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堰鎮位于開縣東北部,距縣城43千米。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3.20萬人。轄大槽、河堰、大田、馬家、周家、石龍、花木、水河、田園、三通、三包、巖水、倪家、口泉14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開(縣)城(口)(巫)溪公路過境。
[代碼]500234136:~200大槽村 ~201河堰村 ~202大田村 ~203馬家村 ~204周家村 ~205石龍村 ~206花木村 ~207水河村 ~208田園村 ~209三通村 ~210三包村 ~211巖水村 ~212倪家村 ~213口泉村
[沿革]清末民初屬東里馬興山甲,1931年置河堰鄉,1962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67.5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河堰、大槽、茅壩、水河、龍潭、大田、木蘭、石龍、馬家、葉家、黎明、周家、新春、花木、桐遠、順坪16個行政村。2004年,將16個村行政村調整為大槽、河堰、龍譚、馬家、周家、石龍、花木、水河8個行政村,184個村民小組調整為56個村民小組。
2005年8月區劃調整后的河堰鎮:管轄原河堰鎮、巖水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31984人,鎮政府駐河堰口。
附:巖水鄉位于開縣東北部,距縣城64千米。公路與萬(縣)(巫)溪路連接。 [沿革]清末民初屬東里馬興山甲,1940年置巖水鄉,1948年更名清泉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巖水鄉。1997年,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巖水、田園、大院、三通、石埡、三包、朱家、新店、池坪、雙棚、倪家、口泉、黃坪13個行政村。2004年,將13個村行政村調整為田園、三通、三包、巖水、倪家、口泉6個行政村,75個村民小組調整為28個村民小組。2005年撤鄉并入河堰鎮。
2010年,撤銷白橋鄉,設立白橋鎮,管轄原白橋鄉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
白橋鄉位于開縣東部。東與云陽縣路陽鄉、文龍鄉為鄰,南與金峰鄉、白鶴街道(原東華鎮)接壤,西臨郭家鎮、溫泉鎮,北連河堰鎮及云陽縣后葉鄉。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30237人(2005年),其中場鎮人口3630人。轄民興社區,園丁、白橋、中柏、桂花、山荼、上橋、武城、月霞、柏大9個行政村,83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地民興居委會(老地名幺店子),海拔880米,距縣城34千米。
最高處柏大村金峰嶺海拔1160米,最低處月霞村月霞河畔海拔250米。資源主要有硫、鐵、煤礦和天然氣,煤年產量3萬余噸;川東石油天然氣“新興1井”正在開采。省道開(縣)云(陽)公路過境。景點有武城山貓兒寨、柏大金峰嶺、中柏紅巖寨、白橋村甘霖洞。
[代碼]500234214:~001民興社區 ~200園丁村 ~201白橋村 ~202中柏村 ~203桂花村 ~204山荼村 ~205上橋村 ~206武城村 ~207月霞村 ~208柏大村
[沿革]清末民初屬東里白橋甲,1930年置白橋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2.7萬,轄丁山、沿江、黃崗、青杠、曙光、中柏、桂花、高梨、茶山、三墩、上橋、活水、文龍、乾隆、武城、茶坪、柏木、煙臺、月霞19個行政村。
2004年,行政村調整為園丁、白橋、中柏、桂花、山茶、上橋、武城、月霞、柏大9個行政村。全鄉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29256人,鄉政府駐白橋村1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