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鐵路“時傳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旅客列車人員相對密集,空間相對封閉,是疫情鏈式傳播的特殊戰場。而列車車廂里的衛生間,則是一個特殊的最為關鍵的陣地。在這個陣地上,39歲的蔣明軼一干就是14年,先后榮獲鐵路優秀共產黨員、鐵路勞動模范、火車頭獎章,被譽為鐵路“時傳祥”。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把榮譽作為沖鋒陷陣的動力,把自己化作“抗疫”戰場上的一把尖刀,全力守護著旅客出行安全。
蔣明軼,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車輛段沈北運用車間集便器維修工。上列車“鉆廁所”,下到車底“修集便”,和列車最臟的地方打交道,是他每天工作的全部內容。
集便維修班組4個人,每天負責7組150余輛客車200多個集便裝置的檢修工作。2020年春運,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集便維修平添了幾分危險。1月末,一條“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通過糞便傳播”的視頻短片在蔣明軼班組傳開了,對集便器維修工來說,無論多小心仔細防護,總繞不過與糞便的接觸,大家心里都免不了有些害怕。
作為班組“老”人,蔣明軼知道,這個時候自己絕對不能打退堂鼓。一天交班會結束后,他主動發了言,“疫情越嚴重,我們越要堅守崗位!”
蔣明軼主動向車間申請,給自己安排途經疫情嚴重地區列車的集便器維修任務。1月28日大年初四,蔣明軼剛完成一組列車集便器維修作業,便被對講機緊急叫到庫內,即將出庫的K388次列車,有一節車廂廁所突然作用不良。憑借多年工作經驗,蔣明軼迅速確認問題出在集便器蝶閥上,他蜷縮著偏胖的身子,胳膊伸進狹小的夾縫里,徒手摸索螺絲的位置。隨著卸掉最后一個螺絲,集便箱內的氣壓把一股污水順著蝶閥滋了出來,惡臭的糞水順著胳膊流淌,蔣明軼顧不上臟,抓緊換上一個新的蝶閥,終于在列車出庫前處理完這個故障。
回到更衣室,蔣明軼小心翼翼地脫下滿是污水的衣物。“修了14年集便器,處理蝶閥故障起碼上百次,第一次換蝶閥的時候,連著好幾天吃不下飯,現在我都習慣了。”蔣明軼根據單位發的防疫常識手冊,結合集便維修崗位的特點,自編了一套集便檢修防疫順口溜,朗朗上口且方便好記。在他的帶動下,同事們漸漸放下了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疫情發生以來,蔣明軼班組集便器檢修合格率始終保持100%。
疫情期間,為保證自己和家人安全,蔣明軼穿上一身“新裝備”。每天工作前,他穿上厚重的防護服,由于作業空間狹窄,衣服穿太厚工作不方便,蔣明軼折中處理,在防護服里邊就穿一件薄薄的襯衣。庫內溫度低,他就在開工前做十分鐘熱身運動,讓身體保持溫熱。由于更換防護服不方便又耽誤時間,為減少去廁所的次數,蔣明軼一天都不敢喝水,每天下班把衣服脫下來整個人都是虛脫的。
除了防護服,護目鏡也成了蔣明軼每天工作的必需品。車廂內外溫差大,干活時間一長護目鏡面上全是水霧,這讓蔣明軼工作難度翻倍增加,有時候任務急等不了水霧散去,他只能憑著模糊的視線和多年經驗摸索著干。時間一長,眼睛又累又酸,他只好常備著眼藥水,休息時候抓緊滴一滴。工作中,哪怕帶上兩層手套蔣明軼也不敢大意,每天工作結束,脫手套洗手這個環節,他最少要用10分鐘,洗一遍不干凈,就再洗一遍。“總覺得有細菌,總覺得洗不凈。”
蔣明軼的妻子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工作,每天接觸很多南來北往的人,他笑言,“兩人都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線”。疫情發生后,蔣明軼夫妻兩一商量,干脆把10歲的女兒送到奶奶家。有時實在想女兒了,就通過微信視頻,和女兒說說話。蔣明軼的眼睛有些模糊了,他在心里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守住屬于自己的陣地,讓疫情早點散去,讓旅客更溫馨的出行!
- 3-24· 【我的鐵路風景】國鐵沈陽局精準營銷實現量效齊升
- 3-24· “我的鐵路風景”主題宣傳首季活動優秀作品名單公布
- 3-24· 我的鐵路風景:銀發專列,鋼軌上行走的詩篇
- 3-24· 從“我的鐵路風景”看流動中國的精神密碼
- 5-13· 假日中的堅守
- 2-15· 春運中的火車 為春節里的出行注入幸福底色
- 2-8· 冰雪中的守護者:北京西站D49次熱備列車破冰啟航 溫情護航春運歸途
- 12-1· 塵煙中的鋪路人
- 8-8· 高溫下的鐵路檢車人
- 5-9· 戰“疫”保供中彰顯“鐵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