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安徽黃山市祁門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024身份證前6位:341024
長途區號:0559 郵政編碼:242700
隸屬政區:黃山市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皖J轄區面積:2257km2
人口數量:約19萬人人口密度:84人/km2
行政區劃:祁山鎮 小路口鎮 金字牌鎮 平里鎮 歷口鎮 閃里鎮 安凌鎮 鳧峰鎮 大坦鄉 柏溪鄉 塔坊鄉 祁紅鄉 溶口鄉 蘆溪鄉 渚口鄉 古溪鄉 新安鄉 箬坑鄉
祁門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祁山鎮 341024100 230.12km2  祁山鎮位于安徽省黃山市西大門的祁門縣境中部,是祁門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濱臨閶江上游,襟黃山而連鄱陽湖,是皖贛邊界的重要門戶。全鎮轄18個村,136……[詳細]
小路口鎮 341024101 94.38km2  小路口鎮位于祁門縣中部、縣城以西,慈張線穿境而過,境內皆低山,溪流遍布,全鎮總面積94.38平方公里,轄7個村,47個村民小組,98年人口6795人,1……[詳細]
金字牌鎮 341024102 127km2  金字牌鎮是祁門縣城東重鎮,距縣城9.1公里,素稱祁門“東大門”,總面積127平方公里,總人口11808人,轄9個村,66個村民組,1個社區,現有耕地72……[詳細]
平里鎮 341024103 92.78km2  平里鎮位于祁門縣城西南部,東北與塔坊鄉為鄰,東南與祁紅鄉交界,西南與蘆溪鄉接壤,西臨溶口鄉,北枕小路口鎮。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13.9公里,總面積達9……[詳細]
歷口鎮 341024104 188.32km2  歷口鎮,古名新豐,始建于宋,后以地處歷山和瀝水之口而易名為歷口。位于祁門縣西北部39公里,全鎮地域面積188.32平方公里,東鄰小路口鎮,南接渚口鄉,西……[詳細]
閃里鎮 341024105 140.72km2  閃里鎮地處祁門縣西大門,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本省東至縣、石臺縣接壤,是原閃里區三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土地總面積140·72平方公里,轄8個村,5……[詳細]
安凌鎮 341024106 58km2  安凌鎮位于祁門北部,距離祁門縣城71.6公里,與黟縣、石臺縣相鄰,居三縣交界,四鄉相鄰之處。面積為58平方公里。 安凌鎮所轄5個村,29個村民……[詳細]
鳧峰鎮 341024107 117.04km2  鳧峰鄉位于祁門縣東南部,東南與黟縣、休寧接壤,西鄰喬山鄉,北與金字牌鎮、橫聯鄉相鄰,面積117.04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高嶺腳,距縣城46.6公里。截……[詳細]
大坦鄉 341024200 92.63km2  大坦鄉區域面積為92.63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4.19%。全鄉轄6個村、30個組,1235戶4271人,其中農業人口4141人,全鄉勞動力271……[詳細]
柏溪鄉 341024202 117.04km2  鳧峰鄉位于祁門縣東南部,東南與黟縣、休寧接壤,西鄰喬山鄉,北與金字牌鎮、橫聯鄉相鄰,面積117.04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高嶺腳,距縣城46.6公里。截……[詳細]
塔坊鄉 341024203 79.87km2  塔坊鄉位于祁門南郊,東北連祁山鎮,南接祁紅鄉,西依平里鎮。東西寬10.5公里,南北長12.8公里,面積79.87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6%,鄉……[詳細]
祁紅鄉 341024204 119.08km2  祁紅鄉土地總面積119.0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2.4%,耕地面積1206畝,茶園面積6835畝、山場面積177860畝,人均占地耕地0.2畝,茶園0……[詳細]
溶口鄉 341024205 86.19km2  溶口鄉土地總面積86.19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溶口,距縣城20.2公里。該鄉屬山丘地帶,境內山多田少,山場11.1萬畝,水田、茶、桑、果、藥、雜等632……[詳細]
蘆溪鄉 341024206   素有南大門之稱的蘆溪鄉,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稱得上是世處一小桃源,竹排、木船、青山、綠水構成一幅獨特的鄉間田園風光。秀氣中又深藏著特色...... ……[詳細]
渚口鄉 341024207 106.43km2  渚口鄉位于祁門縣城西部,總面積106.43平方公里,該鄉是個糧、林、茶并舉的農業鄉。轄8個村委會,51個村民組,共2185戶,7271人,勞動力4194……[詳細]
古溪鄉 341024208 107.08km2  古溪鄉是祁門縣聞名的紅色革命老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方志敏領導的工農紅軍在這里建立了祁門縣第一個紅色政權,解放后全鄉有33個自然村被確定為革命老區,是……[詳細]
新安鄉 341024209 125.23km2  新安鄉位于祁門縣西部,地處東經117°11`—117°19`,北緯29°11`—30°00`。東靠閃里鎮,西、南與江西省浮梁縣接壤,北枕東至、石臺二縣。……[詳細]
箬坑鄉 341024210 130.15km2  箬坑鄉土地總面積130.15平方公里,居全縣第二。全鄉林業用地177088畝;耕地面積5306畝,其中水田4835畝;茶園面積9114畝,居全縣第一;果……[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縣人民政府駐祁山鎮,郵編:245600。代碼:341024。區號:0559。拼音:Qimen Xian
