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廢氣源頭全密閉全收集。橡膠行業煉膠、硫化工序是VOCs等廢氣產生的主要環節,傳統的廢氣收集設施簡單落后,且收集效率低,廢氣無組織擴散嚴重。強化源頭管控,針對各個典型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廢氣收集方式,對硫化和修邊工序產生廢氣進行了全密閉全收集,并在硫化機密閉單間操作口安裝了一套聯動裝置,用于控制進出自動關閉,提高廢氣收集率。推行活性炭“碳箱碼”管理,平臺將根據企業活性炭設施的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和環境風險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實時進行紅、橙、黃、綠四色賦碼,實施精確分級監管。該平臺“榮獲浙江省數字開放大賽二等獎”。綠島模式注重生態修復,通過植樹造林、濕地保護等措施,恢復了生態系統的平衡。上海雙碳綠島模式EPC+O
“綠島”項目與“入島”主體,以合同約定排污情況及相關責任,雙方的排污許可證、合同均作為環境執法監管的依據。戴明忠介紹,除了厘清責任、破除障礙,省生態環境廳還從政策上為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例如,將建成并符合條件的“綠島”項目,納入環保信任保護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綠島”項目運行削減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經核定后可申請用于本地區重大項目建設。“綠島”建設,是江蘇在全國的一項重大環保創新。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招商綠島模式鼓勵城市增加綠色景觀和植被覆蓋。
除了銅山區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再生項目,徐州市還建設了賈汪區駿發活性炭集中脫附中心項目,這兩個項目能夠滿足兩地及周邊地區500余家中小企業企業活性炭集中脫附需求,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活性炭不及時更換、流于擺設、監管難度大的問題。同時對脫附的VOCs等污染物進行妥善處置,提高VOCs治理水平,降低了區域危廢活性炭總產生量。初步測算,相對于分散治理,項目年可降低區域活性炭使用量1.2萬噸,可實現VOCs減排500噸以上。
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建有2條涂裝生產線和1套有機廢氣處理設施,其中1號線為規則構件噴涂生產線,于2022年5月建成投運,主要對6m標準金屬架管進行噴涂加工;2號線為異形構件噴涂生產線,于同年11月建成投運,主要噴涂加工各種不規則的機械、車床等金屬構件。“本次技術改造,主要是將1號線生產工藝由調直除銹淋涂升級為往復機無氣噴涂。”噴涂中心負責人介紹。完成改造后,可噴涂構件種類由原來的6m標準架管,擴展為各類架管、網片及高度200mm以內的鋼構件,擴大了噴涂種類,年產能也由1萬噸提升到了2萬噸,成功實現產能翻倍。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遵循低碳和循環經濟理念。
以前,園區企業采用各自建設、分別治污的方式,分散了治污力量。“綠島”模式則鼓勵引導工藝相似、產污類似、位置相近的小微企業,通過組團共建共用、牽頭企業代建租用、第三方自建公用等形式共享生產工段或治理設施。“綠島”模式還鼓勵建設酸洗、熔化、涂裝等共享車間、合理布局表面處理等涉水工段企業集中服務點、建設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污水集中預處理“綠島”示范項目、建設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綠島”項目,完善區內小微企業危廢統一收集、暫存和運輸體系。綠島模式倡導城市建設要遵循“綠色”的發展理念。上海雙碳綠島模式EPC+O
綠島模式強調城市規劃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復原和保護。上海雙碳綠島模式EPC+O
戴明忠介紹,接下來,除了實施“環保貸”等綠色金融支持措施,江蘇省還將探索“綠島”項目減排指標直接應用于支持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的措施,無疑將較大程度上調動地方government的積極性。“新基建的本質是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綠島’項目共建共享治污設施,本質上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新基建’。”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新華建議,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標準,完善監督考核執法措施,保障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運行。上海雙碳綠島模式EP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