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環保聯合會VOCs污染防治專委會副秘書長許夏還針對“綠島”項目申報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要點話題進行了分享。此外,在與會表示的共同見證下,謝玉紅在大會上宣布啟動涉VOCs“綠島”項目(系列)團體標準和服務認證。她表示,隨著“綠島”項目建設需求的不斷增長和排污單位對于“綠島”項目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綠島”項目呈現百花齊放狀態,此背景下,聯合會牽頭組織相關專業人士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制定行業規范,將引導“綠島”項目的高質量建設和高效運行,向社會公眾傳遞實施“綠島”項目的重要意義和現實作用。通過綠島模式的實踐,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生態環境保護經驗。江蘇產業園綠島模式單位
對于企業分布太零散,不具備共建“綠島”的情況,王亞男建議government要加強引導。“可以引導各種產業形成規模化,盡量達到共建共享‘綠島’的條件。” 前面提到的家具廠,很多原先就是分散的家庭式作坊,在當地government的引導下,漸漸集中起來。如果實在集中不起來,也可以分工段在不同的地方進行治污處理。橡膠行業廢氣難治理、危廢難處置問題,一直是困擾橡膠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緊箍咒”。為此,天臺縣創新思路,通過構建活性炭“感知—更換—運輸—再生—回用”的VOCs治理“綠島”的新模式,實現廢氣治理水平提升和危廢源頭大幅減量化,達到經濟效益和污染治理雙提升的目的,有力推進“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山東大氣污染防治綠島模式研究在綠島模式的引導下,我們的城市正在邁向更加綠色、更加美好的未來。
“目前市場主體參與較積極的,是危廢集中收集貯存類‘綠島’項目,這是因為國家和省生態環境部門有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監管措施。”“綠島”項目實質是污染物的集中處置(貯存)設施,有比較成熟明確的技術標準、規范。如何將分散的市場主體產生的污染物環保、安全、經濟地收集到“綠島”,是一大難點。省生態環境廳要求,將污染物從中小微市場主體收集到“綠島”,要系統科學地設計好收集路線、方式、設備等。另外,“綠島”項目將分散的污染物集中后,環境風險會明顯提高,這也是各地發展“綠島”需要注意的問題。
所謂“綠島”,就是指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的理念,建設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境公共基礎設施。近年來,徐州著力推進“綠島”項目建設,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中,用“綠島”串起了生態產業鏈,家具企業集中噴涂,廚余垃圾集中處理,秸稈集中回收利用……污染物實現統一收集、集中治理后,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實現污染物大幅削減,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活性炭被譽為水和空氣的"清潔劑",被主要用于廢氣和廢水的治理。然而活性炭使用一段時間后,會達到吸附飽和,不只沒有繼續吸附有害物質的能力,還會成為污染物的富集體,因此需要及時更換,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環保污染治理成本。為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徹底解決活性炭更換不及時問題,徐州市在環保綠島項目建設中,布局建設兩家活性炭集中脫附再生項目。綠島模式致力于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
在石家莊市無極縣,就有一個即將落戶的共享噴涂“綠島”項目。這個縣擁有掛車企業20多家,年產各類掛車超過5萬輛,噴涂作業是加工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工藝。可是噴涂作業排放的可揮發性有機物,是城市霧霾和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物質。以前大家各自為戰,“散亂污”現象普遍。共享“綠島”來了,問題就解決了,車企們需要噴涂作業,都可以到這里來享受先進的智能化噴塑流水線加工工藝,集中噴涂、處理有機廢氣。這個項目年產特種車輛3000輛,外加工噴涂6萬多輛,能把全縣掛車噴涂作業都包圓了。綠島模式不僅關注城市環境,還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山東大氣污染防治綠島模式研究
綠島模式鼓勵城市建設要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江蘇產業園綠島模式單位
據測算,每年可實現對油煙污染的深度凈化和末端保障,每年可減少約16.3噸油煙顆粒物和11.1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油煙異味投訴問題基本杜絕。數據顯示,經治理后的排放指標全方面優于江蘇省《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草案)》標準,有效地改善了區域的空氣質量。在集中凈化的基礎上配置末端污染物監測、設備運行監測和煙氣工況監測模塊,實現對設備運行和污染排放的雙監控,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和污染物穩定達標。按用戶數量配置分戶用電計量和能耗管理系統,精細化控制運行能耗,分戶計量用電量,實現對餐飲商戶的精確監管。搭建服務于“綠島”集中區的油煙大數據運維管控平臺,實現運維管控工作的集成化、數字化、智慧化。江蘇產業園綠島模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