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錦屏縣啟蒙鎮苗埂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628103 | 身份證前6位:522628 |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6700 |
隸屬政區:啟蒙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H | |
苗埂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苗埂村位于啟蒙鎮西部、烏下江東岸,距鎮政府駐地13公里。東和南與八受村相鄰,西與固本鄉八一村和瑤里村隔江相望,北與-村交界。侗語稱之“mieeulgenp”,即苗族人居住之地。過去是-村的屬寨,清屬黎平府龍里長官司,民國時期屬-保,設兩個甲(苗埂、烏友一甲,張華、亞黃、扣黑一甲)。1951年屬啟蒙鄉第五村(-),1956年5月屬八受村,1961年由八受村析出,建立苗埂大隊,屬勝利鄉,1992年撤勝利鄉后并入啟蒙鎮。
現轄苗埂、烏友、亞黃、扣黑、張華5個自然寨,4個村民小組。2005年有116戶,596人,勞動力325人。村民委駐苗埂。苗侗族雜居,苗族老年婦女仍穿裙子。村民有張、楊、蒲、龍、王5姓氏。張姓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從湖南最先遷入,現有22戶。楊姓清乾隆間從天柱遷至-、光緒時遷入此,蒲、龍、王姓均于清代中后期從天柱遷入。
全村土地總面積5730畝,耕地面積272畝,其中農田231畝,旱地41畝,有林地面積3694。5畝,森林覆蓋率64。32%。三板溪電站庫區淹沒苗埂村山林158.54畝,經濟林0.21畝,疏灌林木146.4畝,農田19畝,旱地0.23畝。
苗埂村寨坐落在烏下江東岸山腰上,地勢陡峭,交通困難,各自然寨相距2公里左右。這里山多田少,是鎮內森林資源最多、植樹較好的村寨之一,林種以薪炭林為多,次為杉、松,也有紅豆杉、櫸木、楠木等珍稀樹種。1990年代以前村民均以林業經濟為最大收入來源,實施“天!惫こ毯,村民的經濟收入大多依賴外出打工。2005年外出打工115人。2001年列為國家扶貧開發一類村,2003年國家投資8萬元,村自籌1.3萬元,建成人畜飲水和消防設施,2007年修通永聯林場至苗埂通村公路和苗埂至烏友、張華、亞黃、扣黑自然寨公路,村寨公路網絡基本形成。2007年修建苗埂小學磚混結構教學樓。
清光緒十四年(1888)村鎖口處建有楊公廟一座,供河神楊五,2003年楊五像被黎平人偷走,現楊公廟保存完好,廟邊立有碑,逢年過節村人均要到此敬祭。村腳有涼亭一座。吊洞溪流至村腳形成一瀑布,高130多米,寬38米,兩邊古樹參天。漲水季節,飛流直下,如練垂空,聲震空谷;村里張姓仍保留苗族“過小年”、“新年起工”,蒲姓“吃社飯”等習俗,其余習俗與婆洞各寨相同。
1950年代苗埂設有教學點,1970年代改為完全小學。現有7個教學班,學生120人,有教師5人。先后有18人參加國家工作。村內百歲老人彭老愛,女,1994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105歲。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