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割舍自營物流
從部分替代到終止運營,品駿快遞的身份由唯品會的“功臣”變為“棄子”。11月25日,唯品會官方宣布,因無法化解成本壓力,即日起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成本壓力固然是導致唯品會舍棄品駿快遞的因素之一,但也與其早期整合“零散”快遞企業時留下的“病根”有關,或許由“散戶”組建起來的品駿快遞原本就先天不足。
此后再無品駿
當京東物流走上盈利的軌道,阿里憑借投資拓展物流版圖時,唯品會自建的物流卻戛然而止。唯品會宣布,即日起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自2019年11月下旬開始,品駿快遞將不再經營唯品會電商包裹的快遞業務,后續將委托順豐公司提供包裹配送服務。
品駿快遞被叫停并不意外。唯品會發布2019年二季度財報時就透露,唯品會逐漸用社會化物流取代部分品駿物流承擔的唯品會快遞業務。一位唯品會用戶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今年10月開始,在唯品會上購買的自營商品,其上門送件的快遞從品駿變為了韻達,“雙11”期間的訂單也由韻達完成。
對于終止品駿快遞業務,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表示,通過與順豐業務合作,唯品會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履約費用。唯品會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目前唯品會注冊用戶規模達3.4億,日均訂單量達百萬級,對快遞業務與配送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運力要求。
收割“成品”的隱患
在唯品會此前公布的戰略規劃中,物流曾被稱為“三駕馬車”之一,與電商和金融業務并駕齊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唯品會也對品駿快遞投入了大筆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規模擴張。
不同于京東、蘇寧搭建自營物流體系,品駿快遞并非是從唯品會內部自然成長起來的物流,而是通過并購眾多當地的快遞企業快速搭建的末端自營物流網絡。這似乎為今天的終止運營埋下了伏筆。
唯品會用重金收編當地的快遞企業。早在2014年,尚未上市的唯品會向投資人表示,將在物流基礎設施上加大投入,通過投資或者控股當地快遞公司,解決“最后一公里”的自建問題。舉例來講,唯品會在京津冀地區實現快遞自營便得益于對當地公司的收購。例如,唯品會在北京收購了騰迅達51%的股份,交易價格不超過6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當年,唯品會就已經采用控股方式收購了北京、天津、河北等16個省市的快遞公司,平均每個城市收購快遞公司金額約600萬元。在擴張路上,唯品會為支撐訂單量的增長及訂單密度的提高,收購了多家快遞企業,并持有相應的股份。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品駿控股有限公司對外投資了43家企業,其中有35家企業為品駿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另外,品駿控股有限公司對8家企業的投資比例在51%-96.98%之間,處于控股地位。
一位電商領域專家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內部股權紛爭或許是品駿快遞停止運營的導火線。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唯品會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品駿快遞停止運營是基于公司戰略調整。
主動減負謀盈利
自建物流是一項苦差事,不但需要巨額資金進行長期投入,還要忍受自行摸索出路的痛苦。唯品會上述負責人稱,受限于單平臺規模效應,唯品會單件物流成本高于快遞行業平均水平。目前,唯品會實際履約費用和費率占比均有所下降,預計全面切換社會化物流業務后,唯品會單件物流成本有望繼續降低。
引入社會化物流一度成為唯品會降低履約費用的關鍵方式之一。唯品會今年二季度財報顯示,去除肇慶倉庫施工中出現地面塌陷造成的損失,唯品會二季度的履約費用率為8.5%,較2018年同期的9.1%有所降低。彼時,唯品會對履約費用降低的解釋為,公司自2019年,逐漸有社會化物流取代部分品駿物流承擔的唯品會快遞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唯品會將履約費用率降至8.5%,但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甚至遠高于多數采用自建物流的電商企業給出的數據。對電商平臺來說,履約費用占比降低對利潤的提升尤為明顯,有利于提升企業營收數據。基于此,減少重資產模式的自營快遞投入也變得理所當然。
物流專家丁威分析稱,唯品會的電商規模尚小,包裹量較少,無法實現物流的規模化運營。唯品會忍痛終止品駿快遞業務這一自營重資產后,會為自身帶來大量的現金流。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 5-7· 唯品會可靠嗎?三只松鼠在這買,省很多!
- 4-9· 唯品會官方回應:確認正品,中檢已出示“鑒定報告”
- 11-16· 唯品會Q3活躍用戶同比大漲36%,特賣模式受追捧,股價盤前漲超12%
- 3-9· 唯品會財報大超預期,回歸特賣重新贏得青睞?
- 11-26· 求生存,唯品會“甩品駿,牽順豐”
- 11-26· 求生存,唯品會“甩品駿,牽順豐”
- 8-24· 唯品會持續布局跨境電商時尚版圖,盡顯跨境電商綜合實力
- 8-6· 唯品會擴倉儲物流用地 2386萬元拿下白云區逾6萬方
- 7-26· 唯品會加快全國物流倉儲布局 升級物流中心自動化系統
- 4-23· 唯品會品駿快遞首架貨運包機在宜昌三峽機場安全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