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社會交通與民生幸福,張近東建議推進物流末端配送智慧化建設
新消費時代,衡量民生幸福的關鍵指標或許就是一個小確幸達成,比如,能否按時、準時收到快遞。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同比增長26.6%,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快遞業務量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這種背景之下,用戶對快遞時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而高速增長的快遞業務量和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在給電商及物流產業創造巨大機遇的同時,也給末端配送提出新的考驗。
目前,我國物流末端配送環節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配送車輛魚龍混雜,以三輪車為主的物流配送車輛給交通安全及城市管理埋下隱患;新能源車路權尚不完善,降本增效效果不明顯,制約了末端配送模式的多樣化與合理化探索。
針對這一行業痛點,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提出《發展多層次配送網絡 推進物流末端配送智慧化建設》的建議,建議盡快完善針對末端配送環節的規范化管理。
張近東建議:將智慧物流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做城市交通規劃的頂層設計時,考慮快遞物流的發展對城市產生的影響,并從制度層面推進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規范制定;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和研發投入,持續加速以智能化助推行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創新末端配送技術,發展新型新能源車及末端配送無人車,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安全及成本問題,形成多層次配送網絡。
表面看來,這是智慧物流領軍企業對行業的觀察、思考與推動?萍蓟、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技術正加速推進物流行業的轉型與升級,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和研發的投入,持續探索優化末端配送解決方案,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而更進一步的是,末端配送不僅是物流鏈條中最貼近消費者的末梢神經,其效率與服務深度影響著用戶體驗;它也是城市交通重要的“毛細血管”,對其進行及時的規劃化管理也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一環。因而可以說,末端配送的合理與規范化問題直接關乎社會交通與民生幸福。
由此可見,將智慧物流體系納入到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中,統一規劃、統一推進,已成為物流發展的當務之急,更是人們“美好生活”實現的題中之義。
這與蘇寧眼下正在大力踐行的智慧零售理念不謀而合。在智慧零售理念里,以更高效率、更好體驗為用戶提供商品和服務始終是其核心關注點。日前,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相繼推出蘇寧轉型發展的專題報道,也正是對此實踐與方向的高度認可。
- 3-31· 交通運輸部推動公路“一張網”出行服務數字化建設
- 3-24· 交通惠民新范式傳遞軌道上的民生溫度
- 3-10· 福建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項目最高可獲75%中央獎補
- 3-3· 搭建幸福旅途 書寫滿意答卷
- 2-3· 智慧港口春節繁忙“不打烊”
- 1-16· 完善交通運輸市場制度 為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夯實基礎
- 1-9· 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5年道路水路春運服務保障工作
- 1-9· 《交通運輸標準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解讀
- 1-9· 《交通運輸標準管理創新行動方案》解讀
- 1-6·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鐵路建設市場將進一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