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快遞業復工“最后一公里”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數百萬“快遞小哥”沖鋒配送一線,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這些戰“疫”逆行者的基礎防疫保障是否到位?復工時還有哪些煩惱?新華社記者近期聯合國內物流快遞信息服務商展開調查。(4月12日 新華社)
各地快遞業復工已有時日,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快遞小哥”進小區難的問題。“一個人多跑腿、百人少出門”的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快遞業復工雖全面推進,但“最后一公里”難題亟待破解,更需要多些支持。
造成快遞員進小區難的因素有二:一是快遞員防疫物資保障仍然有供給短板,特別是口罩供應方面有缺口。經過各方面持續努力,快遞員口罩缺口有所緩解,但仍然是制約復工的重要因素。3月下旬該比例大幅下降,但仍高達44.9%;二是各小區對快遞業防疫措施落實的疑慮。如有的社區擔心允許快遞員進小區增加疫情風險。
快遞員不能進小區送取快遞,除無形中增加快遞派送時間,快遞員只能在小區門外“擺地攤”,致使快遞易丟失、快遞不衛生、快遞易破損等風險,同時,由于人員到到小區門口取快遞,也增加了人員聚集風險。
一個是“規范一人減少百人風險”,一個是便利一人便利百人的實惠,均取決于讓快遞員在防疫基礎上進小區。社區防疫有壓力,快遞公司運營和防疫有成本壓力,快遞員配送也存在壓力。快遞業復工“最后一公里”,單靠一方努力,顯然不現實,且成本大、效果不顯著。此時,需要各方在科學防疫基礎上,相互協作共擔成本。
破解快遞業復工“最后一公里”障礙,需要各快遞運營公司主動承擔快遞員工防疫物資的配發,這是保障職工健康需要,也有利于快遞配送效率,同時,也能彰顯快遞公司對員工的關懷和快遞公司社會責任擔當的良好形象。還需要快遞公司做好快遞員體溫檢測等防疫措施落實,讓健康的快遞小哥成為加快快遞業復工的助推者、受益者。
破解快遞業復工“最后一公里”障礙,需要各社區與快遞公司的協調配合。在快遞公司提供快遞員健康無虞的情況下,各社區應支持快遞員進出快遞,這本身也有利于降低人員聚集可能產生的疫情傳播風險。
完善物流快遞業相關防控措施,允許快遞人員進入社區(村)配送。落實中央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指導意見》,需要各方擔起責任、多想辦法、互助協調、共擔責任、消除復工復產和防疫死角。快遞小哥曾經為防疫期間的物資供應、社會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便利快遞小哥工作和推進快遞業復工,本身將讓社會整體受益。這一點,只有各方為消除快遞業復工“最后一公里”障礙而努力,才能讓快遞業更順暢、快遞小哥更有奔頭、居民更有愉悅便利感。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8-29· 破解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難題 山東加速長護險全覆蓋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