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線上線下融合升級 協同保障包裹“快跑”
優惠商品集中搶購之后,郵政快遞行業的派件大戰就開始了。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同比增長25.12%;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4.16億件,同比增長25.68%,再創歷史新高。
“雙11”的10年,是線上線下融合升級的10年,也是快遞業升級的10年。為切實做好“雙11”寄遞服務保障工作,國家郵政局繼續發揮成熟的保障機制作用,加強組織協調,提升行業各類資源投入的針對性和匹配度。郵政快遞企業加大技術、場地、設備、人員投入,全行業通宵運轉,不斷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水平。“雙11”過去一周,你的快遞都收到了嗎?
智能分揀包裹的“四小時快樂之旅”
今年,郵政快遞行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做好旺季服務保障工作。據國家郵政局消息,目前部分快遞企業科技研發費用占比已經超過5%,行業科技人員已近萬人。
重慶中通啟用新設備,極大提高了快件的裝卸、操作效率。
自動化分揀再升級
未來或可關燈作業
“包裹從進入處理中心到離開,平均僅需4個小時。”11月14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重慶市郵區中心局第三郵件處理中心總經理王志遠告訴記者,他把這個過程稱為“4小時快樂之旅”。
記者在處理中心看到,包裹到達后,便穩穩地“坐上”傳輸帶,傳送至高速雙層包裹分揀機上。經過安檢、OBR條碼識別光機等設備,快遞包裹就“記住”了自己的身份信息。隨后,按照提前規劃好的電子地圖“奔走”到對應的分揀格口。
“每一件包裹的信息都會集成在郵件面單的二維碼上,通過新一代寄遞平臺系統,包裹會自動計算出該落哪一個格口,該裝哪一趟郵車。”王志遠說,“分揀機有153個格口,包裹卻很少走錯路。”
在供件的過程中,供件臺還會對每一個包裹的“三維”和“體重”進行一次記錄和稽核。對于那些“太瘦、太高、太胖”的包裹,滑槽剔選后單獨送至異形件處理區進行人工分揀。
“分揀機效率達每小時3萬至4萬件,一天能夠處理60萬至80萬件包裹。”指揮調度中心安全生產運營管理員王凱介紹,“‘雙11’期間,日均處理量達70萬件。”
根據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監測顯示,重慶市18家主要快遞企業“雙11”當天快遞業務量為356.3萬件,同比增長119.4%。
如何平穩消化如此龐大的快件量,背后是各大快遞公司科技與運力融合的比拼。順豐、百世、中通等快遞企業紛紛加大科技投入,通過靈活多元的運營模式,保障服務質量不變。
大數據實時監控、自動化分揀、三段碼……在智能化升級方面,重慶中通快遞做了很多探索。今年重慶中通啟用了全球最長的16米自動伸縮機以及最新上線的動態秤設備,進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極大提高了快件的裝卸、操作效率。
“分揀系統自動化處理進一步發展,未來將不再需要人工處理,不久我們或許可實現關燈作業。”中通快遞集團重慶市管理中心總經理藍柏成暢想。
菜鳥網絡推出校園綠色行動,設立“紙箱共享站”。
提前預判業務量
資源配置精準到網點
“雙11”前不久,中通快遞重慶分撥中心新增場地1.3萬平方米,順豐速運重慶分撥中心新增場地近4萬平方米……全行業紛紛在場地投入上“加碼”。在基礎運力協調儲備上,順豐打出“飛機+高鐵”的黃金組合,新增116條高鐵線路,投入使用波音747全貨機,保障快件運輸速度。在人員安排上,快遞企業紛紛增加了人員數量儲備。
“這里和平時并無二樣。”在順豐速運重慶分撥中心,順豐速運重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艷介紹,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支持下,今年順豐的件量預測精準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綜合考量電商促銷活動、節假日件量變化、客戶類型、區域特性等因素后,順豐精準分析了件量歷史波動規律,將快件量的預測提升至城市、行政區甚至每一個派送網點、每一條流向、每一名快遞員,實現更加合理、高效的整體資源配置。
藍柏成介紹,為備戰“雙11”,中通運用自主研發的動態業務看板,實時掌握訂單流向、區域熱度、線路壓力、渠道占比、中心操作和末端消化效率等,進一步加強過程管控。
一走進百世快遞重慶轉運中心,記者便看到墻上張貼的分撥作業崗位操作指導卡,卡上清楚地標明各工序的操作流程。今年是百世集團西南大區總經理張嵩參與的第8個“雙11”,他最大的感受是,提前備戰可以讓快遞員少一分辛苦。
