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定邊縣地處陜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鄂爾多斯荒漠草原過渡地帶,位于東經 107 ° 15 ′- 108 ° 22 ′,北緯 36 ° 49 ′- 37 ° 53 ′。東至東南與本省靖邊縣、吳旗縣相連;南至西南與甘肅省華池縣、環縣相接;西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毗鄰,北至東北與內蒙古鄂托克前旗、烏審旗相鄰,系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東距榆林市 303 公里,南距省城西安市 647 公里,西距寧夏首府銀川市 170 公里,北距首都北京 1270 公里。自古以來交通便利,商賈云集,經濟交往異常活躍。素有“旱碼頭”之稱,縣境內省道、國道、高速公路橫縱相連,縣城西距寧夏河東機場 155 公里,中太鐵路(寧夏中衛-山西太原)也即將興建。
縣境地域遼闊,南北長 118 公里,東西寬 98 公里,總面積 6920 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中部白于山橫亙東西,輻射南北,將全縣分為兩大地貌類型:南部為白于山區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 52.78% ;北部為毛烏素沙漠南緣風沙灘區,占總面積的 47.22% 。全縣海拔 1303 - 1907 米。長城橫貫縣境東西。
定邊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春多風、夏干旱、秋陰雨、冬嚴寒,日照充足,雨季遲且雨量年際變化大,年平均氣溫 7.9 ℃,年平均日照 2743.3 小時,年平均降雨量 316.9 毫米,年平均無霜期 141 天左右,絕對無霜期 110 天。
境內河流有十字河、安川河、石澇河、新安邊河、紅柳河、八里河(內流河),均發源于白于山區。
全縣轄 11 鎮、 14 鄉, 334 個村民委員會, 8 個居民委委員會、 2 個街道辦事處, 2010 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 31.5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27.34 萬,占總人口的 85.5% 。縣內有回、蒙、滿、藏等少數民族 1321 人。
行政區劃
定邊縣位于榆林地區的最西端。北與內蒙古的鄂托克旗接壤,西與寧夏鹽池縣、甘肅環縣為鄰,南與延安市吳旗縣相接,東與靖邊縣相連。南北長118千米,東西寬98千米。
轄定邊鎮、賀圈鎮、紅柳溝鎮、磚井鎮、白泥井鎮、安邊鎮、堆子梁鎮、白灣子鎮、姬塬鎮、楊井鎮、新安邊鎮11個鎮和鹽場堡鄉、周臺子鄉、石洞溝鄉、郝灘鄉、油房莊鄉、紀畔鄉、王盤山鄉、馮地坑鄉、武峁子鄉、黃灣鄉、學莊鄉、張崾先鄉14個鄉。
歷史沿革
定邊,為“底定邊疆”之意。
明成化六年(1470)置定邊營,清雍正九年(1731)設定邊縣。1936年南部山區解放,曾屬陜甘寧邊區“三邊分區”管轄。全國解放后,安邊縣并入定邊縣。
年轄:定邊鎮 紅柳溝鎮 磚井鎮 安邊鎮 賀圈鄉 鹽場堡鄉 周臺子鄉 白泥井鄉 海子梁鄉 石洞溝鄉 郝灘鄉 堆子梁鄉 白灣子鄉 油房莊鄉 紀畔鄉 王盤山鄉 姬塬鄉 馮地坑鄉 堡子灣鄉 劉峁塬鄉 武峁子鄉 楊井鄉 黃灣鄉 學莊鄉 新安邊鄉 胡尖山鄉 張崾崄鄉 白馬崾崄鄉 羅卜塬鄉 夢學鄉
年轄11鎮、19鄉,338個村委會。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中以畜牧業資源較為豐富,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縣之一。家畜、家禽有牛、驢、騾、馬、羊、豬、兔、雞等,基中大家畜存欄每年7萬頭左右(奶牛3000頭),羊只存欄50萬只左右,其中名貴品種有灘羊、本地雜交品種白絨山羊14萬只,豬年存欄5萬頭。植物資源中,糧油作物主要有蕎麥、洋芋、小米、碗豆、黑豆、糜子、小麥、玉米、胡麻、蕓芥、油葵等。年產食用油1萬噸左右,提供商品油占1/3,素有西北“油海”之稱。近年來,新興的辣椒產業成為縣域新的經濟增長點,北灘蔬菜基地已通過國家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出產“一定”牌辣椒遠銷十幾個省市區。
定邊縣土地資源豐富,是陜西省地廣人稀的大縣之一,位居全省第三。全縣土地資源數量大,全縣人均土地 42 畝,比全省人均 9.5 畝高出 3.4 倍,比全國人均 12 畝高出 2.5 倍。按現有耕地面積計算,全縣人均耕地面積 6.3 畝,也大大超過全省和全國人均水平。且土地層深厚,宜耕性強,能滿足作物一年一熟的要求。全縣總土地面積中種植業適宜地占 28.03% ,林草適宜地占 54.39% ;而且光照充足;光、熱、水基本同季,溫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長和糖分積累。
定邊縣石油、天然氣、原鹽等礦產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 定邊縣所在的陜甘寧氣田是我國最大的陸上一整裝氣田,屬世界級氣田。已提交累計探明儲量 1727 億立方米,規劃到本世紀未提交儲量 5000-10000 億方。據預測,陜甘寧盆地的遠景儲量為 3.6 億方,約占全國的 12% ,且氣層連通性好,壓力穩定,屬“干氣”。硫化氫含量很小。
石油也是定邊縣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本縣石油資源分布面廣,據預測,縣境內的八大油區儲藏面積 780 平方公里,儲量近 1 億噸,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 3 塊油田總儲量 2500 萬噸。含油層以雞窩狀形式分布。
原鹽是定邊縣傳統的“老三寶”之一(其它兩寶是皮毛和甘草)。是陜西唯一的原鹽產生產基地。原鹽開采一直是定邊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原鹽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部的鹽場堡、白泥井、周臺子等鄉鎮,共有大小鹽胡 14 個,鹽田總面積 3400 畝,預測儲量 6000 萬噸,已探明 3292 萬噸,并形成每年產食鹽 10 萬噸的能力。
此外,縣內芒硝、硫酸鎂、砂石、粘土等也較為豐富。部分地區蘊藏有煤炭,但埋藏較深,影響開發。
經濟發展