    祁門地處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是安徽的南大門,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建縣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全縣國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295萬畝,茶園16萬畝,水田11.2萬畝(農民人均山場近20畝、茶園1畝、水田0.7畝)。現轄7鎮11鄉,152個村,1039個村民組,總人口18.7萬(其中農業人口14.8萬)。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5.78%(比1992年提高了4.48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擁有林地19.96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8.43%,活立木蓄積量927.6萬立方米,是省重點林業大縣。祁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國紅茶之鄉”。
    祁門縣先后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全省雙擁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殊榮。     200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6億元,同比增長13.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8億元,實績增長15.6%;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15億元大關;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億元,同比增長14.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5885元,同比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15.8:36.5:47.7。
  行政地理
    政區位置 祁門縣位于安徽省南端,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寧縣為鄰,西北連石臺、東至縣,西南與江西省毗鄰。距黃山市府69公里。
    政區沿革 祁門縣原為歙州黟縣和饒州鄱陽二縣地。唐武德五年(627年),析鄱陽縣地置新平縣,后改新昌,天寶元年(724年)又改浮梁縣。永泰元年(765 年),方清起義,于黟縣西鄉赤山鎮設閶門縣。永泰二年(766年),析黟縣和浮梁縣地,置祁門縣。唐屬歙州,宋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清時屬徽州府。民國初年直屬安徽省,解放后隸屬徽州專區,今屬黃山市。
    政區劃分 全縣轄7鎮、18鄉,152個行政村,5個社區。 祁門縣轄7個鎮、11個鄉:祁山鎮、小路口鎮、金字牌鎮、平里鎮、歷口鎮、閃里鎮、安凌鎮、大坦鄉、鳧峰鄉、柏溪鄉、塔坊鄉、祁紅鄉、溶口鄉、蘆溪鄉、渚口鄉、古溪鄉、新安鄉、箬坑鄉。
    政區人口面積 全縣共有人口1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8萬人。全縣總面積2257平方公里。其中: 祁山鎮 33945 小路口鎮 6123 金字牌鎮 6723 平里鎮 6914 歷口鎮 8906 閃里鎮 8605 安凌鎮 4578 大坦鄉 4068 胥嶺鄉 5288 燈塔鄉 3878 喬山鄉 3677 鳧峰鄉 9005 橫聯鄉 4838 柏溪鄉 4639 塔坊鄉 7663 祁紅鄉 5312 溶口鄉 4753 蘆溪鄉 5521 渚口鄉 6514 彭龍鄉 4823 古溪鄉 5576 新安鄉 6822 箬坑鄉 6426 赤嶺鄉 4355 雷湖鄉 4453
    政區自然特征 全縣南北長74.8公里,東西寬59.9公里,呈楓葉形狀。地勢北高南低,地貌呈中山、低山、丘陵,山間盆地和狹窄的河谷平畈相交織的特征,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米。最低處倒湖,海拔只有79米,相對高差1649米。主要河流有閶江、秋蒲河、新安江、青弋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6℃,降水量1781.4毫米。
    政區資源特點 祁門是安徽省的重點林區,擁有林地17.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3%,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農副土特產豐富,林副產品松脂和香菇為安徽省之冠。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是“中國紅茶之鄉”,“祁門紅茶”被譽為“群芳最”、“茶中英豪”,曾兩度榮獲國際金獎。近幾年,積極開發名優綠茶,95年創制的“黃山翠蘭”牌綠茶榮獲國家農業博覽會金獎。縣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銅、鋅、錳等稀有金屬礦藏,水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可觀,水能量為 13.1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3.5萬千瓦。
