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快遞“最后一公里”何時能打通
當前,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掘金下沉市場,農村作為下沉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消費增勢尤其強勁。但是,目前全國約75%的建制村尚未配備配送站點,鄉村快遞“最后一公里”仍在建設中。對于廣大農村群眾來說,網購雖好,但收貨是個大問題。
取件要到鎮上還要二次收費
“網購明明付了快遞費,不給送貨上門,自己到鎮上取為啥還要再交錢?”這個問題困擾了海南省澄邁縣永發鎮張瑤(化名)4年。她家幾乎每周都要到鎮上快遞網點取1~2個快遞,每個快遞都需二次收費1~2元,每年花費100元~200元。
張瑤所在的永發鎮沒有專門的快遞公司,只有快遞公司的網點。其中,申通、中通、百世匯通、京東、天貓共用一個網點,圓通、韻達使用另一個網點。一開始只有一個網點收費,后來兩個網點都收費了。圓通網點負責人告訴張瑤,以前快遞公司會派車將快遞送到網點,現在網點要自掏腰包將快遞拉回來,收1元錢權當油費。
“不交錢就不給快遞。”張瑤表示,在快遞網點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樣的霸王條款不合理。“我們也舉報過,但過一段時間又開始收。”這一問題直到今年9月才得到解決。
目前,部分鄉鎮快遞二次收費的現象依然存在,單件收取1元~10元不等,四川、湖南、福建等多省鄉鎮都存在類似現象。
收不收都是一場生存戰
對于部分鄉鎮網點來說,二次收費的背后是一場“生存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湖南一些鄉鎮快遞網點單件派送費在減少。大概五六年前,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東北部某鎮快遞網點負責人王東(化名)開始做鄉村快遞,他還加盟了“四通一達”(即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5家快遞公司),每家加盟費1萬元,押金5000元,五家一共要交7.5萬元,他還花十幾萬元購置了一輛大貨車。
“投入這么多錢,賺個基本工資都很費勁。”王東說,以前一個快遞能得到1元派送費,去年開始變成了0.6元,一個月下來基本掙不到什么錢。雖然“雙11”快遞漲價,但跟他這樣的快遞末端關系不大。
因為鄉村比較分散,王東在距離村民較近的鄉村集市設立了4~5個寄存點,村民到寄存點自取,每件快遞交費2元,除去油費、人員工資、房租水電,每件才能落0.5元。“現在只能依靠寄存點收錢來支撐,不然早就關門了”。
今年8月,因為多地存在快遞二次收費現象,“四通一達”被相關部門約談,部分地區的二次收費現象有所收斂甚至停止。然而,一些快遞網點在二次收費被叫停后無法維持經營,也因此關了門。
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收費,消費者成了“冤大頭”;不收費,鄉鎮快遞網點難維持,而村民到縣城自取更是不便,由此陷入了兩難境地。
造成這一困局的原因是多維度的。相比于城市,鄉鎮的問題不少,比如快遞量少、派件分散、派件成本高等等,并且鄉鎮網點需要自付盈虧。
行業競爭也加劇了問題。快遞行業觀察者小安認為,今年一些快遞公司相繼降價,甚至掀起“價格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鄉鎮快遞網點派送費的降低。申通、圓通、順豐公布的8月份經營簡報顯示,幾家公司業務量均有上漲,但單票快遞價格卻持續下跌。
中國快遞協會發展研究室負責人劉霞指出,在部分地區,一些快遞公司的快遞費甚至低于成本,部分環節得不到該有的派送費補償,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鄉鎮網點無法正常運營,從而采用不當的創收方式。
“快遞二次收費需要區別對待。”劉霞認為,在派送范圍內卻進行二次收費是違規的,而如果雙方同意在合理范圍內加收快遞費,那么就是合理的。
打通“最后一公里”,讓快遞進鄉村,需要政府、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打出組合拳。劉霞認為,首先,需要多方共同推動快遞與郵政合作下鄉進村,同時,快遞企業也需要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積極推動快遞與交通運輸體系融合發展。此外,仍需出臺相應的末端快遞服務新政策,鼓勵快遞服務末端創新及新業態發展,并促進政策盡快落實。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3-18· 青海快遞進村覆蓋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