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寨里鎮曹大下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8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寨里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曹大下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曹大下村位于萊城區西北16公里,寨里鎮政府東南部約3公里。地處平原,耕地768畝。人口812人。曹大下建村時,為父母莊。后來,又有王、張、毛三姓定居本村。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大下保•曹家大下”。曹大下村1937年劃為萊蕪縣第9區即水北區;1945年劃為第10區(魯西區);1949年劃為14區(寨里區);1953年劃為第3區(儀封區),始建鄉,隸屬和順鄉,村支部書記曹鳳林,被選為第一任鄉長;1956年屬建國社;1958年,王大下和農場組成紅旗公社;1959年劃為羊里公社;1964年劃歸寨里公社;后寨里公社更名寨里鎮至今。
曹大下耕地全在村南。其中有130畝離村約2公里,在辛莊子家南,冷家莊以東,方下鎮的賈官莊以西、梅官莊以北,村人稱為北地。這些地與村前的地,土質迥異。村前的地,土質肥沃,屬黑土地,且地下水好,打井比較容易,見水后下挖5米,就能見兩層凈沙,水量就很充足了。即使是大旱之年,井水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村前的地全靠從井里提水澆灌。原先,家家地頭上都有井,現在,共打了12眼機井,每個井上都配有12匹馬力的抽水機,一到天旱,全部開動,晝夜不停,有兩天時間,便能普澆一遍。這里的地不僅旱能保,而且澇能排,在陰雨連綿的季節,雨下的越多,地里越硬相,再多的水就也滲不下去了,全部從地上瀉走。所以大澇之年,也能豐收。這大概就是傳說“二畝好地在大下”的緣故吧。
嶺上的地土質很差,屬黃粘土,貧瘠無資力,得多施肥。想打井還立不住筒。一見水就塌方。從前大旱之年,莊稼棵粒不收。1958年修建雪野水庫,從此,水渠修到嶺上,旱能澆了。但澇天里,地里的水卻排不出來,也滲不下去,就在這地表里含著,地里整天像一鍋豆腐腦,莊稼在地里,連泡帶燙,幾天就死了。后來幾經改良,土質已不再很差,鄰村的地里也有水源條件比較好的井。尤其是冷家莊的地里,有兩眼水源充足的井,已經協商妥當,借來澆地,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也能做到旱澇保收了。
曹大下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但四周圍墻高筑,有西門、小北門、北門和南門。南門與通衢大道相連。因此,村民生活安定,家給人足。至建國初期,村南門外的東西大道,仍是泰安通口鎮博山的交通要道。一年四季,獨輪車、地排車、東洋車,載人的,運貨的,穿梭來往,絡繹不絕。車馬行人常在村南門口餐飲住宿,更顯出曹大下村的繁華景象。
1995年,一條柏油路從方寨路徑直向西,把曹大下、陳大下、王圍子、王大下四個村子緊緊連在一起。從此,冷家莊至萊城和片鎮至泰安的客車,定時在村北頭停車。村里的主干道“南北大街”,也同時拓寬至8米,鋪上了柏油。
曹大下建村以來,團結友善,父老兄弟和睦相處,百業興旺。多年來,村民不甘安守貧窮,充分發揮“二畝好地在大下”的地理優勢,大膽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以糧為主的同時,大量種植經濟作物,增加經濟收入。先前,有曹京禮在東園里開辟的柏樹苗圃園,還有曹潤澤兄弟經營的北桃園和曹洪業經營的南桃園。再是曹學泉五兄弟種植的藍棵田。藍棵收獲后用來提取染料,那時的染坊用這種染料染布。生姜大蒜,是村里的傳統種植項目。公社化以后,仍以種植經濟作物為重點,出產的大馬、大白菜、大蘿卜,運銷全國各地。近幾年,村民調整種植業結構,以增加收入。
村民不僅在種植業方面大膽創新,而且在多種經營、以副養農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且歷史悠久。據考在清朝有曹京冉一家經營的酒店和油果鋪,曹京鎬一家經營的粉皮坊,曹學彥一家編竹笆和造紙,曹洪佑兄弟經營的饃饃房。曹鳳翥以打鐵為生,技藝高超,打造的家具,堅固耐用,打造的兵器,鋒利無比,新穎獨特,尤其是打造的兵刃“二人奪”,更是匠心獨運。曹學崇、曹圣祥會打錫壺手藝,曹鈐章集叔兄弟四人干起織布行業,曹乾刻苦自學,專攻醫術,是遐邇聞名的小兒科先生。
曹大下村雖小,但很重視教育。早在1928年,村里就在北門里路東蓋起了三間寬大的教室,建立新文化學堂,聘梅官莊的石煥碧先生任教。1952年利用這口大教室,正式建起初級小學。1968年,學校由此遷到南門外,蓋起了五口教室和一口辦公室,辦學規模由復式班發展到小學5個年級5個教學班,教師也增加到5個。1983年,村委在村西南角原老林舊址,建起了集教室、辦公室、操場為一體的標準的初級小學,磚瓦結構,地面硬化,環境幽雅。1998年合于王大下聯小。現全村共有從教人員28人,平均不到30個人就有1個人當老師。所以曹大下村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曹學琦,書法精湛,泰山碧霞祠內“峻極于天”的大匾,是他親筆所書,渾厚大方,道勁有力。現在,村里共有中專以上學歷的30多人,他們都在國有企事業單位任職,并取得顯著成績。曹洪遠是解放后本村第一個大學生,1957年考入上海紡織學院。后分配蘭州紡織廠任工程師。曹振雷,1977年考入華南工學院造紙專業,后留學加拿大,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造紙研究院-、院長。
曹大下人俠肝義膽,有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在革命戰爭時期,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曹京申是村內第一個0員,在周村入黨。1937年回村開展工作,后任萊蕪縣農會長。在他的宣傳教育下,村民踴躍參軍,出現了七個烈士,一個革命雙英家庭,三個革命干部。實行義務兵役制以來,曹大下村有許多熱血青年,奔赴前線。1954年第一期義務兵,就有曹春發、曹洪川、曹鳳禮三人報名應征,奔赴廈門前線,守衛祖國。抗美援越斗爭中,本村青年曹學德,任特務連指導員,英勇善戰,立功回國。在1979年自衛反擊戰中,工兵戰士曹振河,運輸兵戰士曹振富,沖鋒陷陣,狠狠打擊了越南侵略者。
曹大下村的父老鄉親,代代出英賢,輩輩留芳名。現在,黨支部一班人正帶領全體村民,為曹大下村的發展繪制藍圖。曹大下村的發展將會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