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漳浦縣佛曇鎮岱嵩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50623102 | 身份證前6位:350623 |
長途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000 |
隸屬政區:佛曇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閩E | |
岱嵩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岱嵩村位于鎮境東部,是佛曇鎮港灣海域中一個小島,漳浦方言為大桑,依同音字,雅稱為岱嵩。東與整美村、西與小嵩、后社村、南與后社村、北與前亭鎮莊厝村、西北與東坂村、花林村隔海相望。村境經緯度為東經117°57’、北緯24°10’。占地面積0.36平方千米。
一、 政區沿革及姓氏分布
岱嵩清代屬于十七都石門上保。民國初屬于外東區(第三區、即佛曇區),民國29年屬于佛曇鎮岱嵩保。解放初與蘇厝合為岱蘇鄉,1952年分出為岱嵩鄉。1956年與后井(后蔡、井尾)合為岱后鄉。1958年9月成立岱嵩生產大隊,隸屬佛曇人民公社佛曇管理區。1984年9月改為鎮建制,設立行政村,轄有東面和西面兩個自然村, 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958戶,總人口數3729人。
岱嵩村為佛曇楊氏三房聚居地。佛曇楊氏三房第五世愷美公于明初肇基岱嵩。岱嵩佛曇楊氏三房又分傳裔廣東大埔、南澳、三河壩等地。自清末至民國時期,還傳裔于漳州及馬來西亞、印尼等地。
二、 經濟狀況及基礎設施
岱嵩村為純漁業村,沒有耕地。漁船均已機動化,有大小捕撈漁船近230艘,其中馬力50匹以上160艘,馬力36-50匹有30多艘,其余是馬力12匹左右。島東海域辟為網箱養殖園區,網箱養殖戶100戶,網箱養殖有3000箱。灘涂養殖有蝦池5處1000畝,牡蠣吊養3000畝,浮養1000畝。村民有多人外出經營水產經銷。
全村經濟總收入8813萬元,人均純收入8849元。
主要學校:“岱嵩小學”,1954年創辦,歸僑楊維廉先生捐建,校園面積2386平方米,建筑面積1251平方米。有民辦幼兒園2所,醫療衛生室1所。祖祠“慎知堂”兼為老年人活動中心。
村委辦公樓1994年重建,建筑面積180平方米。
主要村道均系水泥路:“陸島路”,自岱嵩“陸島碼頭”至東坂村連接漳東線的跨海公路,長2.5千米,寬5至7米,1997年至2000年修建。“陸島路”的建成,極大改善岱嵩交通閉塞,出入不便的狀況。“環島路”,長1.2千米,把東面和西面兩個自然村連接起來而得名。岱嵩建有“陸島碼頭”一座,占地面積20平方米。岱嵩一級漁港建設已完成前期工程。
岱嵩村1987年8月開發深層井水(機井水),建小型自來水廠。2001年開始至2004年建一座日供水量500噸自來水廠。7千米長主引水管,經東坂村引自楊美水庫跨海至岱嵩島,全村飲上更標準的自來水。1986年由佛曇電廠架跨海輸電線路至海島。近幾年來不斷提升,基本解決全村照明、用電問題。電視、電話及并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家用電器已基本普及。
三、 名勝古跡及廟宇宮觀
“明蓮宮”,亦稱”佛祖廟“,祀觀音菩薩。始建于南宋末年間,址在岱嵩西面。
“嵩山宮”,系媽祖廟,址在岱嵩東面。2012年修葺擴建,廟后新立一尊8米高媽祖石雕神像。
“鸕鶿箍頸”,俗稱鸕鶿頭,佛曇八景之一。址在岱嵩島背面港灣中。有一褐色土柱,直徑約4米,傲然屹立于海水中,每年海浪沖擊土柱,海水時高時低,似鸕鶿頭的土柱若隱若現,宛如一只鸕鶿在大海中戲游。
四、 古今人物
1.民國人物
楊漢文,曾任-某部師副官
2.華僑人物
楊維廉(1908-1999)生前曾擔任福建省僑聯委員。漳州市政協常委、漳州市僑聯常委。薌城區僑聯副主席、漳浦縣政協副主席、縣僑聯名譽主席、香港漳州同鄉總會顧問和香港漳浦同鄉會顧問等。
維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公益事業,自1983年以來,多次慷慨捐資,助建岱嵩保健站、佛曇華僑醫院、漳浦僑聯大廈、岱嵩小學教學樓,還有漳州華僑中學、馬坪小學、薌城華僑幼兒園、佛曇僑聯等。1999年臨終前捐獻30萬元港幣給岱嵩小學,創設“獎學獎教基金”。為表彰其功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捐資辦學金質獎章。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