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沿明制,為賓川州,屬大理府。順治十六年(1659),裁大羅衛(wèi)指揮使司,設(shè)大羅衛(wèi)守備。康熙五年(1666),裁大羅衛(wèi)守備,以屯賦歸并賓川州。康熙三十年(1691),黃元治修《大理府治》,賓川人口為“九千八百零九丁”。雍正五年(1727),賓川州劃分為15個(gè)糧里,即:普和里(今大理市鳳儀鎮(zhèn)普和村)、海東里(今大理市海東向陽(yáng)等村)、曩村里(今大理市南村)、莉村里(今大營(yíng)鄉(xiāng)莉村)、大場(chǎng)曲里(今大理市挖色大場(chǎng)曲)、官邑里(今大理市挖色關(guān)邑村)、雙廊里(今洱源縣雙廊)、上牛井里(今大營(yíng)街)、下牛井里(今牛井鎮(zhèn))、賓居里(今賓居鄉(xiāng))、赤石崖里(今平川)、僧戶里(今煉洞)、左羅里(今力角)、右羅里(不可考)、大興里(今大新村)。全州總?cè)丝跒?ldquo;九千八百四十八丁”。
據(jù)雍正《賓川州志》載,“賓川州東距省城八百里,至云南縣界四十里,西距府城一百五十里,至太和縣下關(guān)一百二十里,南至云南縣界松子哨五十里,北至永北府界片角七十里。”全州村莊計(jì)有283個(gè):
上川南門外76個(gè):山后村、謝官營(yíng)、施煙村、小田壩、總府莊、大羅城、周官營(yíng)、蓮花莊、勵(lì)官營(yíng)、白莊帽、火頭基、大王可、小王可、馬官營(yíng)、旬心村、雙墩村、石馬坪、三家村、水沽堤、蹇官營(yíng)、和尚莊、翠松庵村、楊官營(yíng)、三洞岡、清水河、賓居街、下村、溫官營(yíng)、大營(yíng)、白夷河、朱家營(yíng)、三條溝、水口村、姬史二莊、馬家院、前所村、后所村、東營(yíng)、郝家莊、鐵城村、團(tuán)山灣、吃涼水、瓦窯村、老趙村、龍邑村、老馬營(yíng)、東村、馬房莊、山岡鋪、關(guān)坡、響水村、芝麻莊、毗村、畢察村、龍口村、沙溝哨、大瓦溪、小瓦溪、水碓嶺、小喬旬、盧家莊、崖棚村、官莊、四家村、西村、排柵營(yíng)、大理衛(wèi)、甸頭村、烏龍壩、李子園、洞鼻、普和、黑家邑、莉村、莉中、莉尾。
下川北門外126個(gè):離婁村、六之凹、阜安莊、毛家院、細(xì)柳營(yíng)、圭山村、白夷箐、離婁箐、小龍?zhí)丁⒚啐執(zhí)丁⑿∑捍濉⑿铝_城、管崗村、干甸村、楊恭村、金旬村、大銀旬、小銀甸、團(tuán)山村、上地苴、下地苴、毛草莊、新莊、拖羅匹、普連棚、上他喇廠、下他喇廠、上江股、下江股、上白塔、下白塔、瀾滄營(yíng)、百福長(zhǎng)、紅土坡、干溝河、井頭村、楊家莊、寶山村、周西營(yíng)、吳家營(yíng)、彩鳳村、何祥莊、河繞村、馬家莊、溪河村、上近官村、文家莊、何家莊、黃家莊、白羊街、三家莊、水井村、戴家莊、太和村、大新村、小新村、挨東村、李相莊、治所營(yíng)、銅寶莊、哈喇營(yíng)、楊召摩村、石榴村、濫泥村、沙家營(yíng)、陶家營(yíng)、羅官營(yíng)、菜旬村、蔡官營(yíng)、旬尾村、公干村、周能村、何連村、戚家莊、苗壩莊、上義交、中義交、下義交、曾家莊、王家莊、白中村、張家莊、河西村、廣黃村、大羅莊、崖潤(rùn)村、東莊、大覺莊、干村、自河村、楊巡莊、東丑卜魯、八石良、大海良、小海良、軍莊、海壩、雷車、雞坪關(guān)、雞坪街、沙坪村、捷溝村、沙址村、寺前村、蘿白地、白草龍、東逸村、蓮花莊、白井莊、福田莊、官屯村、新街、南京莊、趙坎莊、棕樹龍、沈家莊、銅佛旬、煉洞、公干廠、黑泥沽、白卡喇、烏稍村、后旬村、楊六莊、六家村、麻栗樹。
魯川21個(gè):大場(chǎng)曲、高興村、小場(chǎng)曲、官邑村、康朗街、挖色、長(zhǎng)育村、洞庭村、青山村、蓮花曲、雙廊村、大箭傍、必者村、上滄、清明洞、雜石棚、下滄、白蕩坪、白石曲、關(guān)上村、千古。
海東20個(gè):蕨澗村、名莊、江上村、向陽(yáng)村、佛頭街、瓦窯頭、瓦窯孔、和曲村、波許場(chǎng)、塔村、南七場(chǎng)、北村、曩村、尊莊、大竹園、水口村、長(zhǎng)頭村、上禾村、下禾村、水井。
赤石崖40個(gè):邑尾登、溫澤村、江外村、迤江廊、白夷村、古底村、布喇馬、捏坪村、土官莊、棚子坡、沙坪村、石崖村、小麥莊、摩歌里、大傍村、磐口村、阿齒巧、大禾頭、小禾頭、阿禾村、旬尾村、干旬村、底摩村、美登村、大羌朗、門戶甸、皮廠、躲避箐(朵背)、甸頭、哈利摩、羅九村、黑摩利、樹村、黑左里、摩灑刺、夷灑剌、他啦馬、三家村、所覺村、新生邑。
光緒十八年(1892),州設(shè)13耆,即:海南耆(今大理市海南鄉(xiāng))、海東耆(今大理市海東鄉(xiāng))、挖色耆(今大理市挖色鄉(xiāng))、康廊耆(今大理市康廊等村)、莉村耆、排營(yíng)耆、牛東耆(今太和鄉(xiāng)羅官營(yíng)地區(qū))、牛西耆(今牛井鎮(zhèn))、賓東耆(今蹇街地區(qū))、賓西耆(今賓居鄉(xiāng))、煉洞耆、力角耆、平川耆(今平川、古底、鐘英三鄉(xiāng))。宣統(tǒng)元年(1909),于州城附近設(shè)直隸耆,共14耆。宣統(tǒng)三年(1911),成立賓川州自治總局。宣統(tǒng)三年(1911)賓川人口為67 696人。《新纂云南通志》載:清末,賓川州面積為9160方里(1方里約等于0.3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