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鋼城區(qū)艾山街道北樓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3001 | 身份證前6位:371203 |
長途區(qū)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qū):艾山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北樓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qū)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qū)的人口數(shù)量、區(qū)域面積、郵編區(qū)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qū)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lián)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qū)信息。
北樓村位于萊城南25公里、艾山街道辦事處西4公里處。東鄰古墩村,西與廟子、九龍莊村接壤,北依九龍山,南與肖馬莊村隔河相望。全村現(xiàn)有耕地513畝,203戶,676人。
據(jù)村碑記載,清朝乾隆年間劉姓在此建村。后來,又有陳、米、孫、徐、趙、呂、葛、臧、伊等9姓人家,先后在此定居,F(xiàn)村中只有徐、趙、呂、葛、臧、伊6姓,徐姓人口最多,趙姓次之。幾百年來,村里不分門戶,不分宗族,團結和睦,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
北樓村1914年至1940年屬蒙陰縣七區(qū);1941年劃為新甫縣;后 又劃回蒙陰縣;1945年劃為新泰縣;1950年屬新泰縣二區(qū);1955年10月屬新泰縣翟鎮(zhèn)區(qū);1958年屬新泰縣翟鎮(zhèn)公社廟子管區(qū);1984年12月撤銷翟鎮(zhèn)人民公社改為翟鎮(zhèn)辦事處;1985年2月撤除廟子管區(qū)設廟子鄉(xiāng)(小鄉(xiāng));1985年12月撤處并鄉(xiāng)后,屬新泰市寨子鄉(xiāng);1991年元月劃屬萊蕪市寨子鄉(xiāng);1993年元月成立鋼城區(qū),屬萊蕪市鋼城區(qū)寨子鄉(xiāng);2000年12月,屬鋼城區(qū)艾山街道辦事處至今。
北樓村北高南低,屬丘陵地帶,位于九龍山腳下。村南傳說中的“小泥溝”,現(xiàn)已變成寬五六十米的“清水河”。該河起源于蓮花山下,蜿蜒向東流經大龍門、雙楊橋、紙坊、廟子、肖馬、北樓、古墩等村,在回家莊村匯入牟汶河后流入葫蘆山水庫。每年夏天,河水清澈,魚兒漫游,河里小兒戲水,岸邊垂柳依依,給這小小村莊增添了幾分秀麗的色彩。該村土質為紅粘土,作物以小麥、玉米、地瓜為主。
1955年,北樓村與臥龍港、雁埠村聯(lián)合加入初級社;1956年,又聯(lián)合肖馬等4個村組成高級社:1961年該村成立黨支部。1968年,因修建葫蘆山水庫,120多戶村民搬至村北。上級規(guī)定每遷一間房屋補助100元,另外補助少許木料,統(tǒng)一調撥民工拆遷,不到一年時間,就全部完成搬遷任務。1974年,在農業(yè)學大寨熱潮中,該村大力改河造地,興修水利,僅用兩年的時間,就改河造地近百畝。在村東打深10米的大口井1眼,修建二級渠道1000余米,改善水澆地200余畝,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群眾生活有了實在的改善。
1991年8月,北樓村用上了電,結束了用煤油燈照明的歷史。為解決人畜吃水的困難,在萊鋼總廠的幫助下,于1990年在村北打出1眼250米的深機井,1991年開始配套,1993年3月全村吃上了自來水。
1982年該村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村兩委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北樓村人已不再死守田園,人們廣開致富門路,紛紛走出家門,奔向市場,務工經商。由此,村民們的經濟收入迅速增加。如今北樓村正在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原先那120多戶移民搬遷戶住的草房,現(xiàn)在已全部變成了新瓦房。彩電、電話、摩托車也隨之進入了農家。
北樓村一向重視教育,早在建國以前,北樓村就設有“私塾”。胡家宅村吳西純和潘家溝的徐志杰曾先后在該村教過私塾。1955年,正式設立村辦小學,1964年村里自籌資金建起了8間草房的新學校。1999年,中、小學調整布局,撤銷北樓村小學并人肖馬聯(lián)小。北樓村小學改為幼兒園。自199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考入大中專學校的有6人。
*數(shù)據(jù)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北樓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qū)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qū)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qū)的省份、城市、鄉(xiāng)鎮(zhèn)、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lián)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