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綠島”如江陰市澄江街道汽車修理集中噴涂項目,將原本點小面廣的汽修噴涂作業全部集中于6個中心,采用“干磨+烤漆+清洗”等工藝,配套建設規范的廢氣收集及處理系統,直接服務130余家汽修店,既減少了單個汽修店的治污成本,又提高了廢氣集中治理效率,有效降低了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生態“綠島”建設效益明顯。首先,是經濟效益。全省篩選確定的“綠島”項目,惠及中小市場主體超過5萬家,經初步估算,可節約治污成本超過30億元。其次,是環境效益。綠島模式注重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河北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
革新建設模式,綠島模式打造“全方面式”再生體系,創新模式,降本增效并舉。重點聚焦印刷園區小微企業集聚、企業活性炭處置成本高等突出問題,開創性地將活性炭吸附設施提升為小微園區公共基礎設施,采取government層面監督指導、第三方集中建設運維的工作模式,開展小微園區活性炭治理設施改造提升工作。通過統一設計、采購、更換和維護,企業設施改造投入從單獨建設方式的平均6.5萬元降低至目前集約建設方式的3.9萬元,下降幅度達40%。山東回轉窯綠島模式全流程綠島模式著重城市建設過程中減少生態環境破壞。
據統計,江蘇首批“綠島”項目,在幫助市場主體減少污染治理設施投資約132億元的同時,還將提高中小企業危廢收集能力約2000噸/年,減排化學需氧量約13000噸/年、顆粒物約3400噸/年、揮發性有機物約2500噸/年。“綠島”項目注重市場化治污,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市場化作用被削弱。部門間標準不一、政策打架等問題也導致部分“綠島”項目管理存在失序風險,有待進一步破題。此外,部分“綠島”項目管理標準亟待統一。以危廢品收集儲存處置為例,有企業負責人反映,“綠島”政策雖有利于降低治污成本,促進安全生產,但由于公司污染物分類集中管理不符合一些部門規定,經常收到罰單,屢屢登上失信企業名單。
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綠島”治理模式具體有三類應用案例。一是在吸附劑使用量大的地區(城市、園區和產業集群),建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處置中心,同步完善吸附劑規范采購、統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管理體系,實現活性炭資源的循環利用。二是在同類型有機溶劑使用量較大的園區和集群,建立溶劑分散回收+集中提純/處置中心,實現有機溶劑的循環利用。三是在同一類別工業涂裝企業聚集的園區和集群,建設集中涂裝中心,對噴涂廢氣進行統一高效治理。這些應用案例在行業內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成功帶動了從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和溶劑分散回收+集中提純/處置企業的快速規模化發展。綠島模式鼓勵城市發展以可持續和環保為目標。
為總結提煉行之有效、可供借鑒推廣的經驗做法,經過案例征集、材料審查、專業人士評審、集體審定,郴州市選送的“探索礦山生態修復新路徑 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等入選為市級典型案例,桂陽縣選送的“創新技術解難題 深度治理減排放”等入選為縣級二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了總磷削減攻堅、飲用水水源地整治、VOCs深度治理、工業爐窯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黑臭水體治理、優先監管地塊管控、入河排污口整治等類型,具有一定表示性,發揮了較好的示范推動作用。綠島模式強調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的有機結合,促進了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生態綠島模式設計廠家
綠島模式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使城市與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相融合。河北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
農業“綠島”如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凈化處置項目,采用三級凈化工藝,水產養殖戶的尾水可通過管道或生態排水溝渠導入凈化區統一處理,處理后的養殖尾水還能循環使用,有效解決了320余家水產養殖戶、總面積達4500畝的尾水凈化問題,養殖尾水固體懸浮物、總氮和總磷去除率分別達95%、80%和80%,出水水質可達地表水三類標準以上。據估算,以1萬畝、水深1米為例,每年可削減氨氮2.04噸、CODcr(化學需氧量)134噸、總氮19.25噸、總磷1.89噸。河北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