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屬梁州之域。秦、漢屬巴郡朐忍縣地。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蜀先主劃朐忍西部地置漢豐縣,以漢土豐盛為名。南北朝劉宋(420年—479年),漢豐境內增置巴渠、新浦共三縣皆屬巴東郡;西魏(535年)平蜀后改漢豐為永寧;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移開州于永寧,轄永寧、萬世(巴渠改名)、新浦、西流(新置)四縣。隋開皇十八年(599年)改永寧為盛山縣,改開州為萬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萬州為開州;廣德元年(763年)改盛山縣(貞觀初西流縣并入)為開江縣,開州轄開江、新浦、萬歲(萬世改名)三縣。宋慶歷四年(1044年)省新浦入開江,萬歲改名清水,時開州轄二縣。元(1271年—1368年)省縣入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開州為開縣。因南河古稱開江,州、縣由此得名。自清代至1997年前開縣均屬四川省轄。1997年重慶市劃歸為中央直轄后,開縣始屬重慶市所轄。
1996年,開縣面積3959平方千米,人口約143.8萬人。轄漢豐、鎮東、鎮安、豐樂、厚壩、白鶴、東華、溫泉、郭家、和謙、大進、河堰、正壩、敦好、高橋、九龍山、中和、三合、義和、臨江、竹溪、鐵橋、南雅、岳溪、長沙、南門、趙家、渠口28個鎮和大慈、大德、金峰、白橋、譚家、梓潼、關坪、滿月、紅園、關面、白泉、錦竹、巖水、紫水、麻柳、天白、天和、三匯口、太原、中興、巫山、跳蹬、五通、龍安、花林、兼善、開竹27個鄉。縣政府駐漢豐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開縣常住總人口1408116人,其中:漢豐鎮92054人、鎮東鎮23916人、鎮安鎮27629人、豐樂鎮28846人、厚壩鎮31262人、東華鎮33955人、白鶴鎮22879人、溫泉鎮50104人、郭家鎮39950人、和謙鎮27343人、河堰鎮19635人、大進鎮14554人、正壩鎮19486人、敦好鎮27948人、高橋鎮29047人、九龍山鎮25179人、中和鎮25849人、義和鎮31834人、三合鎮28175人、臨江鎮61681人、竹溪鎮35033人、鐵橋鎮50490人、南雅鎮39391人、岳溪鎮31765人、長沙鎮58825人、南門鎮41105人、趙家鎮45356人、渠口鎮28575人、大慈鄉27590人、大德鄉19245人、金峰鄉23972人、白橋鄉26057人、巖水鄉9095人、錦竹鄉4247人、譚家鄉15490人、紅園鄉5573人、關面鄉8478人、白泉鄉9187人、滿月鄉10646人、關坪鄉6813人、梓潼鄉11655人、麻柳鄉24940人、紫水鄉27004人、天白鄉18209人、天和鄉16875人、三匯口鄉17735人、太原鄉23540人、中興鄉17719人、巫山鄉11561人、龍安鄉16615人、五通鄉6593人、跳蹬鄉15027人、花林鄉22777人、兼善鄉6764人、開竹鄉12843人。
2002年末,開縣戶籍總人口151.1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79萬人,轄28個鎮、27個鄉,52個居委會、1043個行政村。2003年,開縣轄28個鎮、27個鄉,1043個行政村、57個居委會,13209個社。2004年10月,將全縣行政村調整為448個。
2005年8月16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05]166號)批復同意開縣將55個鄉鎮調整為38個街(鎮)鄉。其中,撤銷7個鎮、14個鄉,設立4個街道,擴大10個鎮、3個鄉行政轄區范圍,保留21個鄉鎮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具體為:撤銷漢豐鎮,設立漢豐街道;撤銷豐樂鎮,設立豐樂街道;撤銷白鶴鎮、東華鎮,設立白鶴街道;撤銷鎮東鎮,設立鎮東街道;撤銷正壩鎮,并入敦好鎮;撤銷三合鎮,并入中和鎮;撤銷關坪鄉、梓潼鄉、紅園鄉,并入大進鎮;撤銷錦竹鄉,并入譚家鄉;撤銷巖水鄉,并入河堰鎮;撤銷大慈鄉,并入大德鄉;撤銷天白鄉,并入九龍山鎮;撤銷太原鄉,并入臨江鎮;撤銷中興鄉,并入巫山鄉;撤銷龍安鄉、跳蹬鄉,并入岳溪鎮;撤銷花林鄉,并入南門鎮;撤銷兼善鄉,并入長沙鎮;撤銷開竹鄉,并入趙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