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潤介紹,“綠島”的產生較早可追溯到廣東省的“共性工廠”理念。在廣東省中山市有很多涂抹涂料產業,涉及較大的VOCs排放量。為解決這一問題,2017年,中山市建設了一個家具制造的“共性工廠”,為相關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共享場所,讓其“拎包入住”,集中治污。“經過建設推廣,中山市的空氣環境得到了較好改善。隨后中山市又將‘共性工廠’的理念推動至汽車配件生產、汽車維修等典型行業,形成了良好的經驗模式。”汪子潤說。通過綠島模式的實施,我們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綠色項目。上海工業園區綠島模式運營單位
雨花區構建VOCs治理“綠島”新模式,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基本情況,2022年,雨花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78.2億元,高質量發展排名躍升至全國強區(地級城市市轄區)第9位,穩居中西部省份城區頭一。雨花區牢固樹立“兩山”理念,統籌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以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為抓手,強力推進重要行業、重點企業VOCS深度治理,走出了一條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同時,以創建國家等級“兩山”基地、美麗河湖為契機,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分類完成省級下達的7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任務,修復面積23.4847公頃,鞏固生態修復成果。上海工業園區綠島模式運營單位綠島模式注重提升城市的生態承載能力,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所謂“綠島”其實是一種共享經濟,即一個園區共用一套污水治理設施,一套危廢處理設施,成本共攤。“這樣使得園區企業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單獨治污的成本,同時操的心也少了。”據介紹,在江蘇和山東的很多家具廠,就把刷漆環節集中在區域中的“綠島”,并進行VOC(環保意義上會產生危害的那一類揮發性有機物)處理。而在“綠島”負責VOC處理的企業,因為接了很多家具廠的刷漆和VOC處理的單,便能夠負擔相關設備成本了。這對于各方來說,都是一種既省錢又省事的治污模式。
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建有2條涂裝生產線和1套有機廢氣處理設施,其中1號線為規則構件噴涂生產線,于2022年5月建成投運,主要對6m標準金屬架管進行噴涂加工;2號線為異形構件噴涂生產線,于同年11月建成投運,主要噴涂加工各種不規則的機械、車床等金屬構件。“本次技術改造,主要是將1號線生產工藝由調直除銹淋涂升級為往復機無氣噴涂。”噴涂中心負責人介紹。完成改造后,可噴涂構件種類由原來的6m標準架管,擴展為各類架管、網片及高度200mm以內的鋼構件,擴大了噴涂種類,年產能也由1萬噸提升到了2萬噸,成功實現產能翻倍。綠島模式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尊重土地資源的環境功能。
機遇背后也有高要求。“綠島”項目的建設都有著硬性門檻——減排效率。“做綠島項目,它的治理設施一定是集中高效的,要實現整體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實現污染物的大幅度減排。”寧淼在會議中強調,集中噴涂中心需要與原來分散的涂裝設施的(所有者)進行協商,制定關停計劃,意味著集中涂裝同時不能保留原來分散噴涂,項目要實現相對較大的污染物減排量。她表示,要在達標排放的同時,保障“綠島”建設有效運轉。“要避免資源的閑置和浪費。現在很多地方建設了集中噴涂中心,但是用得不是很好,閑置情況仍然非常普遍。”寧淼說。綠島模式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人民大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上海活性炭循環綠島模式案例
綠島模式強調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環保策略,提高了環保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海工業園區綠島模式運營單位
強化規劃引導,推進“全覆蓋式”再生利用,出臺方案,擘畫體系藍圖。發布《海鹽縣活性炭再生服務體系試點方案》,謀劃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再生體系建設模式,將以往一次活性炭使用后作危廢處理方式轉變為活性炭吸附后循環再生利用方式,引導全縣相關企業加入回收再生體系。截止目前,已實現全縣279家使用活性炭治理廢氣的中小微企業全覆蓋。制定標準,落實規范處置。編制全國頭一個VOCs治理活性炭使用及再生領域地方標準——《揮發性有機物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管理與服務技術規范》,對服務體系、技術要求、運行規范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構建標準化工作體系,實現活性炭從填裝、使用、更換到再生全鏈條環節規范化處置管理,助推回收再生體系建設模式復制推廣,提升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上海工業園區綠島模式運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