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上虞區轄鎮。位于區境西北部,南臨曹娥江。轄瀝海、三匯2個居民區和舜海、南橋、阮家、城西、百瀝、聯邵、城沿、東海、郭瀆、二渡、瀝東、譚許、華東、華平、南匯、四聯、漁村、光榮、民生、偉明、聯誼、新聯2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海濱大道41號。
【沿革】1958年建瀝海公社,1983年析建鄉,1984年改鎮,1992年三匯鄉并入瀝海鎮。1996年,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九莊、四聯、前倪、阮家、下岸、牛墩、后朱、四村、花宮、新橋、木橋、瀝建、東門、南門、勤豐、漁村、鎮東、后邵、民生、偉明、聯誼、光榮、新聯、和平、華陽、紅匯、建海27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01年,原瀝東鎮的邵家等14村并入瀝海鎮,瀝海鎮轄44村、1居,鎮政府駐海濱大道(原址)。
1999年末轄31個村(居)委會,人口44701人,面積31平方千米。2000年末轄31個村(居)委會,人口44687人,面積31平方千米。2001年(末)轄31個村(居)委會,人口44701人,面積31平方千米。2002年末轄44個村(居)委會,人口59080人,面積57平方千米。2003年末轄44個村委會,人口59936人。2005年末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5.96萬人。
2006年4月18日,《上虞市政府關于調整瀝海鎮行政村規模的批復》(虞政發[2006]13號)同意瀝海鎮的行政村由44個調整為22個:撤銷阮家村、下岸村,合并設立阮家村,村委會駐原阮家村內;撤銷南門村、木橋村、新橋村,合并設立南橋村,南村委會駐原木橋村內;撤銷九莊村、牛墩村、前倪村,合并設立城西村,村委會駐原九莊村內;撤銷后朱村、四村村、花宮村,合并設立百瀝村,村委會駐原四村村內;撤銷鎮東村、后邵村,合并設立聯邵村,村委會駐原后邵村內;撤銷東門村、瀝建村、勤豐村,合并設立城沿村,村委會駐原勤豐村內;撤銷下越村、托潭村、嶺下村,合并設立舜海村,村委會駐原托潭村內;撤銷潭頭村、許家村,合并設立潭許村,村委會駐原潭頭村內;撤銷燎原村、蔣家村、邵家村,合并設立華東村,村委會駐原燎原村內;撤銷朱邵村、土爭頭村,合并設立東海村,村委會駐原五建公司內;撤銷前郭瀆村、后郭瀆村,合并設立郭瀆村,村委會駐原陽光敬老院內;撤銷莊里村、塘灣村、鄭埭村,合并設立二渡村,村委會駐原莊里村內;撤銷賀孫村、譚村村,合并設立瀝東村,村委會駐原譚村村內;撤銷華陽村、和平村,合并設立華平村,村委會駐原華陽村內;撤銷紅匯村、建海村,合并設立南匯村,村委會駐原紅匯村內;原四聯村、漁村村、光榮村、民生村、偉明村、聯誼村、新聯村等7個行政村暫不作調整,維持原狀。
【郵編】312366【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682114:~001 121瀝海居委會 ~002 121三匯居委會 ~200 220阮家村 ~203 220四聯村 ~217 122漁村 ~218 220光榮村 ~219 220民生村 ~220 220偉明村 ~221 220聯誼村 ~222 220新聯村 ~244 220城西村 ~245 220百瀝村 ~246 220南橋村 ~247 122聯邵村 ~248 122城沿村 ~249 220華平村 ~250 220南匯村 ~251 121舜海村 ~252 220華東村 ~253 220潭許村 ~254 220郭瀆村 ~255 220瀝東村 ~256 220二渡村 ~257 220東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