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供應鏈金融模式顯現 電商融合P2P將成趨勢
目前,銀行、P2P和電商越來越多地關注并涉足這一領域,并且依靠雄厚的資金實力、靈活的放款方式以及大數據資源等優勢,開始各領風騷。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未來是某一方贏家通吃還是三者互相融合,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銀行、電商、網貸平臺爭相布局供應鏈金融,三者之間也逐漸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趨勢。
近日,梳理發現,目前供應鏈金融類型不僅局限于傳統的銀企合作觸網模式,還包括電商自建P2P、電商與P2P合作等,三類模式各具特色。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銀企合作觸網的優勢在于,此供應鏈模式下鏈條企業所承擔的資金成本較低,但準入門檻較高;電商自建P2P和“電商+P2P”,則可通過電商頻繁的商品交易和數據流的積累而形成大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信用分析,但易積累風險。
三類供應鏈金融模式顯現
所謂供應鏈金融,是指在對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并引入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及資金流導引工具等新的風險控制變量,對供應鏈的不同節點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
梳理發現,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三種融合類型:一,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即銀企合作觸網,如中信銀行+海爾,交行+生意寶等;二,擁有完整供應鏈企業資源的傳統電商自建P2P,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如京東、阿里巴巴等;三,“電商+P2P”模式,P2P平臺通過合作、收購的方式對借貸的資源進行整合,為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和個人服務,如網信·第一P2P、工商貸、甬商貸和積木盒子等。
銀企合作模式的資金來源于銀行,電商企業承擔的風險較小;電商自建P2P則對電商本身規模、團隊、風控等要求較高;電商與P2P合作模式有利于雙方資源共享形成抱團。因為三者(銀行、電商、P2P)的經驗不同,各自在風控、需求、運作上各自占有一定的優勢。目前而言,涉足供應鏈金融的企業數量很多,但是大多發展平平。
網信·第一P2P相關人士則分析指出,銀企合作觸網模式的優勢在于,此供應鏈模式下鏈條企業所承擔的資金成本較低,能夠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多樣化,風控能力強。但劣勢是銀行設定融資企業準入門檻較高,審批周期較長影響資金到位效率。電商自建P2P的主要優勢在于,電商既有的線上營銷流量導入,能夠迅速滿足企業資金需求且資金成本較低。但傳統電商的產業鏈客戶基礎較為薄弱,如果風控團隊專業程度欠佳或風險管理獨立性不強,就很容易積累風險。電商與外部P2P機構合作的優勢在于彼此互補且資金與資產端的有效風險隔離。劣勢則在于,合作雙方對于彼此所承擔的風險及獲取收益的博弈,可能導致雙方產生摩擦,影響業務長期持續開展。
- 4-14·奧康供應鏈升級轉型打造溫州總部物流中心
- 4-8·供應鏈服務典型業務模式及發展方向
- 3-24·強生供應鏈落戶西安高新區 將成其亞洲創新樞紐
- 12-25·DHL供應鏈再投1.13億歐元加碼中國物流市場
- 11-21·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商競爭的焦點將轉移到物流供應鏈的解決方
- 11-3·物流與供應鏈輕IT基礎架構的需求
- 10-18·雙十一是考驗企業整體供應鏈的最佳時刻
- 10-16·三類供應鏈金融模式顯現 電商融合P2P將成趨勢
- 10-16·零售業供應鏈面臨關鍵的轉型期
- 10-8·供應鏈物流將成最具競爭領域 現代物流業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