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固廢處置之外,“綠島”試點建設項目還可以借助垃圾焚燒發電實現“變廢為寶”。位于鎮江新區新材料產業園的光大環保能源(鎮江)有限公司,每天早晨,清運車輛都會將生活垃圾匯集到公司,但走在廠區里,空氣中卻聞不到一點兒異味。控制室的墻上,實時顯示著垃圾倉的溫度和負壓。吊機班班長吳瑩介紹說,之所以聞不到一點異味,就是靠著倉內一直保持負壓狀態。焚燒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實現再利用?該公司副總經理郭若軍介紹,生活垃圾經過高溫焚燒后可以產生余熱,以一斗六噸計算,余熱可以產生2000度電。目前該公司收運全市除了句容和丹陽以外其他區域的全部生活垃圾,每天收運量在1300到1400噸左右,按照日處理1450噸生活垃圾的規模計算,一年可以發電1.8億度,實現“變廢為寶”。綠島模式倡導綠色出行,鼓勵居民采用低碳交通方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江蘇廢氣綠島模式招商引資
2020年2月,江蘇將共享經濟理念融入環保治污領域,引導市場主體建設共享型環保設施——“綠島”項目,成為全國頭一個在全省范圍內探索“集約建設、共享治污”模式的省份。到目前為止,江蘇全省已篩選確定187個“綠島”項目,有力促進了企業達標排放,也讓中小微市場主體騰出更多精力謀發展。組織召開全省“綠島”建設現場會,先后編制兩輯《全省“綠島”建設試點項目典型案例匯編》,以豐富的典型案例,分享經驗做法,加強引導示范。江蘇廢氣綠島模式招商引資綠島模式強調城市建設要遵循生態對城市發展的保障和依托。
戴明忠介紹,接下來,除了實施“環保貸”等綠色金融支持措施,江蘇省還將探索“綠島”項目減排指標直接應用于支持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的措施,無疑將較大程度上調動地方government的積極性。“新基建的本質是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綠島’項目共建共享治污設施,本質上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新基建’。”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新華建議,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標準,完善監督考核執法措施,保障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運行。
針對上述情況,一味處罰不是辦法,粗暴關停更不可取,由此“綠島”理念應運而生。“綠島”項目旨在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為中小企業建設共享的污染治理設施,以合同委托形式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從而較大化地降低治污成本和污染超標風險,既可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又能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尤其是讓近幾年受肺炎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等,降低治污成本,騰出更多的精力聚焦主業、安心經營、放手發展,提高了經濟效益。由于“綠島”打通了中小企業污染治理的“較難點”,找到了兼顧各方利益的“較優解”,government樂意干,受企業歡迎,大眾得實惠,一經推出就得到普遍認同。在綠島模式的引導下,我們的城市正在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對企業生產經營所產生的排污治污相關審查越來越嚴格,企業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這對于經濟效益本就較低的中小微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對大部分中小微企業來說,定期回收工業廢水太麻煩,價格也越來越高;自建治污設施又成本太高;有的新建、改建、擴建企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希望在生產工藝中增加噴涂、電鍍、鈍化等生產工序,但由于屬地相關特殊性而明文規定禁止,從而影響企業擴大發展。綠島模式注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避免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保護的現象。福建資源化綠島模式原理
綠島模式鼓勵城市建設要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江蘇廢氣綠島模式招商引資
日前,位于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浙江虞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26000噸飽和活性炭再生利用”項目順利通過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申領驗收工作,為集中高效處理較大區域范圍內的VOCs(揮發性有機物)打下了堅實基礎。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投運后,每年可再生活性炭產品1萬噸,基本覆蓋園區所有工業生產企業,可幫助周邊企業減少VOCs排放1000噸左右。“相當于減少3.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4.5萬噸標準煤,真正實現減污降碳、綠色環保。”該負責人說。江蘇廢氣綠島模式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