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行業痛點,蘇寧張近東再次建言現代物流建設
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成為我國快遞發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但在快遞行業由大變強的過程中,快遞包裝循環體系、環保包裝材料成本、冷鏈包裝耗材等問題成為快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痛點。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再次聚焦物流,在他準備的五份兩會建議中,其中兩份都是關于物流。而“綠色物流”則一直是張近東在兩會上關注的熱點話題。繼去年提出大力扶持綠色包裝行動,今年,張近東進一步《制定循環包裝國家標準 建成綠色包裝回收體系》的建議,直擊行業痛點。
包裝回收體系不完善,可降解材料成本較高
2018年的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已突破500億大關,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國家郵政局預計2019年快遞業務量將達600億件。
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包裹,需要消耗編織袋、塑料袋、包裝箱、膠帶、快遞運單等多種耗材,而快遞垃圾回收體系不健全,導致這些包裝材料只能滿足一次性使用需求。
可循環包裝的推廣則存在一定的現實難題。如采用生物基膠帶、可降解塑料袋,這些環保材料的成本約為不可降解材料的3倍以上,巨大的成本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此外,雖然蘇寧物流發布的共享快遞盒等綠色包裝產品已經開始在消費者端推廣,但可循環快遞箱不能僅僅依賴在消費者端進行推廣,而更應該與上游供應鏈廠商形成聯動。與此同時,單純依靠企業力量推進回收體系建立難度較大,循環共享體系尚待完善,這些都成為當前的一大行業痛點。
而伴隨著冷鏈物流的極速興起,冷鏈商品的耗材回收問題更值得關注。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僅在2012年至2016年達到了118%的增速,每年隨之產生近3億個泡沫箱及10億冰袋的冷鏈耗材。冷鏈包裝廢棄物專業處理收費較高,部分企業直接丟棄處理,對環境的污染不容小覷。
建議盡快制定循環包裝國家標準,完善綠色包裝回收體系
“推進城市回收體系建立,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扶持、企業積極參與的綠色包裝推進組織,有規劃有秩序地建設綠色電商城市。”張近東在兩會上提到。
張近東建議從制度層面推進可循環包裝國家標準建立,制定更符合物流行業的綠色包裝規范,推進綠色包裝回收體系建成。企業、社區、學校等都可以嘗試建立包裝回收試點,由點及面,逐步達到綠色城市的建成。
除此以外,建立綠色包裝獎懲機制,配套出臺推進綠色發展結構性減稅等政策、制定冷鏈包裝耗材標準,鼓勵企業探索使用新型可回收冷鏈包裝也是張近東對于綠色物流的建議。
在張近東看來,綠色物流是未來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從綠色包裝回收體系到企業積極運用新型科技推廣綠色物流,都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的“聯姻”,更離不開深入人心的綠色物流理念。
這些思考源于張近東對行業的深刻洞察與對社會責任的時刻不放松。事實上,就在兩會召開之前這幾日,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相繼推出蘇寧轉型發展的專題報道,為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指明必由之路。
- 12-30· 引領行業!科捷物流蟬聯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
- 12-28· 現代商用車190臺氫燃料電池冷藏車批量交付廣州,持續拓寬應用邊界
- 11-18· 鐵路建設量質齊升 前十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超10%
- 11-16· MIGHTY Fuel Cell驚艷亮相廣州車展 “氫能零碳城配樣板”描繪綠色物流新篇章
- 11-14· 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中儲智運用數字技術解鎖高效未來新引擎
- 10-21· 重慶:建設高能聚合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樞紐
- 9-30· 織就現代化交通網,鋪就發展快車道
- 9-30· 發揮行業優勢 實現互利共贏
- 8-22· 助力建設京津冀地區“1小時交通圈”
- 8-19· 海南擬建設“海南零碳島”并謀劃一批配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