縣政府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全縣GDP總量完成65.85億元,增長21.1%,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位,是解放以來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4億元,增長14.9%;第二產業增加值52.22億元,增長22.6%;第三產業增加值7.49億元,增長15.8%。一、二、三產業總產值之比為9:80:11,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財政總收入完成5.9億元,增長4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68億元,增長47.2%,分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3和2.2個百分點;財政總支出6億元,增長77.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億元,增長51.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1個百分點;糧食總產量完成23.97萬噸,增長86.5%,創歷史最高紀錄;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660元,增長64.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0元。全縣經濟總量大幅攀升,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農業生產
努力克服自然災害、農資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圍繞以馬鈴薯為主導的特色農業,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使全縣薯、羊、草、菜、小雜糧五大主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進入全國150個糧食生產基地縣和全省10個“一村一品”先進縣行列,其中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大亮點,全縣種植面積達到100.07萬畝,較上年增加23.63萬畝,總產量達到100萬噸,實現產值6億元,農民人均來自馬鈴薯產業的收入達2000元以上,馬鈴薯產業己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蕎麥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產量達到1.5萬噸。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定邊”馬鈴薯文化節,承辦了首屆榆林國際蕎麥節,取得豐碩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定邊和定邊農產品的知名度。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人工新造林面積9萬畝,補植20萬畝,“天保”育林1萬畝,人工種草23.45萬畝,改良草地20萬畝。扶貧開發深入推進,建成扶貧重點村29個、移民點15個,搬遷貧困戶231戶、1230人,解決了0.56萬人的溫飽問題,使0.47萬低收入人口擺脫了貧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啟動實施了白于山區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白于山區8.5萬人的飲水困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6平方公里,新修“三田”1.81萬畝。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編制完成了《定邊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試點示范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工業建設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72.6億元,增長41.5%;實現工業增加值52.06億元,增長22.4%(含長慶)。地方石油產能達到86.3萬噸,增長56.1%;原鹽產量完成14.4萬噸,食用鹽產量完成4.9萬噸,分別增長12.9%和4.4%。全年新打油井972口,改造低產油井365口。啟動了鹽化工業園區以及聚氯乙烯、燒堿、氯酸鈉、氧化鎂等化工建設項目,馬鈴薯、蔬菜、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加工能力明顯提高。重點項目區建設穩步推進,完成了部分道路和供電主線路架設工程,確定了南北向主干道建設方案和供水、綠化、移民搬遷等工作方案,目前已有9戶企業落戶建設。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明顯,共簽訂招商引資協議項目48個,計劃總投資155.15億元,協議引資130億元,先期到位資金6030萬元。
基礎設施
以交通、電力、市容改造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鄉環境進一步改善。新建了姬張、磚西等5條通村油路和堆子梁、紅柳溝等5個農村五級客運站;完成了王盤山110KV、樊學35KV變電站增容擴建項目,改造了西環路、新區、東環路10KV高壓線路,解決了白于山區5個行政村436戶村民的用電問題;東正街廣場、明珠路新建、城市排水改造、城區主要街區人行道硬化以及五中新建等一批項目工程建成投運;四中新建、引黃二期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沙地森林公園、體育中心、中醫院、經濟適用住房等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農田水利
一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現突破性進展。先后籌資8000多萬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處、分散供水133處(村),新打灌溉機井80眼,鋪設供水管道35公里,建成水窖15127眼,硬化砼集水場165.54萬平方米,建設屋檐接水工程430處,基本上使11.26萬人用上了安全飲水,直接受益群眾18030戶8.5萬人。
二是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成效明顯。共完成基本農田建設9600畝,治理水土流失146平方公里,新修“三田”1.81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0.75萬畝,營造水保林9.05萬畝,其中秋冬造林2100畝,種草13萬畝。
三是壩系工程建設扎實開展。共新建淤地壩20座,維修加固淤地壩74座,完成了學莊鄉崔井大壩、郝灘鄉伙場洼2號壩和邊墻山大壩等骨干壩建設任務。
