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上虞區轄街道。位于區境西部。東沿上三高速公路與曹娥街道相連,西鄰越城區,北接道墟鎮,南靠長塘鎮。轄3個社區、19個行政村。
【沿革】2001年,以原原蒿壩鎮西部的四豐等10村、馬山1居和原東關鎮的東關等23村、鎮東等6居設立東關街道,共33村、7居,辦事處駐馬家橋村(原東關鎮址)。2002年末人口39847人,面積31平方千米。2003年末人口39185人。2005年末人口3.86萬人。
2006年4月17日,《上虞市政府關于調整東關街道行政村規模的批復》(虞政發[2006]10號)同意東關街道的行政村由33個調整為19個:撤銷東關村、樟塘村,合并設立東塘村,村委會駐原東關村內;撤銷朱家溇村、煉塘村,合并設立聯星村,村委會駐原煉塘村內;撤銷高貢村、王家涇村,合并設立高涇村,村委會駐原高貢村內;撤銷凌村村、橫江村,合并設立凌江村,村委會駐原凌村村內;撤銷大道地村、西陵村,合并設立大西莊村,村委會駐原大道地村內;撤銷保一村、保二村,合并設立保駕山村,村委會駐原保一村內;撤銷穗豐村、葫蘆山村、胡家埠村,合并設立三豐村,村委會駐原葫蘆山村內;撤銷外灣村、雞山村、建平村,合并設立金雞山村,村委會駐原雞山村內;撤銷湖村村、車村村、南橫江村,合并設立馬山村,村委會駐原湖村村內;撤銷四豐村、新橋頭村,合并設立新豐村,村委會駐原四豐村內;撤銷傅村村、張江村,合并設立傅張村,村委會駐原傅村村內;馬家橋、新建莊、高田頭、紅星、前村、鼓家堰、高旺、擔山村等八個行政村暫不作調整,維持原狀。
2006年轄馬山、越泉、南陽3個社區,越馬、港口2個居民區和東塘、聯星、高涇、凌江、大西莊、保駕山、三豐、馬山、新建莊、高田頭、彭家堰、紅星、前村、擔山、高旺19個行政村。
【郵編】312352【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682003:~007 123馬山社區 ~008 111南陽社區 ~009 111越泉社區 ~200 111馬家橋村 ~202 112新建莊村 ~203 220高田頭村 ~204 220紅星村 ~205 220前村 ~206 112彭家堰村 ~215 220擔山村 ~228 220高旺村 ~233 112東塘村 ~234 220聯星村 ~235 220高涇村 ~236 220大西莊村 ~237 220凌江村 ~238 220金雞山村 ~239 220三豐村 ~240 220保駕山村 ~241 220新豐村 ~242 220傅張村 ~243 220馬山村
原【東關鎮】原上虞市轄鎮。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區5千米。原屬紹興縣管轄,1954年劃歸上虞縣,1958年為東關公社城鎮管理區,1959年改東關鎮府,1961年與新聯管理區合并成立東關鎮公社……1992年撤銷東關區,原長山鄉、長塘鄉并入東關鎮。1996年,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轄東關、馬家橋、新建莊、高田頭、紅星、前村、彭家堰、朱家婁、煉塘、王家涇、高貢、大道地、凌村、橫江、雞山、外灣、穗豐、胡家埠、葫蘆山、西陵、保二、保一、擔山、旭光、會胡、篁村、羅村、塘里、唐山、長塘、長安、后莊、桃園、何家婁、港口、上堡、下堡、湖田38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1999年末轄43個村(居)委會,人口44000人,面積61平方千米。2000年末轄45個村(居)委會,人口44000人,面積61.3平方千米。2001年(末)轄43個村(居)委會,人口44000人,面積61平方千米。2001年,撤銷東關鎮,東關等23村、鎮東等6居劃歸新設立的東關街道管轄,旭光等15村、長塘1居劃歸新設立的長塘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