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鄞州區轄鎮。位于區境最西端,鄞州、奉化、余姚交界處,距寧波市36千米。東與鄞江鎮相連,東南與龍觀鄉毗鄰,西與余姚市相接。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2.65萬人(2010年)。轄1個居民區、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振興東路111號。地處四明山區,群山連綿,地勢十分險峻,素有“四明鎖鑰”之稱。樟溪橫貫全境,有皎口水庫、周公宅水庫。是浙東四明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座落于鎮內。特產貝母,是省貝母的主要產區之一。公路東經鄞江可達寧波,西經上莊抵梁弄,經中村、曉嶺達奉化、余姚,西南經杖錫通余姚,南達龍觀鄉。擁有歷史文化名村蜜巖、南宋摩崖石刻、清代特色古民居、四明山大峽谷(李家坑)漂流、茅鑊千年古樹群、杖錫萬畝櫻花園、、杖錫寺、舒嘯石拱橋等景點。
【沿革】以鎮內有條章溪即章水而得名。1942年為中共樟蜜區委。1943年為鄞縣六、七兩區辦事處。1945年為鄞縣人民政府駐地。解放前為樟蜜、杖錫等鄉。1950年改為樟村鎮,1956年復名樟蜜鄉。1958年設四明山公社。1961年改為樟村、杖錫等公社。1983年改樟村、杖錫等鄉。1985年撤樟村鄉改章水鎮,1992年大高、赤水二鄉并入章水鎮。
1996年,章水鎮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4.1萬,轄章村、小皎、童家、蜜巖、巖下、許家、朱湯、小岙、梅岙、崔岙、徐家、長潭、樟星、鄭家、嶺下、象巖、細嶺、北山、梅嶺、大皎、半坑、梅峰、下嚴、下塘、年泥墩、外宅、里宅、年岙、字豐、周公宅、翻身、黃巖頭、天雷坑、茅鑊、低平、里岸、外岸、箭峰、上橫、烏坑、陶坑、姜家山42個行政村和章村1個居委會;杖錫鄉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鹿窠、麻車、里湖、百步階、化龍莊、燕子窠、李家坑、梅樹孔、后龍巖下9個行政村。
2003年6月,撤銷杖錫鄉,并入章水鎮,面積1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409人,其中非農人口2533人,轄1個居民區、5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樟村振興東路111號。2004年4月,將50個行政村調整為20個。2007年末,面積14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6690人,外來人口3267人。
【郵編】315161【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212120:~001 123章水居委會 ~202 220鄭家村 ~206 121樟村 ~207 122崔岙村 ~213 220蜜巖村 ~218 220大皎村 ~232 220茅鑊村 ~236 220低坪村 ~241 220箭峰村 ~245 220李家坑村 ~252 220章溪村 ~253 122朱梅村 ~254 220許巖村 ~255 220童皎村 ~256 220杜岙村 ~257 220梅隴村 ~258 220字巖下村 ~259 220赤水村 ~260 220杖錫村 ~261 220燕麻村 ~262 220里梅村
【李家坑村】位于四明山腹地,與丹山赤水風景區僅一嶺之隔。2004年由原李家坑村和百步階村合并而成,人口360多戶800多人。
【杖錫村】[Zhàngxī]地處鎮區西南30千米,北緯29°46′、東經121°09′。全村450戶、1153人。村委會駐鹿窠,轄鹿窠、橫山、沙羅坊、化龍莊、莊下、化桃、檀樹壟、瓦屋里、屋基廠和麻坪10個自然村。1946年9月屬杖錫鄉,1949年5月建村。農業合作化初期,為明山、合心、五豐3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轉為高級社。1958年10月為四明山(章水)公社第八大隊(杖錫管理區)鹿窠、后龍巖下、化龍莊耕作隊。1961年6月為杖錫山公社(由原赤水、杖錫2管理區合并設立)鹿窠、后龍巖下、化龍莊3個生產大隊。1983年6月為杖錫鄉鹿窠、后龍巖下、化龍莊3個行政村。2003年6月3村屬章水鎮。2004年4月3村合并為杖錫村,因杖錫山、杖錫鄉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