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日8日起,區政府駐地由江東區百丈東路251號遷至鄞州區惠風東路568號。2003年末,鄞州區面積1527平方千米,總人口75.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90萬人。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46個居委會、659個行政村。
2004年,全區原有607個行政村中有323個行政村進行了調整,并建立新行政村131個,其中未作調整的行政村共計274個,合并后現有行政村共計415個。其中調整幅度最大的是章水鎮,撤并前原有行政村50個,撤并后現有行政村20個,有46個行政村進行了調整,建立新村16個。其中:下應街道由36個村調整為30個村;鐘公廟街道由29個村調整為28個村;石碶街道由20個村調整為16個村;瞻岐鎮由21個村調整為17個村;咸祥鎮由25個村調整為17個村;塘溪鎮由32個村調整為17個村;東吳鎮由21個村調整為12個村;五鄉鎮由28個村調整為19個村;邱隘鎮由20個村調整為16個村;云龍鎮由20個村調整為17個村;橫溪鎮由31個村調整為15個村;姜山鎮由74個村調整為55個村;高橋鎮由33個村調整為20個村;橫街鎮由46個村調整為28個村;集士港鎮由27個村調整為19個村;古林鎮由33個村調整為24個村;洞橋鎮由27個村調整為20個村;鄞江鎮由19個村調整為12個村;章水鎮由50個村調整為20個村;龍觀鄉由15個村調整為10個村。
2004年末,鄞州區面積1381平方千米,總人口76.78萬人,共有48個社區、465個行政村(寧波年鑒數據);面積1527平方千米,總人口767762人,其中農業人口553769人,共有54個社區、470個行政村(鄞州年鑒數);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82.22萬人,共有4個社區、44個居民區、465個行政村(寧波地名網數據)。
2005年末,鄞州區戶籍人口77.66萬人。轄3個街道、16個鎮、1個鄉:鐘公廟街道、下應街道、石碶街道;咸祥鎮、邱隘鎮、五鄉鎮、云龍鎮、橫溪鎮、姜山鎮、古林鎮、橫街鎮、鄞江鎮、章水鎮、瞻岐鎮、東吳鎮、高橋鎮、塘溪鎮、洞橋鎮、集士港鎮;龍觀鄉,共有48個居民區、407個行政村。(不含東錢湖鎮數據)
2006年末,鄞州區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萬人。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31個社區、27個居民區、452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惠風東路568號。
2007年末,鄞州區面積140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37萬人,農業人口54.62萬人。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61個居民區、45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惠風東路568號。
2008年3月下旬,經寧波市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同意對鄞州區部分街道行政區域進行調整。調整鐘公廟街道和下應街道的區域范圍,并在此區域內重新組建鐘公廟和下應街道,新建首南、中河2個街道。具體方案為:劃出原鐘公廟街道鄞縣大道以南的傅家、桃江等15個村和南裕、陳婆渡2個社區地域范圍,組建新的首南街道;將原鐘公廟街道天童北路以東劃出的宋詔橋、黃泥橋2個村及宋詔橋、飛虹等9個社區與原下應街道同三線(甬臺溫高速)以西劃出的蔡家漕、孫馬等3個村和東裕、東城2個社區地域范圍,合并組建新的中河街道。4月10日,首南、中河2個街道正式掛牌成立。2008年末,鄞州區戶籍人口79.6萬人,轄6個街道、17個鎮、1個鄉,61個居委會、394個行政村。
2012年7月16日,《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鄞州區下應街道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甬政發[2012]72號):同意將現在的下應街道以鄞縣大道為界拆分為兩個街道,鄞縣大道以北潘火管委會托管區域成立潘火街道,鄞縣大道以南區域仍由下應街道管轄。(一)下應街道。轄區范圍東至東錢湖鎮邊界,南至首南街道、云龍鎮、姜山鎮邊界,西至甬臺溫高速,北至鄞縣大道,面積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3萬人,流動人口2.8萬人,下轄黎明、史家碼、江六、河東、河西、勝利、東升、姜村、灣底等9個行政村,東興、天宮2個社區,1個下應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暫駐灣底村。(二)潘火街道。轄區范圍東至邱隘鎮、東錢湖鎮邊界,南至鄞縣大道,西至甬臺溫高速及中河街道邊界,北至江東區邊界,面積14.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9萬人,流動人口5.2萬,下轄殷家坑、小花園、潘火橋、妙勝、曹隘、王家弄、土橋等7個行政村,東南、雅苑、東鶯、世紀、紫郡、同欣、尚誠、星苑等8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誠信路668號。調整后鄞州區的行政區劃為7個街道、17鎮、1個鄉。
2013年,設立大嵩新區。規劃覆蓋瞻岐鎮、咸祥鎮、塘溪鎮和鄞州經濟開發區等區域,涉及51個行政村,面積253平方千米(含海域面積),規劃人口規模30萬人(本站注:現有約8萬人)。大嵩新區管委會與鄞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