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奔跑,鐵路改革再進一步
近日,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向證監會遞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材料,證監會于10月22日接收并受理。
京滬高鐵作為中國鐵路總公司旗下最優質的的資產,盈利能力可謂日進斗金。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縱貫京、津、冀、魯、皖、、蘇、滬四省三市,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攤開中國地圖,可以明顯看到線路所在地域人口密集、經濟活躍,是名副其實的“黃金線路”。自2011年投入運營后4年不到的時間內即實現盈利。從相關資料來看,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體量巨大、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超過為13%。除卻優良的盈利能力,中鐵總表示示京滬高鐵公司還擁有充沛的現金流,已連續盈利超過3年時間。
京滬高特如此出眾的財務報表,自然會讓人對其為代表的鐵路行業給予更多的關注,而實際上鐵總旗下不乏優質的資產,而期望實現包括資產證券化、鐵路債轉股等的多渠道進行融資建設并探索現代化管理也一直是鐵總改革的目標。
由于鐵路企業相比于其他企業具有較為明顯的行業特殊性。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鐵路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極大,其在探索改革提高經營效益的同時,必須考慮鐵路運輸背后所涉及的民生問題。因此,像京滬高鐵這樣繁忙的線路,一票難求之下,也沒有真正的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漲價,更何況對比世界上其它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高鐵線路來講,就算考慮我國高鐵技術的成熟和建設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下,我國高鐵的票價也明顯偏低。指望通過大幅度提升票價來獲得利潤,考慮全局之下,短期內并不現實。
面對鐵路建設初期高額的投資成本,若僅僅指望通過銀行借貸和鐵總自身的營收來實現,并不利于鐵路的長期健康發展。鐵總讓一批手中的優質資產進行IPO上市,一方面能獲得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支持,另一方面要知道中國不缺資金,缺少的恰恰是像京滬高鐵這樣的優質的企業。在鐵路融資與資本獲利的雙贏之下,將社會資本合理引導進入鐵路,盤活社會資本,對于未來鐵路建設和良性發展意義重大。
另外,就像招募書中所披露的信息一樣,固然鐵路建設完成之后,各項開支費用較低,在上座率不愁之下,總體利潤率驚人。但這是在類似京滬高鐵這樣的黃金線路才能達到的成就,若是考慮全國鐵路線路網,如何使其他線路擴大融資、降低成本、增加營收,依舊是鐵路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所在。
京滬高鐵上市,未來能帶動鐵路證券化走多遠,還有待時間來檢驗。在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大背景下,中鐵總面對的全國所有鐵路營業線路的大盤子,一盤棋,如何通過改革讓鐵路健康地走的更好更遠依舊任重而道遠。
(翁慶年)
- 3-10· 浙江加速交通設施數字化轉型
- 8-29· 山東加速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
- 8-26· 閩車加速綠色“出! 前7個月電動汽車出口翻倍
- 7-29· 浙江加速推進世界一流強港建設
- 7-22· 加速物流轉型促貨運增運上量
- 7-8· 央企加速布局新產業 投資并購打開新空間
- 6-20· 福建加速布局新式茶飲賽道
- 5-16· 天津:加速推動京津冀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
- 4-25· “加速包”無用,勿讓搶票軟件成為隱私風險
- 2-29· 上海加速推動“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