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丟損索賠難如何解 讓不少“網購族”喊累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迅猛發展,快遞行業火熱異常,快遞公司在企業管理、服務、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問題開始呈現。當人們沉浸在收拆包裹的喜悅時,針對快遞行業的投訴率也在不斷增加。其中,快遞運送超期、快遞物品丟失、快遞途中損壞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投訴熱點,而由其衍生出來的維權問題,讓不少“網購族”喊累。
快遞丟損,常遇索賠難
去年“雙12”,網絡商品折扣力度大,廈門市民劉先生就為女兒購買了一件生日禮物。對于“雙12”期間的物流爆倉,劉先生早有心理準備——收貨可能會推遲數天。意料之外的是,這件網購商品發出后,一直在廣東和廣西之間兜轉,近一個月才送到劉先生手中。
“本想作為禮物送給女兒,快遞不給力只能作罷。我也多次撥打維權電話,但都沒有得到解決。”劉先生調侃說,所幸他網購的是日常用品,沒有保質期,如果冰鮮類食品,早就發霉變質了。
福州白領周晶晶是一名90后,平時關注時尚,特別熱衷網絡“海淘”,對于快件丟失的現象,她早見怪不怪了。“最近兩個月,我都丟件3起了,負責我這個小區的快遞員也更換頻繁,找物業沒有說法,報警也沒有用。”周晶晶無奈地告訴記者,除了一小部分由快遞員賠付,其余的只能自認倒霉。
快遞貨品損壞就更麻煩了。福州市民葉小杭遇到記者,大倒苦水——不久前,她在網上購買奶粉,快遞到貨時她發現兩罐奶粉的包裝已破損。這樣的奶粉自然不敢給孩子食用,只能丟棄。“我跟快遞公司協商,卻被告知快件‘保丟不保損’,因此沒有得到任何賠償。”平白損失兩罐奶粉的葉小杭,心里很不痛快。她在網絡上查詢后發現,很多人與她有同樣的遭遇,“保丟不保損”似乎成了快遞行業的潛規則,無奈的她放棄了追責。
與葉小杭相比,龍海市消費者阮女士就相對幸運了。幾個月前,阮女士通過某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當場驗視并交快遞費108元,托寄了一袋重5.5公斤的干海馬給廣東客戶。客戶收件后感覺不對,稱重發現重量“縮水”一半。經過長時間維權交涉,阮女士最終獲賠11000元,但這個數額與丟失貨品的價值相比還是少了將近8000元。
多重因素,致維權困境
現實中,發生快遞丟損糾紛時,快遞公司慣用的對策是《郵政法》第47條的規定:“未保價的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
“該條款雖可保護產業發展,避免出現惡意索賠等現象,卻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服務懶散、缺乏責任甚至監守自盜。”福州一名資深快遞行業人士表示,消費者遭遇運送超期、物品丟失、途中損壞等情況,由于責任劃分困難、賠償尚無統一標準等原因,往往很難得到相應賠償。而面對糾紛,快遞企業通常選擇協商,盡量壓低賠償數額,消費者如不認可,只能耗神費力地去法院起訴。
眼下,快遞丟損情況居高不下,原因何在? 記者調查發現,違法成本低是最主要的原因。過低的賠償標準,導致部分快遞公司過度追求貨物運輸的數量以增加利潤,而忽視了貨物安全及企業內部管理。據了解,因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快遞企業間的價格戰已呈白熱化,行業盈利空間也在急劇下降。據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快遞業的毛利潤已從2007年的約30%下降到今年的5%~10%。
“有的快遞公司為搶市場,甚至虧損也要做。為壓低成本,快遞企業不與快遞員簽勞動合同,快遞員沒有固定工資和其他福利,甚至無需培訓即可上崗。”泉州市一位多年從事快遞工作的李經理表示,要改變快遞業“丟件多、索賠難”的現狀,還需從根上尋癥結、治亂象。
造成快遞丟損居高不下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過高。在與快遞企業協商無果后,消費者為維護自身權利,一般只能找消協求助,或走法律起訴途徑。“耗時又費力,結果最多也就是照價賠償,快遞公司受處罰在少數,而要付出的成本卻太大,很多人耗不起,只能吃啞巴虧。”周晶晶說。
破解之路,任重而道遠
記者調查發現,遇到消費者反映快遞丟件、破損等情況,快遞公司雖然會聯系消費者,賠償金額由快遞網點和消費者協商,但目前并沒有統一標準。有簽協議的,一般按照協議執行;若未簽署協議,消費者又無法提供快遞貨品價值證明的,一般就是返還郵費。更有甚者,現在一些快遞公司為規避風險,收寄時要求消費者簽訂“保丟不保損”協議。
“即便消費者簽字認可,也沒有法律效力。”福州一位法律界人士認為,消費者與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之間建立的是服務合同關系,發生快件丟損情況,快遞企業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且《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二十條明確規定:在快遞服務過程中,快件(郵件)發生延誤、丟失、損毀和內件不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與用戶的約定,依法予以賠償。企業與用戶之間未對賠償事項進行約定的,對于購買保價的快件(郵件),應當按照保價金額賠償。
福建元一律師事務所葉清萍律師說,即便快遞公司能提供“保丟不保損”的約定,用戶也可以主張“保丟不保損”的約定屬于法律規定的免除其責任的情形條款,應屬無效。快遞公司的格式條款因顯失公平,且未采取合理方式向用戶提請注意免除快遞公司責任的,用戶有權提出撤銷。事實上,有關部門為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只有讓快遞公司賠償因丟貨造成的損失,企業才會在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員素質方面下功夫。
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連續5年增速超過50%,到2016年快遞量已增長到310多億件。“業務量的爆發式增長,快遞業必須盡快擺脫粗放式發展模式,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用戶體驗,這既需加強行業自律,也需強化政府監管。”福建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謝宏忠認為,當前,消費者也應提高風險意識,郵寄貴重物品最好辦保價手續,而當遇到快遞物品損毀丟失時,要敢于堅決維權,而不是忍氣吞聲,助長快遞亂象。
省消協有關人士提醒,在選擇快遞服務時,一定要選擇信譽較好、規模較大的專業快遞公司,要注意保管郵寄憑證;遞寄物品時,要看清楚快遞(貨運)單上的具體內容,認真詳細地填寫好快遞單(包含郵寄物品的品種、數量、價格等),寄貴重物品最好選擇保價;要當場要求收件人先驗貨后簽收,并索要和保存好快遞(貨運)服務合同、存根憑證;一旦出現問題,及時與商家聯系或向有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5-23· 如何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全國政協委員這樣說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8· 如何讓我國公路交通更安全?這份方案給出答案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