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新模式主要做法:(一)建強機制,成立由區委書記任頭一組長的領導小組,注重從制度層面發揮區環委議事協調作用,真正做到從督企轉變為督企與督政并重,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制定“夏季攻勢”任務責任清單,制定路線圖,明確時間表和責任人,定期調度推進,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并以考核為抓手,將“夏季攻勢”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獎優罰劣,傳導壓力。(二)系統治理,聚焦國家雙碳目標重大戰略,發布全省頭一個區縣級碳達峰實施方案,完成井灣子街道井湘社區等10個社區低碳示范試點創建,推進雨花經開區低碳園區建設,積極改善能源結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島模式注重提升城市的綠化水平,為居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大氣綠島模式效應
此外,還有一些項目屬于園區本來就該有的基礎配套,也不能納入‘綠島’之列。”戴明忠答復,“我們把‘綠島’項目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重點支持方向,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納入省級項目庫,獲得相應財政補貼。”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集中噴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產養殖尾水凈化等5類“綠島”項目建設技術指南,覆蓋已建、在建的絕大部分項目。這些指南已提供給各地參考,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為綠島項目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大氣綠島模式效應在綠島模式的引導下,我們的城市正在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炒飯、奶茶、炸雞……在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東風步行街,100多家小吃店一字排開,小吃店人氣很旺,但環境整潔有序,這里已是當地新晉網紅打卡點。東風步行街如此興旺又保持環境整潔,同樣離不開“綠島”政策。“東風步行街毗鄰江蘇大學,原來的小吃攤煙熏火燎,污水橫流,街道曾想一關了之。但考慮涉及數百人就業,街道巧借‘綠島’東風,獲得‘環保貸’支持,統一鋪設油煙凈化管道,污水統一接管,小吃街再也不是‘蓬頭垢面’。”鎮江振華物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華介紹說,原來的小攤主們全部入駐新打造的步行街,既保住了就業,又守住了環保底線。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二級巡視員張文明,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張星,泰州市委副書記、萬聞華等領導出席大會并致辭。會議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主持。來自government、協會、化工園區、行業企業等近1200名表示參加了本次會議。在4月12日舉辦的“綠色燃料發展”專題論壇中,國家環境保護有機化工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張煒銘教授以“基于有機廢水能源化的工業綠島模式開發及應用探索”為主題,介紹了南大環保通過集約建設、共享治污、資源化能源化的“綠島模式”,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建立不同功能定位的水處理分中心,采取不同工藝針對性解決園區水污染治理管控痛點問題的初步探索。在綠島模式的指導下,我們加強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近年來,秦漢新城深入踐行國家“雙碳”戰略,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生態優先低碳循環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引進北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西咸新區能源綠島供熱、秦創原·秦漢新城“雙碳”聯合實驗室、秦漢新城有機固廢處置實驗基地等多個新能源、清潔環保、綠色低碳項目,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含“新”量、含“綠”量。下一步秦漢新城將圍繞“三個帶”發展思路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推動企業以環保技術創新創造實現生產方式和用能方式的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全方面提升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綠島模式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大氣綠島模式效應
綠島模式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推動了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大氣綠島模式效應
江陰高新區餐飲油煙集中治理“綠島”項目,正式通過省“綠島”項目形式審查和現場核查成為2023年度蘇南地區獨一個通過省級餐飲“綠島”項目審查的入庫項目,大氣污染一直以來都是人民大眾“心肺之患”的導火索。為集中解決影響人民大眾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的熱點、難點問題,江陰高新區結合本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雙重需求,針對分布在芙蓉路、文化中路沿街居民樓底的80余家中小餐飲服務企業所存在的問題,采用油煙氣統一收集、集中治理、集約管控、智慧運維的模式,打造形成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境公共基礎設施“綠島”,形成若干深度減排、穩定達標的集中區,該項目還被列為省級服務業“綠島”試點示范項目。大氣綠島模式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