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嵊州市轄街道。位于市境中南部,城區西部。東瀕新昌江與三江街道相接,北接剡湖街道,南和西南連甘霖鎮,西北臨崇仁鎮。轄3個社區、24個行政村。嵊義線貫穿其中,長樂江、澄潭江穿境而過。
【沿革】1949年分屬下南鄉、普義鄉。1950年分建新市鄉、小砩鄉、浦橋鄉、半塘鄉。1956年新市、小砩合并為新聯鄉,浦橋、半塘合并為西郊鄉。1958年分別為城區公社新聯管理區和西郊管理區。1961年新聯管理區分建新聯公社和新市公社,西郊管理區建西郊公社。1970年新市公社并入新聯公社,次年分開。1981年西郊公社更名為城郊公社。1983年分別改鄉。1986年時設新市鄉、新聯鄉、城郊鄉。1992年新市、新聯、城郊并入城關鎮,成為城關鎮第四、五、六工作點。
2001年12月,以原城關鎮西部的上燕窠等52村、西橋等4居【即城關鎮第四、五、六工作點】組成鹿山街道。因街道沿長樂江與鹿胎山相望,故定名為鹿山街道。辦事處駐富豪路。
2005年末,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4.31萬人。2006年,轄東南、搗臼爿、高版3個社區、上燕窠、下燕窠、上南田、中南田、江東、姚宅、潭頭、演頭、中央宅、小砩、下馬、李家、馬家、西求、古巖、四十畝、舍姆崗、上碧溪、中碧溪、施任、上舍、丁新、王家、周家、新市、大東園、江夏、金雞山、下張安、板頭、唐家園、西趙、孟愛、小浦橋、大浦橋、梅家灣、西大灣、馬家莊、東大灣、五圣堂、方田山、里半塘、外半塘、雅致、雅良、新大洋、新華、柿樹灣、巖后、后王、白沙地51個行政村。辦事處駐地南馬路13號。
2007年,鹿山街道由原來51個行政村調整為24個行政村。1.白沙地村:由原白沙地、巖后、后王3個村合并組成。共600戶、1675人,面積3.49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白沙地村。2.新大洋村:由原新大洋、新華、柿樹灣3個村合并組成。共536戶1510人,面積2.97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新大洋村。3.東大灣村:由原東大灣、馬家莊、五圣堂3個村合并組成。共531戶1526人,面積2.65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東大灣村。4.錢塘村:由原里半塘、外半塘2個村合并組成。共387戶1056人,面積2.93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里半塘村。5.浦橋村:由原大浦橋、小浦橋、孟愛3個村合并組成。共1386戶3927人,面積5.49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大浦橋村。6.兩灣新村:由原梅家灣、西大灣2個村合并組成。共404戶1139人,面積2.799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梅家灣村。7.雙燕村:由原上燕窠、下燕窠2個村合并組成。共389戶1211人,面積1.58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燕窠村。8.南田村:由原上南田、中南田2個村合并組成。共361戶1025人,面積0.973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南田村。9.三聯村:由原姚宅、潭頭、演頭3個村合并組成。共531戶1268人,面積1.067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姚宅村。10.李西村:由原李家、西求2個村合并組成。共417戶1130人,面積1.38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李家村。11.中碧溪村:由原中碧溪、四十畝、舍姆崗3個村合并組成。共975戶2532人,面積3.99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中碧溪村。12.上碧溪村:由原上碧溪、古巖2個村合并組成。共575戶1566人,面積2.99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碧溪村。13.上任村:由原施任、上舍2個村合并組成。共469戶1321人,面積2.454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上舍村。14.光明塘新村:由原新市、王家、丁新、周家4個村合并組成。共608戶1670人,面積1.1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新市村。15.新板頭村:由原下張安、板頭、唐家園、西趙4個村合并組成。共489戶1364人,面積1.875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板頭村。16.江夏村:由原大東園、江夏、金雞山3個村合并組成。共543戶1464人,面積2.721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江夏村。17.小砩、江東、馬家、雅致、雅良、方田山、中央宅、下馬等八個行政村其規模和村名保持不變。
【郵編】312400【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683003:~001 111東南社區 ~004 111搗臼爿社區 ~005 111高版社區 ~206 112雅良村 ~213 112雅致村 ~215 220方田山村 ~224 112江東村 ~228 112中央宅村 ~229 112小砩村 ~230 112下馬村 ~232 220馬家村 ~253 220錢塘村 ~254 220東大灣村 ~255 112白沙地村 ~256 220兩灣新村 ~257 220浦橋村 ~258 220新大洋村 ~259 220雙燕村 ~260 220南田村 ~261 112三聯村 ~262 220李西村 ~263 220新板頭村 ~264 220江夏村 ~265 112新市村 ~266 220上任村 ~267 220中碧溪村 ~268 220上碧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