“為確保‘雙11’各項工作萬無一失,我們提前謀劃部署,召開專題會議,加強與地方執法部門溝通協調,督促郵政快遞企業強化旺季應對準備措施。”重慶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鄧堅表示。
末端服務社會化協作打通“最后一公里”
面對“雙11”期間龐大的快遞量給快遞員派送和“最后100米”帶來巨大壓力,郵政快遞行業積極探尋多元化釋放壓力。隨著“快遞入區”工程有效推進,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建設4.7萬個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點,投入運營近30萬組智能快件箱,以住宅投遞、智能快件箱投遞和公共服務站投遞等模式互為補充的末端投遞服務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川外國語大學菜鳥驛站是全國第一支完全由勤工助學學生自我管理和經營的快遞服務團隊。
快遞服務融入社區
居民開啟“一站生活”
家里無人、電話不接,反復跑腿,放在門衛物業怕丟……菜鳥驛站進社區后,快遞員不再發愁,住戶們也感覺更方便了。
末端配送半徑范圍三五百米,平均一家門店服務人群3000人……這樣的門店在重慶已經擴展到900個。這是由重慶逗妮開心貿易有限公司與菜鳥驛站聯合搭建的社區服務平臺。
“方便,就是方便!”在重慶萬科朗潤園小區菜鳥驛站,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下班時間,來驛站取快件的居民多了起來。
據介紹,社區服務平臺與圓通等7家快遞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資源整合率超過60%。目前,平臺日均派件量約35萬單,寄件6萬多單,平均每家門店收發快遞約400件。今年“雙11”期間,快遞峰值達120萬單。
“我們為他們頒發了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并為合作門店提供快遞收發資質,對其進行監管。”鄧堅說。
在快遞服務融入社區的基礎上,驛站還打造了當地特色產品精準營銷平臺,融快遞和電商業務于一體。今年5月,平臺推出電商項目“一站生活”,開展農特產品銷售業務。截至10月,帶動賣出蘋果8000斤、牛奶500件、大米5000斤、面條10000斤、花生6000斤、棗子2000斤。
“快遞末端成為推動服務創新的重要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快遞業在‘最后一公里’的創新發展,會持續創造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鄧堅表示。
校園“最后一公里”
為學生提供成長平臺
在四川外國語大學,有一幢建筑是由黃色集裝箱組成的,外觀時尚、充滿活力,那里是菜鳥驛站的所在地。接待區、咨詢區、寄件區、貨架區……隨著進進出出的人群,記者走進菜鳥驛站。
“快遞到了,人在教室上課,取不了件,讓學生頭疼;沒固定場所,快遞堆在道路邊,被人指責‘占道經營’,讓快遞員郁悶……菜鳥驛站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四川外國語大學資困助學中心副主任向夢介紹。
四川外國語大學聯合菜鳥網絡成立菜鳥驛站,采用菜鳥驛站輸出智能技術、學生獨立運營的合作模式,是目前全國第一支完全由勤工助學學生自我管理和經營的快遞服務團隊。在重慶市郵政管理局、重慶市郵政管理局四分局的支持下,該驛站今年9月開學季投入使用。目前,川外菜鳥驛站已經整合了14家快遞企業的包裹。
11月14日15時20分左右,正讀大三的雷同學趁著下課的時間前來取件。他在手機短信通知上確認了自己包裹所在的區間,便徑直走到對應的貨架區,不到1分鐘的時間便找到了自己的快遞。
學生領取了自己的快遞后,驛站的智能拍照出庫設備,經過掃描即可完成包裹從通知到收件的自助服務,同時記錄證件信息,避免錯拿丟件風險。
“驛站提供了176個勤工助學崗位,其中40%的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一定報酬,而且在真正走上社會之前提前接受職業教育。”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張季菁說。
今年“雙11”期間,驛站平均每天周轉快件約6000件,峰值可達到1.3萬件。目前,105個貨架可以滿足50個人同時取件,1萬個快遞最快半個小時就可以取完。
很多同學拿到快遞,還沒走出菜鳥驛站的大門就迫不及待地拆包了。在驛站門口,菜鳥網絡推出校園綠色行動,設立了“紙箱共享站”。學生拆包裹后,可以把包裝盒、包裝袋留在菜鳥驛站回收再利用。
精準扶貧渠道優勢帶旺“甜蜜產業”
