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先進性,從過冷水到冰漿,全部實現管道化循環泵輸送,系統構成簡單,設備(制冷主機、蓄冰槽等)布置靈活,機房空間緊湊。使得對既有水蓄冷系統進行冰蓄冷改造變為現實,解決在不增加占地空間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蓄冷的系統擴容需求。換熱環節不結冰,結冰環節不換熱,換熱與結冰分離的技術原理使得動態冰蓄冷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板式換熱器進行制冰,換熱效率大幅度提升。因換熱效率的提升使得制冷主機的乙二醇出水溫度提升至-3℃,制冰工況下的系統能效比提升15%,即夜間蓄冰即可省電15%。動態冰當儲冰罐結冰時,動態冰蓄冰盤管中制冷劑的溫度會隨著流動距離的變化而變化。貴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裝置
流態化動態冰蓄冷技術的先進性及應用,前景:流態化動態冰蓄冷技術克服了傳統冰球、盤管式冰蓄冷技術中的較主要缺陷,因此一經推出即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無論從能效還是經濟角度出發,動態冰蓄冷技術均有優于傳統冰球、盤管式冰蓄冷的明顯優勢。在各類大中型中央空調系統、區域供冷、化工工藝、土建等行業和領域都有動態冰蓄冷的廣闊應用前景。當前,我國已經有許多省市實行了針對冰蓄冷空調的分時電價政策,如浙江、江蘇、上海、北京、深圳等,其他地方也都在相繼制定之中。因此,動態冰蓄冷實用技術的突破必將為我國的蓄冷空調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山東冰晶式動態冰服務商動態冰在運輸過程中,其行走的道路應平坦堅硬,每只腳下都應放置滾輪。
而建造一個儲存17噸冰的蓄冰池,按照L4000×W3000×H3000mm的尺寸(36立方米)的蓄冰池,土建類只需2-4萬,鋼架類只需5-8萬即可。因此將中央空調機組替換成動態冰蓄冷系統,兩年內即可收回成本,從第三年開始,每1千瓦安裝制冷量每年可節省約41610÷365=75.6元人民幣。傳統冰蓄冷空調以靜態制冰方式運行,多數采用載冷機二次冷卻方式制,更沒有脫冰儲存功能,無法解決冰塊過厚的傳熱問題,制冰速度低、設備龐大、換熱效率差、制冷機能耗高等問題無法克服。動態冰蓄冷則以動態的過冷水來制冰,控制結冰厚度,換熱效率高、制冰速度快、設備緊湊、制冷機能耗低結構簡單等優點十分突出,是國際上冰蓄冷的主要發展方向。
兩種技術在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但形式差別較大,下面分別說明。過冷水式動態制冰技術,過冷水式動態制冰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把水在過冷卻熱交換器中冷卻至低于0℃的過冷狀態,然后把過冷水輸送至特殊的過冷卻解除器中解除過冷,生成大量細小的冰晶顆粒,與剩余的液態水一起形成0℃下的冰漿。這種制冰過程中較關鍵的技術在于確保流過過冷卻熱交換器的液態水具有盡可能大的過冷度,但同時又必須保證過冷水不能在流出熱交換器之前生成冰晶,否則換熱器將被堵塞甚至破壞。此外,還應有高效率的過冷卻解除技術,以確保過冷水能夠連續快速結晶。循環輸送,利用泵將冰球輸送到熱交換區域,實現冷卻。
主要指標:冰過程中的全部熱量交換均由液態水完成,單位體積中的載冷量提高到水的3-4倍,大幅度降低了載冷介質的循環流量,整體節能達到20-50%;初投資比現有的冰球和盤管冰蓄冷減少15%以上;采用超聲波促晶技術;占地面積比現有的冰球和盤管冰蓄冷減少20%以上,而且可以直接使用建筑的消防水槽。流態化動態冰蓄冷技術的先進之處在于改進了傳統制冰過程中的主要缺點,而且制出的冰以流態化冰漿的形式存在。傳統靜態制冰過程中,水通過自然對流換熱,冰層首先在換熱壁面上形成,然后逐漸變厚。這樣就導致形成新的冰層所需的熱量傳遞必須以導熱的形式穿過越積越厚的原有冰層,從而嚴重的惡化了傳熱效率,致使結冰越來越困難,制冷劑提供的冷卻溫度也必須越來越低。動態冰技術,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化運行,降低人力成本。東莞速凍庫動態冰方案提供商
動態冰能迅速響應,因為小顆粒狀冰有巨大的熱交換比表面積。貴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裝置
動態冰蓄冷技術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間的低谷電力制冰、儲冰,在白天用電高峰期停止運行空調機組,使用冰塊釋放冷量。目前,動態冰蓄冷技術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歐盟等發達國家正在成為蓄冷空調的主流技術。空調壓縮機組在夜間電網供電富余的情況下運行制冰并儲存,在白天電網供電緊張的情況下,停止運行,空調系統利用夜間機組所制的冰作為冷源,提供給需要供冷的場所。移峰填谷,既緩解電網供電緊張,又利用夜間廉價電費,節省空調制冷機組的整體運行成本。貴州冰片滑落式動態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