四是水毀修復工程深入推進。共修復水毀道路397公里,修建攔洪體21座,新修生產道路265.7公里,維修生產道路895.5公里。
五是民辦水利積極性高漲。賀圈鎮王來灘村和小巨灘村籌資230余萬元,新打機井54眼,鋪設輸水管道2700米;定邊鎮北園子村發動群眾平整土地430畝、十里沙村平整土地600畝,新打機井7眼。
六是土地整理工作有序展開。鹽場堡鄉北畔村以小型農田建設為重點,平整土地450畝,新打機井6眼,架設高壓線路3公里,低壓線路2公里;白泥井鎮團結村平整土地300畝;周臺子鄉周臺子村完成小型農田建設900畝,新打機井10眼;周臺子鄉伊澇灣村平整土地300畝,新打機井14眼;堆子梁鎮寨子村實施調水工程,廟灣村平整土地200畝,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和諧建設
教育“兩基”、“普實”工作順利通過國家和省政府評估驗收,定邊縣被評為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先進縣區;“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高考成績取得新的突破,本科上線率躍居全市第三位;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人人技能工程”全面啟動。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共有22.9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5%以上,有效緩減了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計劃生育工作扎實推進,各項優惠政策全面落實,繼續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68‰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89‰以內,計劃生育率達到98.2%。各項文化活動異彩紛呈,成功舉辦了“陜北說書”大賽、“唱紅三邊”民歌大賽及書畫聯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范縣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23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了4.1%以內,較上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勞務輸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輸出勞務人員59649人次,輸出率達到40.1%,其中有組織輸出25795人。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下撥救災款450萬元、農村塌房戶救助資金90余萬元、救災糧35萬公斤,使16.7萬困難群眾得到有效救助;“兩個確保、兩個保證”政策全面落實,城鄉3.14萬困難群眾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36.2%。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平安定邊”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信訪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和諧定邊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招商引資
按照國家政策,立足定邊實際,采取股份合作制、兼并、破產等多種改革形式,完成了42家國有企業的改制任務,人員得到妥善安置。全面實施了農村稅費改革,農民實現零負擔。深入開展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執法程序,建立完善監督體系和投資環境110,推行“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四位一體”督察落實制等一系列措施,投資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參加“西洽會”、“農高會”、“煤博會”等節會,以及到長三角、環渤海等發達地區招商引資,與銀川金鳳區和寶雞金臺區建立友好縣區等方式,累計簽訂引資項目55個,總投資68.3億元,協議引資達65.5億元。
礦產資源
定邊縣石油、天然氣、原鹽等礦產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
定邊縣所在的陜甘寧氣田是我國最大的陸上一整裝氣田,屬世界級氣田。已提交累計探明儲量 1727 億立方米,規劃到本世紀未提交儲量 5000-10000 億方。據預測,陜甘寧盆地的遠景儲量為 3.6 億方,約占全國的 12% ,且氣層連通性好,壓力穩定,屬“干氣”。硫化氫含量很小。
石油也是定邊縣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本縣石油資源分布面廣,據預測,縣境內的八大油區儲藏面積 780 平方公里,儲量近 1 億噸,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 3 塊油田總儲量 2500 萬噸。含油層以雞窩狀形式分布。
原鹽是定邊縣傳統的“老三寶”之一(其它兩寶是皮毛和甘草)。是陜西唯一的原鹽產生產基地。原鹽開采一直是定邊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原鹽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部的鹽場堡、白泥井、周臺子等鄉鎮,共有大小鹽胡 14 個,鹽田總面積 3400 畝,預測儲量 6000 萬噸,已探明 3292 萬噸,并形成每年產食鹽 10 萬噸的能力。
此外,縣內芒硝、硫酸鎂、砂石、粘土等也較為豐富。部分地區蘊藏有煤炭,但埋藏較深,影響開發。
生物資源
定邊生物資源中以畜牧業資源較為豐富,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縣之一。家畜、家禽有牛、驢、騾、馬、羊、豬、兔、雞等,基中大家畜存欄每年7萬頭左右(奶牛3000頭),羊只存欄50萬只左右,其中名貴品種有灘羊、本地雜交品種白絨山羊14萬只,豬年存欄5萬頭。植物資源中,糧油作物主要有蕎麥、洋芋、小米、碗豆、黑豆、糜子、小麥、玉米、胡麻、蕓芥、油葵等。年產食用油1萬噸左右,提供商品油占1/3,素有西北“油海”之稱。近年來,新興的辣椒產業成為縣域新的經濟增長點,北灘蔬菜基地已通過國家無公害蔬菜基地認證,出產“一定”牌辣椒遠銷十幾個省市區。
全國與定邊縣面積相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