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包含了網絡、平臺、數據、安全四大體系,它既是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業態、新產業,將重塑企業形態、供應鏈和產業鏈。網絡體系是基礎。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包括網絡互聯、數據互通和標識解析三部分。網絡互聯實現要素之間的數據傳輸,包括企業外網、企業內網。典型技術包括傳統的工業總線、工業以太網以及創新的時間敏感網絡(TSN)、確定性網絡、5G等技術。工業互聯網為制藥行業提供智能化生產,提高藥品質量。山東小微企業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行業滲透率方面,根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數據地圖(2021)》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約為17.50%,整體滲透率不高。根據工信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將達到45%。市場空間方面,《中國統計年鑒(2023)》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約為47.20萬家,以每家單位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費用為500萬元、市場滲透率45%測算,對應2025年市場空間超萬億元。上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工業互聯網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提高運營效率。
個性化定制是面向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通過客戶需求準確獲取和分析、敏捷產品開發設計、柔性智能生產、精確交付服務等,實現用戶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深度參與,是以低成本、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大批量生產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一種制造服務模式。服務化延伸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指的是企業從原有制造業務向價值鏈兩端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具體包括設備健康管理、產品遠程運維、設備融資租賃、分享制造、互聯網金融等。
目前,不同類型的平臺廠商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如華為FusionPlant工業互聯網平臺聚集了超34萬開發者,主要生態合作伙伴包括長虹、SAP、達索、和利時、用友網絡、鼎捷軟件等;阿里云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集聚了23.8萬開發者,主要生態合作伙伴包括樹根互聯、機械九院、北科工研等。在我國工業產值增速放緩、企業利潤承壓的大背景下,工業企業正面臨著主要能力體系轉型的迫切需求。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成本、研發、生產等多個環節都急需實現精細化管控和快速響應。特別是在服務領域,遠程診斷、敏捷服務及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等能力已成為企業間競爭的新焦點。工業互聯網推動設備制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
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單獨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云基礎設施+終端連接 +數據分析+應用服務”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中游主要層級,需要積極與上游硬件設備廠商及下游工業企業加強合作,相互賦能,通過聯盟組織,論壇會議等溝通形式,普遍建立合作。在云基礎設施部分,少于20%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自建云基礎設施,大部分企業都是租用公有云服務,與現有的云服務廠商合作,共同開展業務。GE、西門子、航天云網等工業類企業通過與平臺商、組件商、集成商合作以彌補差距,為客戶提供更強大的服務。阿里、騰訊等ICT企業在消費互聯網平臺的運營、市場等方面都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模式,可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管理運營和商業模式提供更多經驗,但在終端連接等底層方面仍需要外力支持。工業互聯網促進跨界融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上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
實時數據分析助力企業精確營銷,提升客戶滿意度。山東小微企業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為了給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平臺間的合作更加緊密,各類平臺分工明確,專注于自己的專長。通過合作不只能實現平臺的靈活部署,如GE、西門子 與微軟、亞馬遜的合作,能夠有效優化基礎資源的部署,還能強化更現場數據采集能力,如航天科工、SAP與西門子的合作,能夠降低設備接入難度,實現更大范圍的數據采集。另外,合作也能提高自身的數據分析能力,如ABB、西門子與IBM的合作,都旨在提升自身平臺的計算分析能力。因此,依靠各平臺的相互協作,打造開放共享的價值網絡,成為現階段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基礎。山東小微企業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