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幅降低治污成本是廣大中小企業較現實、較突出也較關注的治污難題之一。近年來,“綠島”項目以“集約建設、統一管理、共享治污”的特點,在VOCs綜合治理中逐步扮演重要角色,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重要解題思路。8月11—12日,工業集聚區減污降碳檔次高論壇暨首屆涉VOCs“綠島”項目建設與運營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辦。大會以“讓共享治污發揮共贏效應”為主題,邀請部委領導、地方government、專業人士學者和企事業單位等表示圍繞“綠島”項目建設的創新經驗及高質量發展路徑展開交流討論,普遍凝聚共識。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以提高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上海塑料綠島模式EPC
“生態環境部門會評估‘綠島’項目的環境、經濟、社會效益,嚴格項目建設和運維管理,確保項目發揮實效。”戴明忠表示,“鎮江、常州、泰州等地‘綠島’建設推進力度較大,不少項目典型性強、進度快。下一步,江蘇將著力打造示范性‘綠島’項目,并且在條件成熟的區域,有針對性地塑造切實管用、有影響力的‘綠島群’,使‘綠島’成為江蘇生態文明建設新的特色品牌。”聽說過“綠島”嗎?一個關乎“氣”質的地方。河北新聞聯播報道,我省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穩定鞏固“退后十”成效,在防治臭氧污染方面,就提到了加快“綠島”項目建設。廢活性炭再生綠島模式運營單位綠島模式注重提升城市的生態承載能力,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強化監管措施。明確“綠島”建設運維主體及“入島”中小企業的排污許可責任,清晰劃分權責利;要求“綠島”項目安裝污染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建立“綠島”項目運行情況考核機制,并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實施信息公開。通過一攬子的監管措施,防止“綠島”不“綠”,變分散排放為集中排污。組織召開全省“綠島”建設現場會,先后編制兩輯《全省“綠島”建設試點項目典型案例匯編》,以豐富的典型案例,分享經驗做法,加強引導示范。
“綠島”到底是什么呢?簡單說,就是可以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這幾年,咱們國家的環境治理力度大家有目共睹,較大程度上小小企業都在為環保達標而努力。不過,部分中小微企業也遇到了些難處,面對成本較高的治污項目,他們的設備、人員、技術都遠遠不夠,很可能陷入“治污可能要賠錢,不治可能要停產”的兩難境地。咋辦?如果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把廢氣、廢水等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達標排放,不就可以較大程度上降低中小微企業和餐飲門店的治污成本了。這就是“綠島”項目。在綠島模式的指導下,我們加強了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研究。
實施固廢處置之外,“綠島”試點建設項目還可以借助垃圾焚燒發電實現“變廢為寶”。位于鎮江新區新材料產業園的光大環保能源(鎮江)有限公司,每天早晨,清運車輛都會將生活垃圾匯集到公司,但走在廠區里,空氣中卻聞不到一點兒異味。控制室的墻上,實時顯示著垃圾倉的溫度和負壓。吊機班班長吳瑩介紹說,之所以聞不到一點異味,就是靠著倉內一直保持負壓狀態。焚燒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實現再利用?該公司副總經理郭若軍介紹,生活垃圾經過高溫焚燒后可以產生余熱,以一斗六噸計算,余熱可以產生2000度電。目前該公司收運全市除了句容和丹陽以外其他區域的全部生活垃圾,每天收運量在1300到1400噸左右,按照日處理1450噸生活垃圾的規模計算,一年可以發電1.8億度,實現“變廢為寶”。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以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為目的。廢活性炭再生綠島模式運營單位
綠島模式強調城市建設要保護和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上海塑料綠島模式EPC
革新建設模式,綠島模式打造“全方面式”再生體系,創新模式,降本增效并舉。重點聚焦印刷園區小微企業集聚、企業活性炭處置成本高等突出問題,開創性地將活性炭吸附設施提升為小微園區公共基礎設施,采取government層面監督指導、第三方集中建設運維的工作模式,開展小微園區活性炭治理設施改造提升工作。通過統一設計、采購、更換和維護,企業設施改造投入從單獨建設方式的平均6.5萬元降低至目前集約建設方式的3.9萬元,下降幅度達40%。上海塑料綠島模式E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