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上半年GDP今將撩開“面紗” 快遞業成經濟“黑馬”
今天上午,陜西省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將撩開“面紗”,在國際國內經濟持續多年較為低沉、市場需求萎靡未改的大環境下,今年以來支撐陜西經濟的先行指標是否突破“陰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記者梳理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的部分指標發現,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盛宴、“一帶一路”建設、快遞業等成為經濟增長的“開路先鋒”。最終誰是上半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角”,各方拭目以待。
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
今年以來,我省加大力度促進就業創業,組織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加快組建“西安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聯盟”。出臺《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從住宅可作為經營場所等六大方面明確了對市場主體的登記管理。1-5月,城鎮新增就業19.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5%。
隨著“PPP模式”盛宴開席,政府和社會資本“握手”合作,我省項目實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推出首批60個PPP示范項目,總投資約1536億元,涉及交通設施、水利設施、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五個領域。1-5月,新開工項目投資額為4322.74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升溫,渭河綜合治理、引漢濟渭工程、斗門水庫、西安至銀川鐵路、西安地鐵1號線(二期)等這些耳熟能詳的項目建設緊鑼密鼓,僅水利工程上半年完成投資33億元左右,帶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28.9%。
“一帶一路”拉動需求初現
“一帶一路”建設為我省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便利條件,拉動需求初現。今年以來,我省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放寬投資準入、擴大內陸開放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取得豐碩成果。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以來,截至5月初,已開行81班計4050車,累計運輸貨物總重達10萬噸,出口總值約1.5億美元,貨物目的地遍布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的44個城市和站點。繼去年10月延安海關開關,今年2月渭南海關開關并對外辦理海關業務。5月1日正式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實現“絲路”沿線九省十海關“多關如一關”,惠及沿線近9萬家外貿企業,截至5月31日,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共接受區域通關一體化報關單申報超過45.6萬票。
5月下旬,“西安港”與“寧波港”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簽署合作備忘錄,締結為友好港。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46.56億美元,簽訂國內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5581.02億元,高新技術成果交易合同額31.40億元。
快遞業成為經濟“黑馬”
今年以來,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生產線、強生全球供應鏈生產基地(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中興通訊智能終端生產項目工廠二層6條生產線全部運行,西安比亞迪高端手機配套生產項目產能已提升至4萬件/天等等,繼續注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量。前5個月,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39.1%。
與此同時,新興服務業發展亮點突出,快遞業成為經濟中的一匹“黑馬”,全省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收入前5個月分別增長43.5%和41.8%,比2014年同期高8.4和55.9個百分點。新聞出版發行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等文化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56.8%、41.9%、111.1%、137.4%。
- 3-17· 陜西:氣象“哨兵”護“金果”
- 1-13· 江西上饒發布重點產業技術需求
- 11-14· 陜西秦嶺:生態長廊孕育“動植物寶庫”
- 10-24· 陜西神木:“玻璃工坊”育出好果苗
- 10-24· 陜西渭南:“關中糧倉”成為印刷包裝重鎮
- 9-23· 陜西零工市場助就業促增收
- 9-23· 陜西定邊:讓小雜糧長成大產業
- 9-19· 陜西:穿越千年融古今 文旅賦能新消費
- 9-12· 陜西榆林:從傳統“煤城”到西部經濟增長極
- 9-5· 上半年鐵路經營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