵路營運里程超過12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鐵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但供需矛盾仍然緊張。尤其在春運期間,這種矛盾表現得更加突出,“一票難求”長期存在。
因此,有人質疑,連基本需求都不能完全滿足的行業,加大供給就好了,還有必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嗎?當然有,不但有,而且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大有可為。
此次調圖就是鐵路從供給側出發,為旅客增加有效供給的好案例。此次調圖突破了以直轄市、省會城市為主要節點的普速列車開行模式,大量增開地級城市間始發終到普速列車,重點安排三、四線城市站點,進一步改善中小城市間的交通條件,方便了沿線百姓的出行。同時,根據需求,還增開中西部和跨區域旅客列車、增開旅游列車、增開夜間動車組列車等。這些調整都是鐵路部門有的放矢的舉措,目的是使鐵路資源更優化、廣大百姓出行更方便。
除了調圖,在鐵路行業,大到鐵路建設,小到列車服務,方方面面都存在從供給側角度需要調整的地方。
在鐵路建設方面,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需要加快推進鐵路體制改革。自從2013年取消鐵道部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至今,鐵路政企分開取得階段性進展。但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繼續深化鐵路改革、破解深層次矛盾的任務顯得更加緊迫。比如,解決鐵路建設資金、讓鐵路投資更加高效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國鐵路投資近年來每年都超過8000億元,單靠借貸,鐵路高速發展難以為繼。如何敞開懷抱、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還需鐵路部門從供給側角度出發,以高效的制度供給和開放的市場空間,激發企業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更多民營資本加入到鐵路建設中來。
同時,正在推進的減稅、簡政放權、審批制度改革,也可為鐵路企業經營創業活動“松綁”“減負”,為鐵路發展提供良好的外在經營環境。
如今,百姓的需求已不僅僅是“走得了”,而是要“走得好”,這就需要鐵路部門提供更精準化的服務,推出能夠恰到好處滿足旅客高品質需求的產品與服務。鐵路行業唯有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文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加更有效的供給,才能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才能讓整個產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梢哉f,鐵路行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 6-23· 下個月鐵路實行新運行圖,有這些變化!
- 12-29· 拓展“鐵路版圖”,勾勒交通強國“發展畫卷”
- 12-26· 新成昆鐵路12月26日全線貫通運營 成都至昆明最快7.5小時可達 車票已開售
- 12-26· 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建設順利
- 12-26· 長三角鐵路貨運單日裝車年內11次刷新紀錄
- 12-26· 浩吉鐵路萬噸重載列車累計開行突破八百列
- 12-22· 中老鐵路為沿線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12-22· 格庫鐵路開通兩年有力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12-15· 鐵路貨運高位運行助推經濟發展
- 12-15· 國家鐵路1至11月份發送貨物35.71億噸 同比增長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