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隱私最高罰10萬 快遞員不能決定取件地
5月1日起,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開始施行。條例針對寄件人實名制、隱私保護、快件丟失后如何索賠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未經溝通私自決定投遞點將屬“不合規”,而泄露用戶隱私情節嚴重的最高處10萬元罰款。
新規將行
去年揚州快遞業務量突破1.3億件
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快遞,揚州包裹量逐年增加。
統計顯示,2017年全年,揚州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045.89萬件,同比增長21.5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94億元,同比增長22.43%。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1663.73萬件,同比增長8.21%;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11241.21萬件,同比增長23.31%;國際及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140.95萬件,同比增長71.03%。
快遞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少用戶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隱私信息被泄露、快遞丟失、損壞……因此,加強快遞行業監管備受社會關注。《快遞暫行條例》作為國內首部針對快遞行業的行政法規,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
信息安全
泄露用戶隱私最高處罰10萬元
快遞用戶十分關心的隱私問題,在條例中得到了明確的規定,將從多個層面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條例規定,禁止在快遞運單上記錄不必要的信息,減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點;限定實名收寄的快件范圍,明確企業搜集用戶信息的行為邊界;規定了信息泄露時的補救義務,為企業設定法律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條例基本建立了企業合法獲取、使用、保管信息,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引導、檢查和追責的用戶信息保護機制。
條例明確,快遞企業應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有責任采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對于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快遞安全
冒領私拆他人快件等將受處罰
條例指出,除有關部門依照法律對快件進行檢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非法檢查他人快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對于此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以上行為,或非法扣留快件的,將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進行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條例對用戶集中關注的快件損失索賠作了具體安排。為防止采用加盟模式的企業在用戶索賠問題上推諉,條例針對快遞網絡化服務的特點,規定用戶可以向商標、字號、快遞運單的所屬企業要求賠償,也可以向實際提供服務的企業要求賠償。
此外,條例首次確立了快件保價基本規范。明確要求企業與寄件人按照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要求企業在寄件人填寫運單前告知保價規則,允許企業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保價,銜接了未保價快件的賠償責任。明確將快件延誤納入企業賠償范圍,并銜接保價和民事賠償規則。
同時,要求企業提供統一的投訴處理服務,規定在投訴7日內,予以處理并告知用戶,并對不按照規定提供投訴處理服務的行為設定了行政處罰。
派送規范
快遞員不能私自決定取件地點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網購物品已經越來越普遍。但是,隨時可能寄到的物品很有可能面臨這樣的情況:快遞到了,但是人不在家或是單位,無法當面簽收。這樣的情況下,通常只能請快遞員放在傳達室或是小區門口等地,請別人代收。而這樣的狀況,很有可能產生后續問題:已經簽收了,想要再退回得付郵費;如果物品有損壞,也難以認定責任。
條例對此也作了明確的應對規定。根據條例,快遞公司或者快遞員必須將快件投遞到雙方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是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也就是說,快遞員不能私自決定取件地點。條例執行后,將對派送環節起到更加規范的作用。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5-19· 最高補貼500萬元 青島嶗山新政促人才集聚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