    人民生活 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75億元,工農業產值6.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21億元,農業總產值2.49億元。城鎮職工年人均工資962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75元。2003年三次產業比例為21.2:35.8:43.0。
  經濟發展
    工業 全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初步形成了以機電、電子、陶瓷、林產加工、茶葉、化工、建材、醫藥等為主要支柱的工業體系。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朝陽、綠洲)。
    農業 祁門山多地少,是全省林業、茶業重點縣。現有耕地12.49萬畝,人均耕地0.67畝。茶園面積15萬畝。農業生產糧、林、茶、菌并舉,每年向國家提供商品材12萬立方米,所產“祁門紅茶”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茶葉年總產量3000多噸。祁門是全省菌業大縣,食用菌生產達420萬棒。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黃山山華集團,是安徽省首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食用菌產業化經營中,率先在全省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了寶貴經驗。
    財稅金融 全縣財政收入完成1.076億元,地方稅收2490萬元,國家稅收2047萬元。金融機構齊備,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200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42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9.69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22億元,同比增長28%,相當于GDP的27.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38億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5.05億元。2003年,累計吸收投資總額3.59億元,其中外資247.6萬美元。
    非公有制經濟 到2003年底,非公有制經濟注冊7289家,固定資產3.62億元,完成產值3.53億元,上繳稅金2729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9%。
    交通通訊 全縣交通便捷,皖贛鐵路和省道慈張線、大青線橫貫全境,直通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廈門、廣東等大中城市,距黃山機場僅60公里。慈張公路祁門西線經改造拓寬,路面平整且直。全縣通訊條件良好,通訊網絡暢通國內外,現有程控電話容量約3萬門,全部實現全國聯網和國內外長途直撥,同時還開設了各種郵訊服務。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覆蓋全縣,手機用戶達2萬多戶,寬帶網絡等現代化通信網絡已形成。
    城鄉建設 實施“東擴西進”戰略,完成舊城改造11萬平方米,新建城區35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23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35.42平方米。小集鎮建設中,邊貿型的閃里銅鑼灣、工業型的平里鎮、旅貿型的赤嶺鄉等一批中心集鎮建設各有特色。
    水利電力 全縣電力充足,擁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35千伏變電站兩座,小水電裝機容量10456千瓦,裝機容量4000KW湘溪嶺水電站已經建成。近兩年,通過招商引資,又有主木電站、朱村電站、周村電站、倒湖電站等小水電正在開發建設。供電量不但有保障,而且還可向華東電網輸送富余電力。文化教育 現擁有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鄉鄉開通了有線電視。有縣級電視臺一座、縣級廣播電臺一座。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56所,在校學生49408人,小學入學率達99.93%,初中入學率達97.94%,“兩基”鞏固率達98.94 %,2003年高考錄取360人,錄取率達67.3%。祁門一中創建省級示范高中已通過專家初評。
  文化體育
    體育衛生 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縣級綜合體育館,先后承辦了全省青少年籃球錦標賽、武術館校散打比賽等多項省級賽事。全縣有各類醫療機構3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50人,每萬人擁有病床30.6張,城鄉醫院配備合理,城區的人民醫院、中醫院都是二甲醫院,醫療技術先進,醫療設備齊全。
    科技普及 現有各類科技人員 3028人,其中高級職稱106人,中級職稱2574人。到2003年底,共建立民辦科研開發機構8個,實施科技項目89項,開發科技新產品48項,申請專利23項,有87項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獎勵,科技進步貢獻率達38%。2000年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2002年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
