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末端共同配送的本源
在降本增效的促使下,快遞企業對于整個收、轉、運、派各環節的改造已不再停留于自體系內,開始逐步嵌入于整個行業的開放體系之中,嘗試著與過往所不同的合作。
以末端的配送為例,已有快遞企業通過橫向快遞企業間的合作組建統一的配送公司,來共同負責分發這些快遞企業的貨件。由此激起了各界對于快遞末端共同配送的討論,諸如費用結算、獨立品牌、責任機制、市場份額等。
這一些問題都成為了討論的熱點,但在此看來未必是核心。而重點是要對于共同配送進行一次尋根溯源,以辨析當下的共同配送與初創時期的所指是否是同一回事?如若避開這個核心問題,則難以從根本上來真正理解啥叫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的本源
日本是較早開展共同配送的國家之一,其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加速了對于效率的追求,共同配送是順應一定生產方式的獨特安排。其定義是:“在城市里,為使物流合理化,在幾個有定期運貨需求的企業間,由一個卡車運輸業者,使用一個運輸系統進行的配送。”
可以看到,共同配送是對于上游供應商的貨源整合,以最終實現集約化的配送,增強了供應商對于承運商的談判資本,從而有助于價格的降低。
就第三方物流而言,規模化則進一步降低了運輸成本,從而使得雙方在價格、成本上均實現了雙降。而對于下游企業,不同供應商的集中配送,減少了貨物的交接次數,省去了不少的人力和時間。從整個鏈路來看,從上游、第三方物流、下游均實現了成本、效率的改善,對于整體社會效率實現了提升。
日本的共同配送被較多的運用于零售業,7-Elven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其有著密集的網點分布,各網點進貨的方式不同于工業、制造業的大批量、低頻運輸,而是高頻、小批量的輻射化運輸,為了縮減采購單位的小額配,因而催生了共同配送。
以牛奶單品的配送為例,牛奶有全農、森永、明治等品牌,雖然對于消費者而言都屬于同類產品,但卻必須由不同公司分別發送貨品至各零售店進行銷售。各供應商都要獨立安排物流,下游零售網點每天都要接送不同品牌的牛奶供給,這類配送方式在效率、成本上的表現很差。由此,7-Elven嘗試了將多個品牌整合在一起配送,促進了成本、效率的改善。
經過與各廠家的協商,專門建立了共同配送中心,在1980年首次實現了共配,由原本的70多次配送,一下子降至9-10次,收效相當顯著,共同配送由此被復制于更多的商業零售之中。
從以上來看,其解決的是一個“多點(供應商)—終端(門店)”的集約化問題,在中端運輸層面實現了貨源的整合,其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要素需要關注,標準化、B2B的業務鏈接,這是實現共同配送的基礎條件。
快遞末端的共同配送,異同之處
當前,在快遞業所嘗試的共同配送與日本的共同配送有很大的不同,在此簡要羅列一下,以供比較:
其一,B2C為主,B2B為輔的業務鏈接。
在整個快遞鏈中,上游的B有著廣泛的行業、領域分布,而對于下游而言則都是以C類為主,這與日本的共配兩端(B2B)有很大的不同。在實際的業務操作中,B2B、B2C在操作難度上是有一定的差異。
其二,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
快遞業的貨件大多都是非標品,這直接影響著包裝、裝配、運輸等一系列環節,集約化的前提是產品的標準化,只有具有了標準化屬性,才能更好的實現單位化物流。
其三,整合對象的差異。
在日本的共配中,整合主要發生于對上游企業的貨件,并非是針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內部的運營。而當前的快遞業則是集中于快遞人員、運力的整合,涉及了第三方物流在組織形式、人員方面的改變,兩者屬于不同層面、對象的整合。
其四,卷入主體的豐富度差異。
日本的共配出于了對社會整體效率的提升考量,卷入了上游、第三方、下游,是完整的鏈路。而目前的快遞共同配送,則基于了第三方物流自身組織效率、運力的提升與補充,實現的是第三方物流的橫向鏈接,未能實質性觸及上游、下游的效率或成本影響,因而兩者在影響的覆蓋面上有所不同。
三點思考
一、共配需要體系的支撐
日本的共配發展離不日本政府的推動,因為日本在土地資源上的供給十分有限,且密集的城市空間無法承載過多的運輸車輛。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政府在稅收、土地上都提供了一定的優惠,以促進共配的推進。
同時,上下游企業的內生需求,為共配的促成提供了先決條件。而擱置于當前快遞業,共配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與支持,但是在一些具體的落地舉措上還需細化,上、下游對于共配未呈現特別顯著的需求。
當前,有明確共配需求的是快遞企業本身,旨在更好的平順末端配送,但其共同配送的實現,還需要整個體系來加以配合與支持。
二、共配的標準化基礎
對于時效、頻度、體驗的提升是共配的內在動力,但是其生產方式與標準化程度是否能夠跟的上,這一點顯得很關鍵。
日本在生產流程、方式上的標準化程度很高,直接影響到了包裝、規格等一些產品要素,直至整個運輸過程的標準化。快遞業面對如此眾多的非標貨件,且運輸過程的非標化,是否能充分發揮其集約性效應,值得進一步觀察。
三、概念的再度審視
從快遞業的共配模式來看,其有著較傳統共配模式不同的內在要素組合,是一類改變或創設,因而不能單一參照過往的模式或概念來加以實施,兩者是不同的屬種。
因此,各界對于共同配送的討論,首先需要對其進行重新審視與定義,以更好的界定,這有助于建立更好的探討基礎。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8-1· 建立共同推廣機制推進鐵路物流金融服務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