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漳浦縣佛曇鎮后社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3102 | 身份證前6位:350623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佛曇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后社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后社村位于鎮境東部。舊稱白石,分為白石前社和白石后社兩個自然村。白石前社即今大白石村,白石后社即今后社村。東、北兩面瀕臨佛曇港,隔海與岱嵩、小嵩相望。西與大白石村毗鄰。南鄰外海灘,隔海與整美半島相望。村境位于東經117°57’至117°58’之間,北緯24°10’至24°10.5’之間。
一、 政區沿革及姓氏分布
后社村清代屬十七都石門下保。民國29年屬佛曇鎮白石保。解放初屬第五區(佛曇區)白石鄉。1956年成立永豐漁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為佛曇人民公社大坑管理區永豐中隊所轄,1961年7月成立后社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為鎮建制,設立行政村。轄有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7平方千米。總戶數412湖,總人口數1593人。
后社村為楊姓聚居地,戶主多為佛曇楊氏三房后裔,清代始遷入生息繁衍。原鄭、蔡兩姓逐漸遷走。
二、 經濟狀況及基礎設施
全村耕地面積682畝,無水田,均農地。有蝦池500來畝,吊蚵45畝。農地主要種植蘆筍、甘薯、花生及蔬菜,
村民電燈照明、電視、電話及冰箱、熱水器、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已基本普及。
學校與大白石村合辦白石小學。有民辦幼兒園1所,醫療衛生室1所。村委辦公樓建于1996年,建筑面積450平方米。
村道均系水泥路。“永豐路”,長1.5 千米,自村部至育苗場,1978年為土路,2010年建成水泥道。“海防路”,長1千米,自碼頭至大白石村海濱路。村建有三級漁港一座。
三、 名勝古跡及廟宇宮觀
“貓公照鼠“,佛曇八景之一,以海濱有形象逼真的天然老鼠石、貓石而得名。
“關帝廟“,祀山西夫子、三寶佛祖、天上圣母、周倉、關平等,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間,1973年拆毀,1982年重建,2001年在廟前建涼亭一座。2012年“關帝廟”在原地推倒重建。瀕臨佛曇港,臨港建有整齊石欄桿,景色秀美。
“奇榕攬勝“。址在關帝廟前東南,有株450年的古榕樹,須根扎入地里,形成五大樹頭,是村境一大奇葩。
“天主教堂”,建于清末,1997年修建。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