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謙鎮位于開縣北部,東河中游。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2672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37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9人。轄和謙梓社區,江東、仁和、文圣、長坪、雙河、金山6個行政村,4個居民小組、58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紅坪街73號,海拔250米,距縣城37千米。鎮區面積24公頃,人口7769人。
鎮境地貌為低山丘陵區,2條山脊南北帶狀展布,多呈寬緩臺狀,北部仁和等村峰巒起伏,河溝深切,山勢陡峭,坡度大,山頂部較平緩;東河兩岸為沖積平壩和淺丘;最高處仁和村蓮花落茅坪,海拔1340米;最低處江東村東河畔,海拔218.8米。渝城公路過境。境內煤炭儲量大,為開縣主要產煤區。
。鄞a]500234114:~001和謙梓社區 ~200江東村 ~201仁和村 ~202文圣村 ~203長坪村 ~204雙河村 ~205金山村
。垩馗铮萸迥┟癯鯙闁|里和謙梓甲,1930年置和謙梓鄉,1940年更名和謙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江東、鄭江、普華、白虎、雙廟、文圣、蓮花、長礦、合流、垣河、大爐、龍眺、中山、金花14個行政村和謙梓1個居委會。
2004年,行政村調整為江東、仁和、文圣、長坪、雙河、金山6個行政村。全鎮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28707人。鎮政府駐紅坪街73號。
2010年,撤銷譚家鄉,設立譚家鎮,管轄原譚家鄉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
譚家鄉位于開縣北部。面積125平方千米,人口229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9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2人。轄關帝街社區,龍溪、明水、涼峰、花仙、南丫、撕栗、向家、錦竹8個行政村,59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鄉政府駐地譚家壩場蒲家灣,海拔270米,距縣城43千米。全鄉地處界梁山脈尾端,東部為中山槽谷地帶,浸蝕后形成的山嶺和深溝峽谷,天坑溶洞甚多;西部為低山深丘地帶。最高點界梁村界梁山頂,海拔2007米;最低點龍溪村大深溪入東河河畔,海拔220米。開(縣)城(口)公路過境。
[代碼]500234227:~001關帝街社區 ~200龍溪村 ~201明水村 ~202涼峰村 ~203花仙村 ~204南丫村 ~205撕栗村 ~206向家村 ~207錦竹村
[沿革]1931年置譚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堰彎、田豐、山溪、新溪、明燈、涼壩、許家、田壩、水灣、民權10個行政村。2004年,10個行政村調整為龍溪、明水、涼峰、花仙4個行政村。
2005年區劃調整后的譚家鄉:管轄原譚家鄉、錦竹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25平方千米,人口21228人,鄉政府駐蒲家灣。
附:錦竹鄉位于開縣東北部,距縣城74千米。公路與開(縣)城(口)公路連接!。垩馗铮1949年前后屬白泉鄉,1953年置錦竹鄉,1958年改向家公社,1981年更名錦竹公社,1983年復鄉。1997年,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南木、撕栗、鹽井、向家、茶店、界梁、錦竹、福祿8個行政村。2004年,8個行政村調整為南丫、花仙、向家、錦竹4個行政村。2005年撤鄉并入譚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