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嵊州市轄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21千米,東傍下王鎮,南鄰仙巖鎮、崇仁鎮,西與柯橋區(原紹興縣)毗鄰,北與上虞區(原上虞市)接壤。轄2個居民區、38個行政村。
【沿革】東漢永建四年(129),析剡縣北合上虞縣南,置始寧縣,縣治設今三界鎮,隋開皇九年(589)廢。大業元年(605),復置始寧縣,唐武德八年(625)又廢,原始寧縣領域仍歸舊屬。貞元二十年(804),洪水沖毀官巷而成江河,街巷移建至城隍廟前。宋時置三界鎮,屬會稽縣,與嵊縣、上虞交界,故名。元設驛站。明成化八年(1472)由會稽縣劃入嵊縣至今。萬歷年間(1573-1619)設市。民國21年復置鎮,37年改鄉。1949年建三界區。1950年三界區喻宅、孫岙、上王、雙溪鄉劃歸紹興縣。1954年,紹興縣八鄭、德政鄉劃入。1956年全區13個鄉合并為臨江、三合、友誼、福源、畫圖鄉,并建三界鎮。1958年三界以區建公社,下設臨江、蔣鎮、友誼、江東、福源、三合管理區,三界鎮并入臨江管理區。1961年撤三界公社,以管理區建公社,友誼管理區分建友誼、西杜公社。1981年復置三界鎮。1983年改公社體制為鄉村建制。1986年時設蔣鎮鄉、友誼鄉、西杜鄉、三界鎮、三合鄉、江東鄉、福源鄉。
1992年5月,三合、江東、福源鄉并入三界鎮,面積103.34平方千米,11462戶40004人,其中非農人口2763人,轄69行政村個、1個居委會,38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三界鎮山園路;西杜鄉并入友誼鄉,面積29.48平方千米,4218戶14420人,其中非農人口252人,轄陳村、大岙、溪頭、黃荊山、長新、西謝、兩溪、沈塘、前巖、泉岙、西坂庵、杜家山、剡嶺、大灣里、溪邊、袁岙、下岙、外崗山、楊樹嶺、毛坪20個行政村,149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陳村;蔣鎮鄉面積22.65平方千米,3166戶10987人,其中非農人口225人,轄高建山、蔣鎮、大山下、段家塘、上龔、鴿雞山、上沈岙、杜聯、后董、翔聯、清水塘、大董、龍山14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蔣鎮村。
1993年蔣鎮鄉改鎮。2001年12月蔣鎮、友誼鄉并入三界鎮。2005年末,面積155.7平方千米,人口6.57萬人,轄三界、蔣鎮2個居民區和北街、南街一、南街二、南街三、南街四、姚岙、招士灣、茶園頭、楓樹嶺、上潛岙、西后、四斗、黃岸、外莊、長橋一、長橋二、黃先灣、水夾岙、寺下、木家橋、小鄭家、王家書岙、花里頭、寺后、謝家、小孫岙、祝岙、大王、南岙、箬嶺、獨山、里大山、戩岙、疊石、橋墩、荷明、鄭家、大金、楊家、馬岙、沈家灣、高山頭、仁聚里、下市頭、任家弄、范洋、沈湖、朱孟、石塔、三聯、大爿地、李宅、八鄭、石山頭、永豐、聯歡、澄溪、方山、塘岙、外大山、盛岙、傅山、白沙、里釣、大水坑、大毛灣、李岙、蔣鎮、高建山、大山下、段家塘、下龔、鴿雞山、上沈岙、杜聯、后董、翔聯、清水塘、大董、上龔、龍山、沈塘、西畈庵、泉岙、長新、溪頭、黃荊山、兩溪、陳村、前巖、大岙、溪邊、西謝、杜家山、剡嶺、大灣里、袁岙、下岙、外崗山、楊樹嶺、毛坪10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青春路88號。
2007年,三界鎮由原來101個行政村調整為38個行政村。1.南街村:由原南一、南二、南三、南四、良種場、仁聚里6個村合并組成。共672戶、2116人,面積3.0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南二村。2.北街村:由原北街、下市頭2個村合并組成。共794戶2421人,面積4.1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北街村。3.任楓村:由原楓樹嶺、任家弄、上潛岙、高山頭4個村合并組成。共439戶1428人,面積3.4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楓樹嶺村。4.嶀浦村:由原招士灣、姚岙2個村合并組成。共281戶942人,面積3.5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招士灣村。5.蔣鎮村:由原蔣鎮、翔聯、后董、鴿雞山、高建山5個村合并組成。共986戶3189人,面積5.0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蔣鎮村。6.杜聯村:由原杜聯、上沈岙2個村合并組成。共550戶1887人,面積3.9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杜聯村。7.大龔村:由原上龔、下龔、段家塘、大山下4個村合并組成。共695戶2354人,面積5.7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龔村。8.清水塘村:由原清水塘、寺下、大爿地3個村合并組成。共853戶2842人,面積4.1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清水塘村。9.大龍村:由原龍山、大董2個村合并組成。共404戶1311人,面積3.8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大董村。10.西杜村:由原杜家山、下岙、溪邊、大灣、毛坪、楊士嶺6個村合并組成。共635戶1984人,面積6.1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杜家山村。11.友誼村:由原陳村、黃荊山2個村合并組成。共913戶2860人,面積5.0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陳村。12.