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咱鄉位于香格里拉縣北部,地處北緯27°53′-28°37′、東經99°29′-100°11′之間。四周分別與建塘鎮、尼西鄉、洛吉鄉、東旺鄉以及四川省的鄉城縣和稻城縣相接壤。面積2867.67平方千米,是云南省鄉域面積最大的鄉鎮。常住人口1152戶、6225人(2007年底),流動人口1500人左右。有藏、漢、回、白、納西、傈僳等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97%。轄格咱、翁上、翁水、浪都、納格拉、木魯6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75個自然村。鄉政府駐格咱村扎史塘,距縣城約36千米。
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峰巒疊嶂,峽谷縱橫,高山湖泊星羅棋布。最高海拔5090米,最低海拔2520米,平均海拔3200米。有崗曲河、浪都河、格咱河、翁水河等河流。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中(甸)鄉(城)公路過境。農產青稞、小麥、馬鈴薯、玉米,畜牧業以牦牛、犏牛為主,有蟲草、知母、貝母等名貴藥材及松茸等食用菌類;有金、銀、銅、鐵、鎢、錳等礦產資源。境內有尺土仙人洞、沃迪湖、跟尼錯等旅游點。
[沿革]“格咱”系藏語。格,意為響聲,咱意為流水急,響聲大。南宋時,翁上稱為“巴域”,屬巴塘管轄。元代,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設大小奔不兒亦思剛招討司,由達魯花赤二員管轄巴塘、理塘、結塘繃波崗地方,由蒙古族中委任的達魯花赤一員駐格咱(拉咱仲)。明正德十五年(1520)后為木氏土司所占鄰,派木瓜管轄其地。清康熙年間為蒙古和碩特部占領,稱其地為“扎咱”。清雍正二年(1724)中甸歸屬云南后設格咱境,民國改為第五區,民國29年(1940)改為宜旺鄉,轄格咱、東旺、尼西。1950年中甸解放后,設立格咱區,1959年初成立格咱人民公社,1962年改為區,1968年復稱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8年改為鄉。1997年,面積2505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格咱、翁上、浪都、翁水、納格拉、木魯6個行政村。2005年格咱鄉駐地由翁上村遷至格咱村。
[郵編]674408 [2007年代碼]533421205:~201格咱村 ~202翁上村 ~203翁水村 ~204浪都村 ~205納格拉村 ~206木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