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是如何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一文詳解曠視落地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事實上,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MEGVII早已在行動,將中國頂尖AI技術落地產業,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
AI技術落地實體,曠視河圖發力倉儲物流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國內逐漸涌現了一大批以曠視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他們致力于為客戶和社會持續創造更大價值。正如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所說:“企業數字化,任何的數據在線化都是手段,并不帶來實際價值,但是最后形成的是企業運營、管理的創新,這才是目的。其實我們看人工智能企業,或者我們自己在做的各項人工智能產品,我們會發現做的所有技術本質上都是手段,而AI技術是為了做產品的一個手段,而你做的產品其實是實現場景價值的手段。” 當前,尤其是在工業物聯網、倉儲物流領域,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已經提上日程。以曠視為例,今年1月,曠視河圖(HETU)重磅誕生,這是一個多種類型的機器人操作系統,與物流、制造、業務系統快速承繼,并且可以一站式解決從規劃、仿真、實施到運營的全流程體系所產生的問題。
圖:曠視機器人AIoT操作系統“河圖(HETU)”
據介紹,河圖系統的特性主要在于生態連接、協同智能、數字孿生這三大方面。在“連接+智能”方面,河圖的第一個使命是銜接下游各類機器人控制本體和設備體系,與上游的業務系統,具備強大的開放和可擴展性。在建立了生態連接之后,當多設備聯動完成同一個任務時,協同智能變得尤為關鍵。曠視借助其擅長的算法優勢,為河圖在路徑規劃、庫維優化、負載均衡、作業調度層面提供了大量優化算法,以適配不同的業務場景。同時,曠視為河圖構建了自學習、自適應的算法體系,系統會根據業務的歷史運行數據和輸入的作業量預測(例如訂單預測)自動調整算法。另外,在數字孿生方面,曠視已經完成了整個的仿真和實際效果的驗證。據透露,在此基礎上,曠視想要在5年內連接超過10億個機器人,以此創造更多價值。
曠視升級,布局三大IoT場景業務群
事實上,進軍倉儲物流領域的同時,曠視還完成了從“Face++曠視”到“曠視MEGVII”的升級,并發布了曠視的全新Logo,這意味著曠視已經從最初的算法供應商全面升級為智能物聯方案專家。
此次升級重點在技術與場景兩方面體現:核心技術上從人臉識別平臺Face++升級為系統化AI算法引擎Brain++,拉通從數據到部署的算法全要素、全流程生產;業務場景上從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產、手機、金融等垂直場景升級為城市大腦、供應鏈大腦、個人生活大腦三大IoT場景業務群。
在城市大腦IoT場景,曠視城市管理AI解決方案已在全國260余個城市落地運行。例如,曠視針對華潤企業智能化轉型中智能樓宇改造需求,為其提供了軟硬結合的AI整體解決方案,使華潤成為首個真正實現全場景人臉識別的企業,大幅提高了企業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目前,曠視已為包括企業辦公樓、酒店、學校、社區等3000多座樓宇、園區落地了AIoT解決方案,為用戶實現行業領先的智能改造訴求。
在以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為核心的供應鏈大腦IoT場景,曠視智能機器人部署上線超過5000臺,在亞洲最大的 500 臺機器人倉實現雙 11 當天拆零出倉8萬多箱;在個人生活大腦IoT場景,曠視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已為70%以上的安卓手機提供刷臉解鎖服務,更有刷臉支付、3D建模、AI人像光效、超畫質等創新應用和方案,讓3 億多臺手機變得更聰明。
借助這三大場景的落地,曠視將真正打造自己的AI算法引擎和IoT操作系統,將會成為未來十年曠視商業競爭的核心產品基石,這也將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落地,賦能實體經濟騰飛。
- 10-16· “最硬AI公司”不止說說,曠視7大AI+物流硬件產品家族全曝光
- 9-14· 徐福記與曠視簽署合作協議,建設全方位智慧園區
- 9-8· 后疫情時代智能化升級成必選項,曠視智慧物流最新突破閃耀服貿會
- 8-14· 多款自研智能物流設備新品曝光,曠視正在成為“最硬AI公司”
- 8-13· 曠視獲中國物流技術峰會年度最佳企業獎及創新產品獎
- 8-7· 曠視首個密集存儲智慧物流曝光:24小時自助存取、高安全高私密性
- 6-4· 曠視:人工智能與物聯網——變革物流世界的力量
- 1-19· 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6年世界第一 曠視賦能倉儲物流高效運行
- 10-23· 曠視河圖重磅亮相亞洲物流展 為智慧供應鏈打造生態底座
- 7-31· 商湯\曠視賽跑?WiMi微美云息赴美IPO熱引關注中國5G全息AI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