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貨暢四方 挖潛能清秀三秦
車輪鏗鏘,“巨龍”飛馳。陜西5月開行首列砂石骨料“公轉鐵”綠色專列以來,寧西鐵路上的商洛車站變得更加繁忙。伴著聲聲汽笛,商洛市大量優質砂石骨料被運抵西安新筑車站,成為陜西省及周邊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原料的主要供給。
“預計今年通過鐵路發運砂石骨料60萬噸。”商洛陸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譚震介紹,過去貨物全部由半掛車運輸,存在車輛緊缺、尾氣排放嚴重和安全事故頻發等諸多弊端。如今,“公轉鐵”不僅暢通了貨運通道,更實現了綠色發展、降本增效。
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各級政府、企業不斷加強工作合力,落實重點任務,全力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截至9月底,今年全省鐵路貨運量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加8963.2萬噸,完成增量目標的81.9%。前9個月,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貨物在陜發送量完成1.5億噸,同比增長22.2%。
煤炭北上東出南下通道暢通
“今年上半年,我們發送煤炭1170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受疫情影響后,發送量不降反增,這個確實出乎我們的預料。”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榆林銷售調運部副經理王芃孜說,這種“出乎預料”源于鐵路部門的一系列讓利組合拳。
陜西煤炭產量位居全國第三,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疫情期間,煤炭生產受阻,一定程度影響了陜煤外運。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主動走訪煤炭、鋼鐵、石油、焦炭等重點企業,根據需求推出“門對門”服務,推行大宗貨物“一口價”。積極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對經唐呼、瓦日線發往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及山東日照港、濟寧港梁山北港區的整車煤炭,實施10%至20%的運價下浮;降低鐵路專用線中轉費、站臺費等前端費用,平均降幅達25%。
“我們充分挖掘運輸通道潛力,構建陜煤外運新格局,暢通‘北上東出南下’外運通道。”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副總經理王利銘介紹,北上用好唐呼線,開辟陜煤下水通道;南下加強擴能改造,大幅提升包西線通道能力,發揮浩吉鐵路運能,促進華中地區運輸持續增量。
2019年9月開通的浩吉鐵路,今年上半年發運煤炭976.28萬噸,其中陜煤占92.78%。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還通過優化鐵路運輸組織、實施鐵路擴能改造、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等措施,力促運輸結構調整。
前8月集裝箱發送量同比增99%
一類重點源頭企業監控覆蓋率達到58.2%,政府公示重點貨運源頭裝載企業監管率達到96%以上;今年前8個月集裝箱發送量同比增長99%,集裝箱多式聯運占比提高到8%,中歐班列累計到發2439列,同比增長84.9%……在日前召開的陜西省運輸結構調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圍繞四大行動17項任務,列清單、找差距、補短板,加快全省運輸結構調整工作。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等13個單位,建立省級會商機制,及時研究推進過程中的問題;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西安鐵路監督管理局和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成立督導組,定期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導并報告省政府;與工信、財政部門聯合推廣新能源車輛,與公安部門聯合實施公路車輛超限超載治理,有力推進了運輸結構調整工作。
目前,陜西省13個地市均建立了由市政府(管委會)領導的工作機制。延安市、咸陽市印發了實施方案,榆林市將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度考核范圍。各地相關企業也加緊落實重點任務: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與41家煤炭企業簽訂中長期協議464筆共1.2億噸;神華包神鐵路集團取消了管內地方煤炭發運客戶綜合服務費;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自今年6月起主動降低靖神鐵路運費5%,增強了運輸結構調整的內生動力。
“目前,各地市運輸結構調整工作進展不一、差異較大。”陜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夏曉中表示,下一步將聚焦關鍵目標和重點任務,圍繞提升鐵路運能、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公路貨運高質量發展、加快多式聯運發展、加強資金政策支持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6個方面精準施策,盡最大努力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 12-8· 貨暢其流鐵擔當
- 6-3· 仿真結構+強大攀爬性能 智能積木越野四驅車上線眾籌
- 3-11· 市場結構持續優化 智能物流加速推進-物流發展十大趨勢
- 2-18· 浙江省政府出臺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
- 1-14· 2018年物流年度盤點:結構優調整 發展高質量
- 10-15· 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助推運輸結構調整
- 10-8· 綠色物流:河北優化運輸結構保衛藍天
- 4-23· 2018年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解讀
- 1-2· 穩中有為 推進新時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12-26·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長期的制度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