新西泉村:由原泉岙、長新、西畈庵3個村合并組成。共253戶814人,面積3.9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西畈庵村。13.二溪村:由原兩溪、溪頭2個村合并組成。共424戶1300人,面積1.9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兩溪村。14.袁嶺村:由原袁岙、剡嶺、外崗山3個村合并組成。共686戶2081人,面積3.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袁岙村。15.謝岙村:由原西謝、大岙2個村合并組成。共539戶1715人,面積4.46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西謝村。16.前巖村:由原前巖、方山、澄溪3個村合并組成。共540戶1670人,面積7.1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前巖村。17.八鄭村:由原八鄭、花里頭、寺后3個村合并組成。共858戶2938人,面積8.2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八鄭村。18.三聯村:由原三聯、黃先灣、水甲岙3個村合并組成。共625戶2107人,面積3.5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三聯村。19.長橋村:由原長一、長二、外莊3個村合并組成。共568戶1925人,面積1.9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長一村。20.沈湖村:由原沈湖、范洋2個村合并組成。共665戶2219人,面積5.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沈湖村。21.上三村:由原舒斗、朱孟2個村合并組成。共417戶1503人,面積2.8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舒斗村。22.黃石村:由原黃岸、石塔2個村合并組成。共322戶1071人,面積1.9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石塔村。23.盛岙村:由原盛岙、木家橋、王家書岙、小鄭家、楊家、茶農隊6個村合并組成。共395戶1247人,面積5.1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盛岙村。24.車騎山村:由原傅山、里釣、李岙3個村合并組成。共335戶1042人,面積4.6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傅山村。25.疊石村:由原荷明、橋墩、疊石、戩岙4個村合并組成。共325戶958人,面積6.8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荷明村。26.剡東村:由原馬岙、大水坑、大毛灣3個村合并組成。共426戶1197人,面積3.16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馬岙村。27.臨虞村:由原鄭家、大金2個村合并組成。共278戶886人,面積2.5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鄭家村。28.福源村:由原聯歡、永豐、石山頭3個村合并組成。共777戶2403人,面積6.9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聯歡村。29.祝岙村:由原祝岙、小孫岙2個村合并組成。共416戶1234人,面積6.08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祝岙村。30.南大村:由原大王、南岙2個村合并組成。共196戶598人,面積3.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南岙村。31.嶀山村:由原箬嶺、獨山、里大山、外大山4個村合并組成。共377戶1089人,面積6.2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獨山村。32.謝塘村:由原塘岙、謝家2個村合并組成。共397戶1262人,面積5.0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塘岙村。33.沈家灣、茶園頭、西后、白沙、沈塘、李宅等6個行政村其規模和村名保持不變。
【郵編】312452【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683104:~001 121三界居委會 ~002 123蔣鎮居委會 ~207 220西后村 ~211 220李宅村 ~224 220白沙村 ~255 220茶園頭村 ~259 122沈家灣村 ~289 220沈塘村 ~302 220上三村 ~303 220沈湖村 ~304 220八鄭村 ~305 121南街村 ~306 122北街村 ~307 220臨虞村 ~308 220車騎山村 ~309 220盛岙村 ~310 220疊石村 ~311 220剡東村 ~312 220嶀山村 ~313 220祝岙村 ~314 220謝塘村 ~315 220南大村 ~316 220任楓村 ~317 220嶀浦村 ~318 220長橋村 ~319 220長橋一村 ~320 122黃石村 ~321 220杜聯村 ~322 220清水塘村 ~323 122蔣鎮村 ~324 220大龔村 ~325 220董龍村 ~326 220友誼村 ~327 220謝岙村 ~328 220二溪村 ~329 220前巖村 ~330 220新西泉村 ~331 220西杜村 ~332 220袁嶺村 ~333 220福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