    環境綠化 空氣達國家一級標準的天數占全年的95%以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鄉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城區綠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城鎮綠化率達25%。1998年以來,全縣共植樹170.83萬株,不含義務勞動折成當量株163.17萬株;綠化荒山13.3萬畝,不含退耕還林中坡耕地還林67810.7畝。1997年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綠化百佳縣”稱號。2001年由全國綠化委、人事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稱號。
    保障保險 “三條保障線”銜接順利,養老金、失業金100%社會化發放,享受低保的城市困難居民達到1344戶3221人。全縣有社會福利機構11家,固定資產總值550萬元,職工總數22人。保險業務已有壽險、財險等230多個險種,承保金額近3億元,綜合賠付率為79%。
    特色產業 初步形成以林、茶、菌、藥、瓷、機電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旅游產業迅速興起,全年旅游接待量達18.4萬人次,旅游經濟直接收入5403萬元。
  歷史人文
    人文自然景觀 祁門歷史文化恢弘,屬徽文化一脈,有風格獨具的古建筑“曾國藩行轅”、“貞一堂”、“一府六縣”等。縣西閃里片有全國罕見的江南古戲臺群,還有“雙橋映月”之譽的平政、仁濟雙橋。民間藝術自古以來豐富多彩,鄭之珍的“目連戲”、江南采茶戲、黃梅戲、撲蝶舞、嬉燈等聞名中外。祁門縣旅游資源獨具特色。境內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群峰競秀,溝壑縱橫,遠眺恰如一條牯牛橫臥頂峰,奇松、怪石、飛瀑、云海和佛光稱之為牯牛降風光之五絕,被譽為“動植物天然寶庫”和“未被開發的黃山”、“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2004年2月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第三批“國家級地質公園”。近年來,又相繼開發了九龍池、龍池坡、櫓溪灣(灘下)等多處景點,“綠色、生態、古樸、原始”已成為旅游特色品牌。
    縣樹樟樹 樟樹為樟科樟屬常綠大喬木,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由于它有豐富芳香油,木氣特香,由此又得香樟、芳樟之名。樟樹四季常青,干形圓渾,枝稠葉密,姿態雄偉,深受人們喜愛,古代文人墨客吟詠很多,白居易詩云:“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且樟樹木紋美觀,故以文喻樟,雅韻悠遠而明其理;以樟喻文,才高意深而耀其紋。樟樹名稱之博雅,也是中華文化生態倫理的重要特征和通俗表達。樟樹枝梢春季發葉,嫩綠新紅,艷麗多彩;盛夏酷暑,濃蔭郁閉,清涼宜人;冬季亦不落葉,頂風傲雪,青翠不凋,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且全身都是寶,為珍貴用材和特種經濟樹種,樟樹材質上乘,具有香氣,能避蟲蛀,有“南國佳木”之譽。其根、干、枝、葉、果實都能用來提取樟腦和樟油,可作多種醫藥和化工原料。樟葉能滅菌殺蟲,凈化空氣,樟籽入藥有解酒醉之功。樟樹根深葉茂,樹體高大挺拔,生長較快,壽命長達數百年。在祁門農村有零星栽植“村前樟”的傳統習慣,因而境內古樟眾多,是安徽古樟最多的縣,全縣樹齡在5百年以上的古樟就有10多棵,數人合抱的大樟樹亦很常見,棵棵雄偉壯麗,生機盎然。它們或立于村頭,或立于村中,或單株獨生,或混生于風水林中,將村莊點綴成一幅幅怡靜的田園風景畫。
    縣花桂花 桂花在我國已有2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地理古籍《山海經》中就有“招搖之山,其上多桂”的記載。桂花屬木犀植物,全世界約有40余種,而我國就有25種。通常分為金桂、銀桂、丹桂、月桂、四季桂,花有金黃色、白色、橙紅色、淡黃色幾種。終年常綠,樹冠圓長,不但適合于盆栽,也是名貴的園林觀賞花木。開花時節,“碧綠之中萬點金”,濃香四溢,遠飄數里。雖不艷麗,但卻“獨占三秋壓眾芳”,“枝頭萬點妝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解引幽人雅思長”,桂花被當成心靈美好、情愛與友誼的象征。桂花濃香撲鼻,經浸制提取而成的桂花浸膏,是配制香精的原料,也是熏制花茶的好材料。桂花具有化痰、散瘀之效,桂花露可疏肝、理氣、醒脾、開胃,是理想的上等飲料。桂花經白糖腌制是食品的重要佐料,祁門人做凍米糖、芝麻糖時,喜加入桂花,別有一番清香。祁門境內,桂花樹很多,其中不乏高大的古木,每到中秋,城鄉丹桂遍地開,繁花堆簇,輕風吹拂,花香四溢,到處都象是浸在桂花蜜中。
    縣鳥畫眉 畫眉是我國著名的籠鳥之一,鳴聲嘹亮,悅耳動聽,能仿效很多鳥類的鳴聲,深受人們喜愛。畫眉又叫金畫眉,鳥綱,雀形目,翁鳥科。它的上體為橄欖色,頭和背部的羽毛帶有滌褐色的軸紋,下體淡棕色,腹部中央灰色,有非常顯眼的白色眼圈和眉紋,“畫眉”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在祁門境內的深山、溪邊、灌叢中到處可見到它的行蹤。有時聚集小群活動,雄鳥好斗,常驅逐外鳥。雄鳥在繁殖期極善鳴囀,聲音十分宏亮,尾音略似“如意如意”。畫眉食性雜,在非繁殖季節以野果、草籽等為食。在4—7月間的繁殖季節嗜食昆蟲,其中有很多是害蟲,是自然界內保護農林的益鳥。
  
全國與祁門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郑州市| 垣曲县| 呈贡县| 余庆县| 鹿邑县| 保定市| 青海省| 驻马店市| 海门市| 新昌县| 永宁县| 凌海市| 陇川县| 德令哈市| 穆棱市| 盐亭县| 岳阳县| 化德县| 商都县| 黑龙江省| 惠州市| 邓州市| 璧山县| 恩施市| 永定县| 武平县| 巴彦淖尔市| 阜康市| 丽江市| 瑞昌市| 呼和浩特市| 仙桃市| 太和县| 观塘区| 来凤县| 于田县| 吉安县| 万源市| 太谷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