“雙11”期間,郵政快遞業充分發揮寄遞渠道優勢,深入推進“快遞下鄉”,積極促進快遞、現代農業、電商零售等跨界融合發展,發揮全行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服務支撐作用。
郵政快遞業充分發揮寄遞渠道優勢,深入推進“快遞下鄉”。
創新農產品銷售方式
讓“買買買”物超所值
走進重慶忠縣新立鎮雙柏村,這里田園井然有序,道路阡陌縱橫,農舍掩映其中。漫步其中,聞著橘香,仿佛置身一片風景宜人的世外“橘”園。
“江陵千樹橘,與千戶侯等。”重慶忠縣柑橘種植歷史有2000余年。該縣形成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的產加銷研學旅“六位一體”的產業鏈。“忠橙”是忠縣柑橘區域公用品牌,愛媛38、金秋砂糖桔、春見……品種多樣,每年的10月至次年6月均有柑橘銷售。
“‘雙11’當天我們通過‘淘直播’的方式,兩分鐘內訂單達到了2000單。”11月15日,忠縣商務部門負責人介紹。忠縣是首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該縣積極探索“快遞+電子商務+特色農產品”發展模式,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與快遞業融合發展,有效推進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截至今年10月,忠縣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累計實現11.75億元,1至9月快遞業務量為119.41萬件,同比增長37.93%,業務收入2313.32萬元,同比增長34.65%。
除了電商平臺,在創新農產品銷售方式方面,忠縣走在前列。49.2元、48.5元、42.8元……在春派香橘忠州商品化處理中心“愛媛38”的競拍現場,圍了一圈參與者。競拍者緊緊盯著電子屏幕上的價格,時刻準備在合適價格出現時,搶先按下電子按鈕。
“降價式拍賣可以讓農產品交易速度大大加快。”現場的競拍者表示這樣的銷售方式很新穎。除了線下競拍,買方還可參與柑橘交易線上拍賣,確保物有所值。
在涪陵,涪陵郵政分公司建成318個村郵站,涪陵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392個“涪陵e生活”鄉村電商服務點,該公司還為農村電商企業提供電商培訓、管理咨詢、技術支持、信息服務、營銷推廣等全方位服務。“雙11”期間,電商平臺通過低價促銷、原價收的方式,讓當地群眾獲得了實在的收益。
優化物流線路
農產品進城更方便
農村電商發展得好不好,快遞物流配送是關鍵。
在重慶涪陵電子商務產業園,每天有12條物流專線,12輛物流車往返于城市和鄉間,建成城區、鄉鎮、村社三級物流配送體系,解決了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難題,涪陵榨菜、土雞蛋、手工紅苕粉、油醪糟、竹筍等200余種農特產品紛紛坐著物流車進城。“‘雙11’期間,我們增加了物流車發車頻次,讓農戶獲得更多收益。”園區運營產業大客戶負責人楊呂說。
11月15日,記者看到中國郵政的郵車直接停在了涪陵三峽庫區南沱鎮睦和村。村黨支部書記劉家奇介紹,隨著“快遞下鄉”工程的推進,快遞車直接開進了果園,采取“快遞+基地”模式,讓農產品在基地實現“一鍵代發”。
“11月15日、16日是縣級快遞物流配送的高峰期。”重慶忠縣合干電商物流共同配送中心股東秦巍介紹。雖然已經是晚上8點,配送中心65米半自動分揀傳輸機、全自動透視安檢機仍然在繁忙地進行分揀處理。
在忠縣,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遞車有著統一的編號和配送標識。據了解,在重慶市郵政管理局一分局的推動下,合干電商物流共同配送中心整合申通、圓通、韻達等8家快遞物流資源,負責全縣快遞的共同派送和統一寄遞,大大節約了房屋租賃成本,整合率達80%以上。該中心將原有25個鄉鎮(街道)19條車輛運輸線路,整合優化為8條物流配送線路,有效降低電商快件寄遞費用和配送時間。
忠縣快遞行業讓利于農戶,將上行農產品寄遞價格從每5公斤20元左右降低至成本價4元。通過這一舉措,當地農村電商銷售量和快遞企業的業務量均同比增長60%左右。
- 12-12· 全力保障電煤運輸 彰顯鐵路最暖民生情懷
- 11-14· 全力保障瓦日線電煤運輸
- 11-7· 鐵路“小升級” 旅客“大方便”
- 10-31· 路企融合交出增運增收高分答卷
- 9-19· 強化協同全力加快西康高鐵建設
- 6-20· “線上+線下”,物流保供“店小二”持續發力
- 6-16· 融合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釋放青春“強磁力”
- 5-26· 保障措施得力 多地貨運物流持續恢復
- 5-16· 提質升級只為更好的遇見
- 4-25· 保障知識產權 北京為“老字號”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